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深圳市罗湖区2016—2017学年上学期六年级综合素养阳光评...

更新时间:2017-02-05 浏览次数:861 类型:期末考试
一、基础与积累。
  • 1. 看拼音,写词语。

    yín  sòng

    qī  liáng

    kuí  wú

    zī  yǎng

    cāng  máng

    qīng  yōu

  • 2. 下列每组中都有一处错误,请找出来,并在后面的横线上改正。

    ①唱(hè)    刚(jìng)  沉(mēn)  生(jiàng)

    相(jiǒng)  刻(juàn)  聚(ní)  交(shè)

    ③震耳欲聋  意味深长  悬涯峭壁  大病新愈

    ④独具匠心  竭泽而渔  余音绕梁  不落巢臼

  • 3. 名言佳句积累。

    ①此夜曲中闻折柳,。(李白)

    ②不是。(元稹)

    ,不能动人。《庄子》

    ④横眉冷对千夫指,。《自嘲》

    ,听取蛙声一片。

    ⑥诚者,天之道也;。《礼记》

    ⑦好雨知时节,。随风潜入夜,

    ,燕山月似钩。

二、阅读与理解。
  • 4. 课内阅读选文:

    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1. (1) 给下列加下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在高山

        A.记    B.记号    C.志向    D.心情

      ②伯牙世再无知音

        A.告诉    B.说    C.称为    D.认为

    2. (2) 对“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理解正确的是( )。

      A . 伯牙想要什么,钟子期一定想方设法帮他得到。 B . 不管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他的心意。 C . 伯牙每次想到钟子期,钟子期也一定会想到他。 D . 不管伯牙念什么,钟子期都能清楚地听到。
    3. (3) “伯牙绝弦”这个故事赞扬了( )。

      A . 朋友间相互理解和欣赏的真挚友情。 B . 恋人间始终如一、忠贞不渝的爱情。 C . 伯牙精湛的琴技和钟子期高超的音乐鉴赏力。 D . 伯牙和钟子期志趣高远,情操高尚。
  • 5. 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白天,村巷里也没有太多的声响,只是偶然有一串脚步声,或几句平淡的问答声。外面的世界,似乎也是沉寂的。杜小康总是坐在门槛上,听着红门外的动静。当他久久地听不到外面的动静后,他只好又把心思收回到院子里。阳光照着院子里寂寂一棵柿予树,枝叶就将影子投在了院地上,无风时,那枝叶的影子很清晰,一有风,就把影子摇乱了,乱得晃人眼睛。风掠过枝头,总是那番单调的沙沙声。这沙沙声仿佛已经响了千年了。枝头上偶然落上几只乌,叫两声就不叫了,因为安静,就立在枝头上打瞌睡。睡着睡着,忽然觉得太安静,就惊醒来,一身羽毛收紧,伸长脖子东张西望,然后战战兢兢地叫了几声,受不了这番安静,朝远处飞去了。

    1. (1) 以上这段文字选白《》,作者

    2. (2)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能起到衬托人物心情的作用。从这一段话的环境描写中,你能感受到杜小康怎样的心情?

三、根据阅读积累,选择正确的选项。
  • 6. 这本书是现代人诠释时间的最佳底本,是一本对现代物质社会进行尖锐批判的奇书,书中表达了对人类的无限挚爱,对人性回归的强烈渴望,是一本能同时感动大人和孩子的幻想文学的经典之作。这本书是( )。

    A . 《回忆中的玛妮》 B . 《毛毛》 C . 《洞》 D . 《草房子》
  • 7. 这本书格调高雅,由始至终充满美感。叙述风格谐趣而又庄重,整体结构独特而又新颖,情节设计曲折而又智慧。这本书是( )。

    A . 《毛毛》 B . 《洞》 C . 《草房子》 D . 《周末图书馆》
  • 8. 这本书描述了一场波澜起伏,引人入胜的大冒险,是一场关于精神和灵魂的冒险和奇遇,如果你还没读过,那就失去一本充满了冒险、刺激和秘密的书。这本书是( )。

    A . 《毛毛》 B . 《洞》 C . 《草房子》 D . 《大草原上的小木屋》
四、课外选文阅读:
  • 9. 课外选文一:

    价值观才是稳定的货币

    文/彼得·巴菲特译/赵亚男

        我童年时生活在美国中西部小镇奥马哈。伴我成长的房子建于20世纪初,1958年父亲花费31500美元买下了它。房子是很普通的独栋小屋,没有围墙,从厨房的后门出去,就到了别人家。我们养了两只猫,还有一条叫汉密尔顿的狗。外祖父母住在只隔两个街区的房子里,我总是步行到外祖母家,等待我的是加了糖果的冰激凌。父亲至今还生活在那栋小屋里,80岁,每天高兴地开着用了20年的车去上班。他说自己幸运,不是因为有了巨大的财富,而是他可以做他喜欢的事情。如果你现在某天晚上去我父亲家,可能跟我8岁时看到的场景是一样的:父亲穿着普通的睡衣,坐在同一把椅子里,吃三明治和炸土豆条,享受生活。

