当前位置: 高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6-2017学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更新时间:2017-01-17 浏览次数:894 类型:期中考试
一、<b >选择题</b>
  • 1. 下列常用化学品标志所涉及的物质中,一定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

     B

     C

     D

    A . A   B . B   C . C   D . D
  • 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钠、钾着火时,不能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B . 氧化铝是冶炼金属铝的原料,也是较好的耐火材料 C . 石英是制造光导纤维的原料,也是常用的半导体材料 D . 在汽车尾气系统中装催化转化器,可降低尾气中CO,NOx等的排放量
  • 3. 下列描述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 铁粉作袋装食品的抗氧化剂 B . 二氧化硫作纸浆的漂白剂 C . 氢氟酸作普通玻璃的刻蚀剂 D . 有机溶剂作食用油的萃取剂
  • 4. 下列水处理剂的工作原理与胶体有关的是(   )
    A . 活性炭 B . 氯气 C . 明矾 D . 次氯酸钠
  • 5. 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 在pH=1的溶液中:SO32、Cl、NO3、Na+ B . 在能使酚酞变红的溶液中:Na+、Cl、NO3、K+ C . 在1 mol•L1的NaAlO2溶液中:K+、Ba2+、SO42、OH D . 在1 mol•L1的AlCl3溶液中:NH4+、Ag+、Na+、NO3
  • 6. 柠檬中含有的柠檬酸(其结构简式如下)对鲜切苹果具有较好的保鲜效果,可以在一段时间内防止鲜切苹果表面变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柠檬酸的分子式是C6H8O7 B . 柠檬酸是易溶于水的有机物 C . 柠檬酸分子中含有羧基和羟基 D . 柠檬酸只能发生取代反应
  • 7. 下列解释事实的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 用氯化钠溶液做导电实验,灯泡发光:NaCl Na++Cl B . 氢氧化铁沉淀溶于氢碘酸中:Fe(OH)3+3H+═Fe3++3H2O C . 石灰水表面漂着的“白膜”可用醋酸溶解:CaCO3+2H+═Ca2++H2O+CO2 D . 向硫酸氢钠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至刚好为中性:2H++SO42+Ba2++2OH═BaSO4↓+2H2O
  • 8. 已知:2H2O2(l)═2H2O(l)+O2(g)△H=﹣98kJ•mol1 . 在含少量I的溶液中,H2O2分解反应过程为:

    i.H2O2(l)+I(aq)═H2O(l)+IO(aq)△H1

    ii.H2O2(l)+IO(aq)═H2O(l)+O2(g)+I(aq)△H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H1+△H2=△H B . I是H2O2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C . 欲分解2 mol H2O2(l),至少需要提供98 kJ的热量 D . 若生成1 mol O2 , 则反应ii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 mol
  • 9. X,Y,Z,M,R为五种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半径和最外层电子数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简单阳离子半径:X<R B . 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Z<Y C . M的氢化物常温常压下为气体 D . X与Y可以形成正四面体结构的分子
  • 10. 某同学进行下列实验: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装置

    操作

    现象

    将盛有浓硝酸的烧杯A放入盛有淀粉KI溶液的烧杯C中,然后将铜片放入烧杯A后,立即用烧杯B罩住

    烧杯A液体上方立即出现大量红棕色气体;一段时间后,红棕色气体消失,烧杯A和C中的液体都变成蓝色

    A . 烧杯A中发生反应:3Cu+8HNO3═3Cu(NO32+2NO↑+4H2O B . 红棕色气体消失只与NO2和烧杯C中的KI发生反应有关 C . 烧杯C中溶液变蓝只与NO2和C中溶液发生反应有关 D . 若将铜片换成铁片,则C中的液体也可能变蓝
  • 11. 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是(   )

    A

    B

    C

    D

    方案

    NaHCO3:9.6 g

    Na2CO3:21.8 g

    将NO2球浸泡在冷水和热水中

    目的

    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制备氨气

    室温下比较NaHCO3和Na2CO3的溶解度

    探究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A . A   B . B   C . C   D . D
  • 12.

