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南省永州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18-07-13 浏览次数:751 类型:高考模拟
一、<b >选择题</b>
  • 1. 下列各句子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一项是(    )

    ①历史,波兰装罗;时代,风云际会。―支军队,唯创新能强,唯变革能胜。今天,走过90年雨征程的人民军队,在实现强军目标、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伟大征程上阔部前行。

    ②近日,现实题材都市情感剧《我的前半生》甚嚣尘上 , 引发众多追剧族热捧,网友惊呼,看了该剧懂得了不少婚姻之道。

    ③范蠡深知勾践的阴险狡诈,为了避免鸟尽弓藏的命运,他及时功成身退,弃官经商,改名为陶朱公。

    ④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隆重召开,我作为—名光荣的党代表在人民大会堂聆听报告,一种强烈的自豪感使我感同身受 , 心潮澎湃。

    ⑤产品比较是直接了解品质与需求的最佳方法,在决定购买之前,比较同级品牌的规格功能及价格是不二法门

    ⑥新加坡轻率地在南海问题上选边站进美日的队列,严重损害了该国长期苦心经营的中新友好关系,毁掉了它在美中之间八面玲珑的格局。

    A . ①③⑥ B . ①④⑤ C . ②③⑤ D . ②④⑥
  •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 长征五号F运载火箭的构成是由整流罩、5米直径的芯级和4个2.25米直径的助推器三部分组成,其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的运载能力达到6吨。 B . 广大驻湘部队官兵积极投身湖南改革发展稳定,在抢险救灾、脱贫攻坚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共同谱写新时期军民鱼水情。 C . 北京网信办对自媒体平台存在的“曲解政策违背正确导向”“无中生有散布虚假信息”“炫富享乐宣扬扭曲价值观”等八大现象,及时进行了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 D . 由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的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工程全面完成了海上作业,这标志着我国首次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圆满结束。
  • 3.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 你是班上的“笔杆子”,我想向《高中生》投稿,烦请你把我的这篇大作斧正一下。 B . 明日是我的18岁华诞,我准备明晚邀请几位好友一起庆祝,到时,请你屈驾光临。 C . 李教授出差路过此地,受到了同窗好友的热情接待,分别时,他连说:“叨光!叨光!” D . 我起身与舅舅告别,舅舅送我到大门口说:“实在对不起,我太忙了,我留步了。”
二、<b >现代文阅读</b>
  •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当今世界,文明冲突、宗教冲突的危险正在加剧,各国不同文化背景的学者都在寻求人类文明免于毁灭之道。1993年,美国芝加哥世界宗教大会通过了《世界伦理宣言》;1997年,联合国科教组织成立了“普遍伦理计划”,孔汉思继而起草了《人的责任之世界宣言》。在这些跨文化的对话中,我们认为儒家思想对化解宗教间的冲突、促进世界和谐会有一定帮助。

        ②首先,儒家的“恕道”是人类文明和谐相处的“金律”。恕道就是仁道或者是仁的实现之道,它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价值。《世界伦理宣言》指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应该是通用于生活的所有领域一一家庭与社区、种族、国家与宗教的不可取消的、无条件的规范”又被称“金律”。“金律”就是孔子的恕道。文明冲突、宗教冲突的根本原因是强势文明或宗教借助国家强权不顾他国人民的意愿,强行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宗教信仰、生活方式等等所致,即“己所欲,施于人”所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正是对治此种症结的良药。

        ③其次,“和而不同”是实现人类不同文明和谐共存的良方。和同之辨是中国哲学的古老辨题,孔子明确提出“和而不同”并赋予和同之辨以价值意义和人文精神。“和而不同”告诉我们,世界上不同事物的并存是必然的,合理的,世界因不同事物的存在而充满生机和活力,如果世界上只有一种事物了,这种事物也不能存在了,世界也就枯寂了。对世界和平的最大挑战不是因为文明与宗教的多样性,而是文明或宗教背后强烈的“求同”而不“存异”的独断主义或排他主义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在“己所愿,可施于人”这种根深蒂固的理念的支配下必然导致政治的单边主义乃至强权政治,走向文化帝国主义或曰文化殖民主义。