        我生于20世纪50年代末,还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我刚记事的时候,正赶上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的民权运动时期,我的父母积极参与其中。母亲从来不羞于表明自己的立场,她在汽车保险杠贴纸上写着“好人不分肤色”。一天早上,我们发现有人在“不分肤色”上打了个叉,并潦草地改成了“白人”。全家人都很震惊,父母很沮丧,他们并没有向我解释更多,只是他们的情绪感染了我。尽管当时的我并不理解这些事件背后的复杂性和可怕的历史因素,但我父母的表现形成了我的价值观。宽容是我在家中学习到的最重要的价值观之一。

        我们的童年生活和普通的美国孩子没有什么区别。那时父亲还没有这么大的名气,也不算富有。我要给家里做杂务,才能挣得很少的零用钱。直到我20岁,父亲积累的财富才被世界津津乐道,但父亲没有因此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我父亲一直跟我们说,幸福快乐是你要追求的,金呜戋是跟随着你的幸福和工作而来的,而不应该引领你的工作。要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最好你的兴趣能够养活自己。

        我是一个音乐人,曾经为了演出到处募集资金。很多人听到我的姓氏,知道了我是“股神”的儿子。他们总会问我:“沃伦.巴菲特的儿子还需要募集资金吗?”实际上,父亲从未给过我大笔的金钱。我需要募集90%的资金,而父亲只会出10%。父亲非常赞同一句:“有时你给孩子一把金汤匙,没准却是一把金匕首。”他认为有能力的父母给子女的财产应该能做任何事!

        我也曾向父亲借过钱。那是唯一的一次,也是最后一次。30岁的时候,我向父亲借钱买厉。他说,借钱给我会破坏我们纯洁的父子关系,自己贷款买自己还。当时我很生气,可是很快我就理解了父亲。他那么做是因为爱我和尊重我。

        众所周知,早在2006年,我的父亲就将他的大部分财产,大约370亿美元捐给了比尔与梅琳达.盖茨基金会。我们兄弟姐妹3人在年满19岁后,每人获得了一笔数额非常有限的财产。我继承的是我祖父留下的9万美元。

        在我看来,价值观才是稳定的货币。自由、平等、言行一致、专注和幽默,都是从父亲身上学到的东西。我们兄弟姐妹3人,哥哥是农场主兼摄影师,姐姐是家庭主妇,我是一个音乐家。很多人问我们,为什么不去继承父亲的事业?我用父亲对我说的一段话答复:“儿子,咱们俩其实做的是同一件事。音乐是你的画布,伯克希尔(沃伦·巴菲特的投资公司)是我的画布,我很高兴每天都在画布上添几笔。”

    1. (1) 选文第一自然段描写了父亲的房子、汽车以及生活场景,目的是( )。

      A . 表达对父亲的怀念 B . 表现童年家庭生活的幸福 C . 说明父亲的经济条件不太好 D . 说明父亲的生活方式影响了我的价值观
    2. (2) “宽容是我在家中学习到的最重要的价值观之一。”父母亲以下的哪个行为不能体现这种价值观?( )

      A . 父亲有了巨大的财富,仍然做他喜欢的事情。 B . 母亲在汽车保险杠贴纸上写着“好人不分肤色”。 C . 有人在“不分肤色”上打了个叉,并潦草地改成了“白人”,父母很沮丧。 D . 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的民权运动时期,父母积极参与其中。
    3. (3) “幸福快乐是你要追求的,金钱是跟随着你的幸福和工作而来的,而不应该引领你的工作。要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最好你的兴趣能够养活自己。”这句话所传递的价值观是( )。

      A . 要找一份工作养活自己 B . 工作应该以兴趣为导向 C . 有了金钱,就有了幸福 D . 只要认真工作,就能得到幸福和快乐
    4. (4) 你如何理解父亲拒绝借钱给“我”买房,“是因为爱我和尊重我”?

    5. (5) 他(巴菲特)认为有能力的父母给子女的财产应该能做任何事。结合本文,请列出巴菲特给子女的财产清单。

  • 10.

    课外阅读二:

    地球将会变得有多热?

    蒋葳

        今年初,世界气象组织(WM0)发布报告称,2015年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不久前,科学家又表示2016年将会是历史上最热的一年。自有记录以来,世界十大最热年都发生在1998年之后,8个在2005年之后,其中,2011~201 5年是历史上最热的5年。就目前而言,全世界的温度似

    乎一直在上升。地球究竟能变得有多热?人类导致的变暖效应究竟是否存在上限?