    合成氨及其相关工业中,部分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甲、乙、丙三种物质中都含有氮元素 B . 反应II、III和Ⅳ的氧化剂分别是氧气、氧气和二氧化氮,不一样 C . 二氧化氮和水之间反应生成硝酸和NO,VI的产物NO可在上述流程中被再次利用 D . 氨气和二氧化碳通入氯化钠溶液可以析出溶解度较小的碳酸氢钠晶体,发生反应:NH3+CO2+H2O+NaCl═NaHCO3↓+NH4Cl
  • 13. 在100℃时,将0.40mol NO2气体充入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NO2(g)⇌N2O4(g)△H<0.监测反应获得如表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时间/s

    0

    20

    40

    60

    80

    n(NO2)/mol

    0.40

    n1

    0.26

    n3

    n4

    n(N2O4)/mol

    0.00

    0.05

    n2

    0.08

    0.08

    A . 0~20 s内,v(NO2)=0.005 mol•L1•s1 B . 59 s时,c(NO2)一定大于0.12 mol•L1 C . 若仅将起始时充入NO2的量增至0.80 mol,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D . 若上述反应在120℃时进行,则反应至80 s时,n(N2O4)<0.08 mol
  • 14. 已知:2CrO42+2H+⇌Cr2O72+H2O.25℃时,调节初始浓度为1.0mol•L1 的Na2CrO4溶液的pH,测定平衡时溶液中c(Cr2O72)和c(H+),获得如图所示的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平衡时,pH越小,c(Cr2O72)越大 B . A点CrO42的平衡转化率为50% C . A点CrO42转化为Cr2O72反应的平衡常数K=1014 D . 平衡时,若溶液中c(Cr2O72)=c(Cr2O42),则c(H+)>2.0×107 mol•L1
二、<b >解答题</b>
  • 15. W、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W的气态氢化物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W和X两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均能与Y的氢氧化物发生反应,W、X、Y、Z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6.
    1. (1) W单质的电子式是
    2. (2) 请用化学用语解释W的气态氢化物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的原因:
    3. (3) 已知As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3,与W在同一主族,As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4. (4) W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与Y的氢氧化物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5. (5) X与Z的单质之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6. (6) 已知Q与Z是位于相邻周期的同主族元素.某温度下,两种元素的气态单质与H2发生化合反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Q=5.6×107 , KZ=9.7×1012 . Q的元素符号是,理由是
  • 16. 在化学研究中,往往可以通过观察现象认识物质变化的情况.请分析以下一组有现象变化的化学反应.

    实验

    试剂及操作

     现象

     试管

    滴管

    1.0mL

    饱和Na2SlO3溶液(含2滴酚酞)

     先滴加1.0mL0.5mol•L1NaOH溶液:再滴加1.5mL1.0mol•L1H2SO4溶液

    Ⅰ.红色溶液中出现胶状沉淀

    0.1mol•L1AlCl3溶液

    Ⅱ.加碱时       ;加酸时产生白色沉淀,又逐渐溶解直至消失

    0.1mol•L1Fe(NO32溶液

    Ⅲ.加碱时       ;加酸后溶液变为黄色

    新制饱和氯水

    Ⅳ.加碱时溶液变为无色;加酸后无色溶液变为浅黄绿色

    1. (1) 用离子方程式解释现象I中出现胶状沉淀的原因:
    2. (2) II中加碱时出现的现象是,此现象说明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3. (3) III中加碱时出现的现象是
    4. (4) 用离子方程式解释IV中加碱时出现的现象
    5. (5) 滴加试剂顺序的变化,会影响溶液中的现象和发生的反应,请继续分析以下实验.

      实验

      试剂及操作

      现象

      试管

      滴管

      1.0 mL

      0.1 mol•L1 Fe(NO32溶液

      先滴加1.5 mL 1.0 mol•L1 H2SO4溶液;

      再滴加1.0 mL 0.5 mol•L1 NaOH溶液

      V.加酸时溶液无明显现象;加碱后溶液依然没有明显变化

      ①探究加酸时Fe(NO32溶液中是否发生了反应:

      向1.0mL 0.1mol•L1Fe(NO32溶液中,溶液立即变红,说明溶液中含Fe3+ , 证明加酸时溶液中发生了反应.

      ②推测溶液中产生Fe3+的可能原因有两种:

      a.酸性条件下,0.1mol•L1 Fe(NO32溶液中的Fe2+被NO3氧化;

      b.(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 17. 利用硫铁矿(主要成分FeS2)生产硫酸和绿矾(FeSO4•7H2O)的工业流程示意图如图:

    1. (1) 沸腾炉中,硫铁矿进行粉碎处理的目的是
    2. (2) 接触室中,发生的主要反应是SO2与O2的反应,其化学方程式是
    3. (3) 反应釜中,烧渣经过反应转化为溶液I和固体.