    ④站在和而不同的角度审视,文化普遍主义不仅是危险的,而且是不道德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如果世界完全附和了某一种文明,就是陷全人类于不义。任何一种经人类伟大的心灵创造的、并经过长期历史演进证明能与时俱进的文明或文化,都具有内在、不可代替的价值。这些文化或文明以其独特的方式表现着人类某一特定区域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思维方式,体现着人类的尊严、良知和价值。对伟大文化的持守,既是人类文化发展之必然,也是人类道德所应然。当然,和而不同决不意味着文化部落主义,更不等同于固步自封,相反,和而不同是一开放、生生不息的文化观念。这一观念是人类不同文明、不同宗教实现和平共存之良方。

        ⑤最后,“共育并行”是人类不同文明的最高理境。推己及人的“恕道”,“和而不同”处世之法是人类文明多样存在之保障,而人类多样文明的共育并存,充量发展,才应是人类不同文明实体的共同追求。这就是儒家的“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中庸》)

    (摘编自《文明冲突与化解之道》,有删节)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儒家的恕道是人类文明和谐相处的“金律”,它适用于人类的所有领域。 B . “和而不同”是实现人类不同文明和谐共存的良方,在于它强调“存异”而不是“求同”。 C . “和而不同”也是一种开放的文观念,主张和而不同,绝不意味着文化部落主义。 D . “共育并行”是人类不同文明的最高理境,是人类多样文明存在的保障。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以世界跨文化对话为背景,论述了儒家思想对化解人类文明冲突的影响与作用。 B . 文章认为儒家思想对化解文明冲突、促进和谐有一定帮助,并从三个方面阐述理由。 C . 文章由现实背景引出观点,再逐层深入分析,各层环环相扣,层次清楚。 D . 文章以事实为依据,注重理性分析,条分缕析,有理有据,论证严密。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任何一种文明或文化都有其内在、不可代替的价值,体现着人类的尊严、良知和价值,都应予以持守。 B . 推己及人的“恕道”、“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是应对文明冲突、避免宗教战争频繁发生的良方。 C . 今天任何一种文明独步天下、称霸世界都将成为不可能,人类文明的多样并行不悖、和谐共存是未来世界的应有之局。 D . “一带一路”战略提倡和平、交流、理解、包容、合作、共赢,正是对“和而不同”思想创造性的继承和发展。
  • 5. (2018高三下·阳高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鞭笋过墙

    聂鑫森

        年近古稀的节新篁,住了一个月的医院,在这个下午,回到了古城曲曲巷中的家。

        在这个祖传的院子里,他最钟情的是那十几棵粗粗细细的竹子。不是普通的竹子,是稀有的斑竹、罗汉竹、方竹,都是他历年从外地购回并栽种、培植的。他此生爱竹、师竹,不可一日无此君。他的名字是已故父亲所赐,姓节名新篁字解箨,长大了才知道典出唐诗人元稹《新竹》中的句子:“新篁才解箨。”箨是笋壳,竹笋挣脱箨才能成为竹子。

        老伴华素是退休的中学语文老师,他们在石桌边的石凳上坐下来。

        节新篁搔了搔满头银发,忽然叹了一口气。

        “新篁,又有心事了?”

        “华素,我从大学的历史系毕业,先教书,后调到文史研究馆。没想过发财,也没要过一官半职,写的书、主编的书虽不能说等身,至少可以等臀。”

        “你活得直而有节,也活得充足、高贵。口碑很好。”

        “夫人话外有音?”

        “没有。比如那天深夜,你突发心脏病,偏偏咱们这巷子逼仄,救护车根本开不进来,我只好去敲邻居的门,立刻惊醒了好多家好多人,他们用竹睡椅扎上两根大竹竿变成了抬轿,抬起你就往外走。一到医院,你被送进了急救室。大夫说再晚来十分钟,你就没法救了。”

        “不是我平日做得好,是他们以德报怨。你不是不知道,我这高傲的秉性,就有过分的地方。左宗棠说:‘人不可俗,不可不随俗。’我就忽略了,真的很愧疚。”

        两个人沉默下来。

        在曲曲巷,他们绝不会与人发生什么矛盾,但也绝不会亲如一家。见面点点头,多话不说;劈面相遇,侧身让人先过去;邻居有什么婚丧大事,礼貌地去送个包封,但不会去吃酒宴……

        石凳边斜出一棵罗汉竹,竹根边点缀几朵蓝色的矢车菊。华素欲弯腰把花扯去,节新篁说:“别动!”