        地球变热的原因——温室效应

        纵观地球46亿年的历史,地球经历了无数次温度波动,但最终总能回归到大约相同的温度范围,这是因为它存在控制自身温度的机制。其中一个关键机制就是温室效应。空气中的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甲烷和水蒸气,会围困来自太阳的辐射,就像一个隔热层包裹着地球。没有温室效应,地球平均温度将低达一l8℃,地表将覆盖冰,我们所知的生命将无法存活。

    很明显温室效应是个好现象,但它也可能过犹不及。在地球上人类存在的时间非常短,然而我们却成为地球气候变化最重要的驱动因素。通过燃烧化石燃料和砍伐树木,我们向大气层释放了越来越多的二氧化碳,而这已经导致温度上升。在2 000~2010年的10年间,我们释放二氧化碳的速率已经超过了前10年的4倍,且这种上升趋势并没有任何逆转的迹象。问题在于,这些额外的温室气体在未来几十年或者几个世纪内将把地球加热到什么程度?

        地球升温4℃将是“灾难性的”

        为了预测未来地球的状态,科学家们建立了电脑模型模拟地球气候变化。这些模型可以估计当释放了特定量的温室气体,气候将如何发生变化。2013—2014年,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简称IPCC)将这些预测整理成报告。结果表明,如果温室气体释放量像过去50年一样继续上升,那么到本世纪中叶,地球温度将比工业化前高出l.5℃,到本世纪末地球温度将比工业化前高出4℃。

    全球气温上升l℃,不少林荫、田野就会变成干枯的荒漠;增加2℃,众多珊瑚礁就可能消失:升温3℃,夏季时北极圈将失去积雪,亚马孙雨林会逐渐枯萎;提高4℃,威尼斯等沿海城市将被完全淹没……英国《自然》杂志曾刊文称,到2100年,地球可能至少升温4℃。对人类来说,2℃是地球升温的“警戒线”,4℃则会是“灾难性的”。

        地球会成为超级大火炉吗?

        金星有时候被称为地球的另一个“邪恶的双胞胎”,这是因为,大小、质量和密度都与地球相近的金星,被认为历史上也曾拥有与地球类似的环境,但如今的它却是一个十足的炼狱:金星是太阳系中表面温度最高的行星,达到46 0℃,生命在金星上根本无从立足。

        科学家认为,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失控的温室效应”。人们不禁担忧:我们所居住的地球是否也可能面临同样的命运?

        新的能量平衡计算结果认为,目前地球上热呼呼的大气吸收的热量比散发出的热量更多。那么,温室效应失控现象会在地球上发生吗?根据科学家的计算,地球要变成一个失控的“温室”,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必须达到大约30000ppm(1ppm即百万分之一),但就算我们烧光了地球上所有可用的化石燃料储量,也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摘自《百科知识》2016.10】

    1. (1) 全世界的温度似乎一直在上升,以下哪一条依据最能支持对这个趋势的预测? ( )

      A . 2015年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 B . 2016年将会是历史上最热的一年。 C . 世界十大最热年都发生在1998年之后,8个在2005年之后。 D . 2011~2015年是历史上最热的5年。
    2. (2) 什么是温室效应?请在文中画出相关的句子。(提示:只能画一句,多画无效)

    3. (3) 很明显温室效应是个好现象,但它也可能过犹不及。“好现象”指的是什么?“过犹不及”指的又是什么?

    4. (4) 为什么说地球升温4℃则会是“灾难性的”?( )

      A . 不少林荫、田野就会变成干枯的荒漠。 B . 夏季时北极圈将失去积雪,亚马孙雨林会逐渐枯萎。 C . 威尼斯等沿海城市将被完全淹没。 D . 以上现象全部都是。
    5. (5) 导致温室效应失控的根本原因是( )。

      A . 星球吸收的太阳热量多于自身散发出去的热量,从而变得过热。 B . 星球过热,导致全球性的地表水蒸发。 C . 水蒸气充斥在大气中,使热量富集,加剧气候变暖。 D . 星球中的水分完全蒸干,生命难以为继。
    6. (6) 链接部分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7. (7) 为了控制人类导致的蛮暧效应,我们能够做些什么?

五、生活与表达。
  • 11. 以下两个题目,请任选一个题目完成一篇作文。

    ①《我的兴趣》

        提示:你的兴趣是什么?在你的兴趣发展过程中,有哪些事情、那些感受是你最想与人分享的?请你写一写吧!450字左右。

    ②《地球升温4℃以后》

    提示:地球升温4℃以后,人类的生活将会应对挑战?发挥你的想象,写一个带科幻色彩的故事吧!450字左右。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