      ①烧渣中的FeS在反应中做剂(填“氧化”或“还原”).

      ②溶液I中所含溶质的化学式是

    4. (4) 操作a的主要步骤是:加热浓缩、、过滤洗涤.
    5. (5) 流程中,固体X可以选择硫铁矿(FeS2)或;当固体X为硫铁矿(FeS2)时,将溶液I与固体X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补充完整:

      FeS2++═Fe2++SO42+

  • 18.

    煤制天然气工艺是煤高效洁净利用的新途径之一,其工艺流程简如图1如下:

    1. (1) 反应I:C(s)+H2O(g)⇌CO(g)+H2(g)△H=+135kJ•mol1 , 通入的氧气会与部分碳发生燃烧反应.请利用能量转化及平衡移动原理说明通入氧气的作用:

    2. (2) 反应II:CO(g)+H2O(g)⇌CO2(g)+H2(g)△H=﹣41kJ•mol1 . 如图2表示不同温度条件下,煤气化反应I发生后的汽气比(水蒸气与原料气中CO物质的量之比)与CO平衡转化率的变化关系.

      ①判断T1、T2和T3的大小关系:

      ②若煤气化反应I发生后的汽气比为0.8,经煤气化反应I和水气变换反应II后,得到CO与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则反应II应选择的温度是(填“T1”“T2”或“T3”).

    3. (3) ①甲烷化反应IV发生之前需要进行脱酸反应III.煤经反应I和II后的气体中含有两种酸性气体,分别是H2S和

      ②工业上常用热碳酸钾法脱除H2S气体得到两种酸式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 (4) 已知:

      CO(g)+H2O(g)⇌CO2(g)+H2(g)△H1=﹣41kJ•mol1

      2H2(g)+O2(g)⇌2H2O(g)△H2=﹣484kJ•mol1

      CH4(g)+2O2(g)⇌CO2(g)+2H2O(g)△H3=﹣802kJ•mol1

      反应IV:CO(g)+3H2(g)⇌CH4(g)+H2O(g)△H=

  • 19. 某实验小组同学模拟工业制碘的方法,探究ClO3和I的反应规律.实验操作及现象如表:

    实验及试剂

    编号

    无色NaClO3

    溶液用量

    试管中

    溶液颜色

    淀粉KI

    试纸颜色

    1

    0.05 mL

    浅黄色

    无色

    2

    0.20 mL

    深黄色

    无色

    3

    0.25 mL

    浅黄色

    蓝色

    4

    0.30 mL

    无色

    蓝色

    1. (1) 取实验2后的溶液,进行如图实验:

      经检验,上述白色沉淀是AgCl.写出加入0.20mL NaClO3后,溶液中ClO3和I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 (2) 查阅资料:一定条件下,I和I2都可以被氧化成IO3

      作出假设:NaClO3溶液用量增加导致溶液褪色的原因是过量的NaClO3溶液与(1)

      中的反应产物继续反应,同时生成Cl2

      进行实验:

      ①取少量实验4中的无色溶液进行如图实验,进一步佐证其中含有IO3

      其中试剂X可以是(填字母序号).

      a.碘水b.KMnO4溶液c.NaHSO3溶液

      ②有同学提出,仅通过湿润淀粉KI试纸变蓝的现象不能说明生成Cl2 , 便补充了如下实验:将实验4中的湿润淀粉KI试纸替换为湿润的淀粉试纸,再滴加0.30mL 1.33mol•L1NaClO3溶液后,发现湿润的淀粉试纸没有明显变化.进行以上对比实验的目的是,进一步佐证实验4中生成了Cl2 . 获得结论:NaClO3溶液用量增加导致溶液褪色的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3. (3) 小组同学继续实验,通过改变实验4中硫酸溶液的用量,获得如表实验结果:

      编号

      6.0 mol•L1 H2SO4溶液用量

      试管中溶液颜色

      淀粉KI试纸颜色

      5

      0.25 mL

      浅黄色

      无色

      6

      0.85 mL

      无色

      蓝色

      ①对比实验4和5,可以获得的结论是

      ②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实验6的现象: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