        “你一直不喜欢竹旁有闲花野草。”

        “这一刻,我觉得它们都很入眼。”

        节新篁怔怔地看着矢车菊。

        他六十岁退休时,平日不但学问做得好,而且书法也颇具名声,尤以楷书和隶书为人激赏,过大年了。有几位年长的邻居,上门来请节新篁书写春联,他含笑说:“我正在赶写书稿,时间紧,但我会让各家都贴上春联。”

        他当然不会动笔写春联,觉得自己的手迹贴在街巷,有些委屈。他去文化用品店买了几十付印刷品的红纸对联,一家一家地去送。

        曲曲巷里,几乎家家都有院子。一墙相隔的邻居,上门来请节新篁匀一二棵竹子去栽种,他笑着说:“不容易侍弄的,别费那个神了,想看,你只管来看。”    邻居并不见怪,开玩笑说:“倘若竹笋过墙来,你应该不会阻拦吧?”他说:“绝不阻拦。不过,院墙的基础下得很深,又是麻石砌的,它怎么过去?”

        不是节新篁小气,而是他有异秉,觉得这样的好竹子,有几个懂得其妙处?别亵渎了这清玩之物。

        阳光如金箔,在竹叶间飘飞。

        节新篁说:“华素,宋人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你猜我最喜欢哪一首?”

        华素笑了,说:“你住院时,我天天守在病床前,你说了许多自省的话,特别是邻人乞竹而不允、鞭笋过墙而不能的事,你说得最多。我猜这首诗应是:‘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晌开。舍后荒畦犹绿秀,邻家鞭笋过墙来。’”

        “知我者,内人也。鞭笋过墙,情至深而无声,心气相通,根叶相连,为人际和谐的大境界,好得很啊。”

        华素故意问:“你准备用手扯着鞭笋过墙?”

        “非也。说到鞭笋过墙,古书中早有妙法。我会先请工匠把院墙下的基脚掘开一个大口,铺上沃土;再在竹林边挖出一道不浅不深的土沟,与基脚的大口相连。然后,在土沟里撒入熬得稀烂的猪骨头和碎肉,再掩上土。竹根也就是鞭笋,会顺着土沟穿墙而去邻家。”

        “你是想在无声无息中,改善与邻里的关系。”

        “对。待邻家有了新竹,我再传授引竹之法,鞭笋又去他的邻家。以此类推,不出几年,家家皆有湘妃竹、罗汉竹、方竹了。”

        不知不觉到了黄昏时候。

        院门忽然叩响了铜环。

        “节先生、华老师在家吗?”

        是隔壁邻居的声音。

        他们齐声答道:“在!”

        “你们别张罗晚饭了。我们已备好,祝贺节先生康复出院,请你们来吃个便饭。”

        节新篁大声说:“谢谢!我们马上过来!”

    (有删改)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主人公节新篁以竹为名,爱竹师竹,甚至不可一日无竹,爱竹一直是他与邻里交往的障碍。 B . 小说将故事情节浓缩在半天时间,借助对话勾连过去与现在,表现人物内心的变化。 C . 细节描写耐人寻味,节新篁原本不喜欢竹旁有闲花野草,却又制止老伴扯去罗汉竹旁的矢车菊,暗示他对邻里关系有了新的认识。 D . “鞭笋过墙”喻指打破隔膜,与邻里友善相处,以此为题,可谓匠心独运,意味深长。
    2. (2) 小说中的节新篁是一个怎样的人,试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3. (3) 小说以节新篁爽快答应邻居邀请晚餐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10月29日在北京胜利闭幕,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全会及其通过的《建议》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首次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中国“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描绘出新蓝图。

        “‘十三五’规划将是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纳入‘五位一体’总布局后的首个五年规划,公报将‘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列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并用很重的篇幅强调坚持绿色发展,释放出党中央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的决心和信心。”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白重恩说。

    (摘编自《新华网》)

    材料二:

        8月4日,中央电视台开始在新闻联播节目推出《塞罕坝生态文明建设范例启示录》系列报道。报道称,塞罕坝主动修复生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活标本。

        三代人用了55年的时间,将昔日飞鸟不栖、黄沙遮天的荒原,变成百万亩人工林海。塞罕坝林场的有林地面积,由建场前的24万亩增加到目前的112万亩,成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一片人工林。森林覆盖率由12%提高到80%。

        今天的塞罕坝,绿水青山带来真金白银,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郁郁葱葱的林海,成为林场生产发展、职工生活改善、周边群众脱贫致富的“绿色银行”。

    (摘自《人民日报》)

    材料三:

        中新网北京8月8日电(记者张尼)日前,第四批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前面启动,督察组将分别进驻吉林、浙江、山东等8省份,这也标志着中央环保督察将实现对31省份的全覆盖。此前批次的督察中,已有上万人被问责。新一轮督察风暴又将揪出哪些环保“顽疾”引发外界关注。

        从另—组数字上也能看出中央环保督察取得的成效。环保部副部长黄润秋近曰透露,此前的中央环保督察中,初步罚款约8.8亿元,立案侦查1183件,拘留1103人,约谈13593人,11390人,切实推动解决了一大批环境问题,增强了人民群众获得感。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

    材料四:

        地球是你我共同的家园,建设美丽家园离不开我们每个人的一起参与、共同行动。我们每—个人都不能只当坐而论道的旁观者,而应成为躬身践行的参与者,从自己做起、从生活中—点一滴做起,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或许个人的力量是沧海一粟、微不足道的,但聚沙成塔、积土成山,众人汇聚起来的力量就是磅礴伟力,唯此就能绘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青山绿水、鸟语花香、幽静宜人”的美丽中国图景,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摘录自《南方网》)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并将“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列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 B . 塞罕坝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建场后林场三代人用了55年时间植树造林112万亩,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功范例。 C . 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力度空前,堪称“风暴”,并将实现对全国31省份的全覆盖。此前各批次的督察取得了显著成效,第四轮督察又已全面启动。 D . 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民生工程,政府有责,人人有责,面对这一项神圣伟大的工程,每一个公民都不能缺位,没有谁是旁观者。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 . 材料一说明,从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到生态文明的总体规划,中央的顶层设计和科学布局为美丽中国建设描绘出了一幅宏伟蓝图。 B . 材料二和材料三报道的角度有所不同:材料二着重树立生态文明的正面典型,提供示范;材料三着重呈现环境保护的具体问题,发出警示。 C .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塞罕琐带来了巨大的生态效益:涵养水源、净化水质、释放氧气等,创造了超过120亿元的生态服务价值。 D .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严厉的法治作有力的保障,材料三的一系列数字既展示了中央环保督察的成效,也反映出当前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E . 每个公民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比2005 年下降40%-45%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就指日可待。
    3. (3)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请结合以上材料分析概括取得这些成绩的原因。
三、<b >文言文阅读</b>
  • 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刘仲武,字子文,秦州成纪人。熙宁中,试射殿庭异等,补官。数从军,累转礼宾使,为泾原将。夏人谋犯天圣砦,渭帅檄诸将会兵,约曰:“过某日贼不至,即去。”仲武谍得的期,乞缓分屯。帅不乐,但留一将及仲武军,如期而敌至,力战却之。吐蕃赴怀德、狼阿章众数万叛命,仲武相持数日,潜遣二将领千骑扣其营,戒曰:“彼出,勿与战,亟还,伏兵道左。”二将还,羌果追之,遇伏大败,斩首三千级,复西宁州。未几,怀德、阿章降,从高永年西征。仲武欲持重固垒,永年易贼轻战,遂大败。仲武引咎自劾,坐流岭南。命未下,与夏人战,伤足。朝廷闵之,贷其罚,以为西宁都护。童贯招诱羌王子臧征仆哥,收积石军,邀仲武计事。仲武曰:“王师入,羌必降;或退伏巢穴,可乘其便。但河桥功力大,非仓卒可成,缓急要预办耳。若禀命待报,虑失事机。”贯许以便宜。仆哥果约降,而索一子为质。仲武即遣子锡往,河桥亦成。仲武帅师渡河,挈与归。贯掩其功,仲武亦不自言。徽宗遣使持钱至边赐获王者访得仲武召对帝劳之曰高永年以不用卿言失律仆哥之降河南绥定卿力也。问几子,曰:“九人。”悉命以官,锡阁门袛候。仲武知西宁州,徙渭州,召为龙、神卫都指挥使,复出熙州、秦州,迁步军副都指挥使。熙帅刘法死,又以熙、渭都统制摄之。历拜徐州观察使、保静军承宣使、泸川军节度使,以老,提举明道宫,再起为熙州。卒于官,年七三,赠检校少保,谥曰田威肃。(《宋史·列传第一百九》)

    1. (1) 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徽宗遣使持钱至边/赐获王者/访得仲武/召对/帝劳之曰/高永年以不用卿言失律/仆哥之降/河南绥定/卿力也 B . 徽宗遣使持钱/至边赐获王者/访得仲武/召对/帝劳之曰/高永年以不用卿言失律/仆哥之降/河南绥定/卿力也 C . 徽宗遣使持钱至边/赐获王者/访得仲武/召对/帝劳之曰/高永年以不用卿言/失律仆哥 之降/河南绥定/卿力也 D . 徽宗遣使持钱/至边赐获王者/访得仲武/召对/帝劳之曰/高永年以不用卿言/失律仆哥之降/河南绥定/卿力也
    2. (2)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试射,比试射箭,是古代武举科目之一,唐代武则天始创选拔武将的武举考试 B . 徽宗,北宋皇帝赵佶的年号,古代皇帝可称庙号、年号,“熙宁”,是宋神宗赵顼的年号。 C . 质,人质,古代国家为了表示履行盟约,互派近亲去对方国家做人质,如《战国策》“触龙见赵太后”中“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一句的“质”,属此义。 D . 谥,谥号是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他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分为官谥和私谥。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刘仲武勇而有谋。夏人来犯,他探得准确日期,请求渭帅延缓分屯,渭帅不听,后敌果然如期而至,他力战退敌;吐蕃叛命,他遣将诱敌,设下埋伏,大败敌人。 B . 刘仲武勇于担责。他随高永年西征,主张“持重固垒”,但高永年“易贼轻战”造成大败,刘仲武引咎自劾,被流放到了岭南。 C . 刘仲武胜不居功。童贯成功招降仆哥,实为刘仲武之功,童贯掩其功劳,但刘仲武也不自言其功。 D . 刘仲武屡受恩宠。他先后被授予多种官职,九个儿子也都被授以官职;他死后赠检校少保,谥威肃。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潜遣二将领千骑扣其营,戒曰:“彼出,勿与战,亟还,伏兵道左。”

      ②朝廷闵之,贷其罚,以为西宁都护。

四、<b >诗歌鉴赏</b>
  • 8.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渭川田家

    王维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恨然吟式微

    【注】①雉雊(gòu):野鸡鸣叫。②《式微》是《诗经》中的一篇,诗中反复咏叹:“式微,式微,胡不归?”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 诗的第一句描写夕阳斜照村落的景象,渲染暮色苍茫的气氛,作为全诗总背景。 B . 第二句描绘穷巷牛羊暮归图,“穷巷”即“深巷”,“穷”字也透着宁静粗朴的况味。 C . 三,四句写人,野老拄着拐杖倚着柴门,急切地喊着牧童的名字,以声衬寂。 D . 五,六句视听结合,野鸡欢叫、麦苗青青、蚕眠叶稀,宁静里透着祥和,悠然中透着满足。 E . 这是诗人王维的一首五言律诗,偶句押韵,所押的韵是“归、扉、稀、依、微”。
    2. (2) 请结合全诗赏析“即此羡闲逸,恨然吟式微”的精妙之处。
五、<b >情景默写</b>
  • 9.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白居易的绝句《夜筝》,其中“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万重”与《琵琶行》中的“”四句异曲同工。
    2. (2)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劝谏后主,也是劝谏后人不要看轻自己的句子是:“”。
六、<b >语言表达</b>
  • 1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盐是我们日常烹饪时必不可少的调味品,①,而且对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起着重要作用。大家普遍认为,②,但事实并非如此。其实凡是叫钠的都是盐,一些吃起来并不是很咸的食物,因为钠含量高,含盐量也很高。③,食用这类食物后,会导致“本以为没有摄入过多盐,但其实已经摄入过量”的情况发生。

  • 11.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中学生一旦手机在手,就一定会把与网友微信聊天等当成自己的“事业”;一旦迷上微信聊天,就会造成学习下降,走向堕落。我们提醒学生、家长和老师深刻认识高中生使用手机的危害性,让我们一起努力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学习环境好了,学生就能考上理想的大学,成为优秀的人才。

    ①不是一旦手机在手,就一定会把往往会把与网友微信聊天等当成自己的“事业”。

七、<b >材料作文</b>
  • 1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各高校2017年新生录取结果已相继出炉。据中国青年报社调查,绝大多数的高分段考生选择填报就业形势好、薪酬待遇高的财经、金融类专业。

    材料二:两弹功勋、科学大师杜祥琬院士,曾有数易专业的经历,从天文转到数学力学、从数学力学转到核物理、再到后来转向激光。他始终坚持个人的兴趣服从国家、民族和社会的需要。他说:“个人成长只有融入国家命运方有大成。人活在世上当然要有物质基础,但一定要有精神支柱,家国情怀。”

    究竟如何选择专业,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你的看法,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