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8年中考科学错题集训33:生物实验(2)

更新时间:2018-06-01 浏览次数:863 类型:一轮复习
一、实验探究题
  • 1. (2017八下·杭州月考)

    小李同学利用如图所示植物为实验材料,设计如下实验步骤:


    ①将植物A、B两张叶片分别用含石灰水和清水的薄透明塑料袋扎住,然后放到黑暗处48小时。②……。③将A、B两张叶片置于酒精溶液中水浴加热,至叶片褪成黄白色时,取出叶片并用清水洗净后,滴上碘液,观察颜色变化。

    请完善小李同学的实验步骤并回答问题:

    1. (1) 写出实验步骤②

    2. (2) 将A、B两张叶片置于酒精溶液中加热,这样处理的目的是

    3. (3) 你预期的实验结果是

    4. (4) 除了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变量外,请再列举两个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其它变量

  • 2.

    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CO2含量和光照强度对某种树叶光合作用的影响。在25℃的室温下,利用生长状况相同的若干同种新的新鲜树叶进行实验(CO2缓冲液能调节密闭小室内CO2浓度保持相对恒定),测量结果如表所示。请分析回答:


    实验条件

    液滴移动
    的量(mL/h)

    光照强度(lx)

    CO2体积
    分数(%)

    1

    600

    0.04

    右移2.2

    2

    800

    0.04

    右移6.0

    3

    1000

    0.04

    右移9.0

    4

    1000

    0.05

    右移11.2

    5

    1200

    0.04

    右移9.0

    6

    1400

    0.04

    右移9.0

    (标注:lx是光强度的单位,即勒克斯)

    1. (1) 不考虑密闭小室内温度的变化,装置中液滴右移的原因是相同时间内树叶光合作用产生的O2体积(选填“〉”、“<”或“=”)呼吸作用消耗的O2体积。

    2. (2) 与第3组实验相比,第5、6组实验中,液滴右移的量没有增加,主要是受的影响。

    3. (3) 分析表中数据,说说光照强度对该树叶光合作用的影响:

  • 3.

    如图是小柯探究种子呼吸作用的实验装置。


    1. (1) 实验前用手握住装置乙的试管外壁,观察红色水滴能否移动。这是为了检查装置的 性。设置乙装置的作用是 。
    2. (2) 小柯认为用天平分别称出甲、乙整个装置的质量,若前后质量有变化即可证明种子进行了呼吸作用。你认为他的想法正确吗? 。
    3. (3) 甲装置内因 导致气压减小,红色水滴会向右移动。
  • 4. (2017·金华)

    人体代谢产生的过氧化氢,对人体有毒害作用。人体肝脏中的过氧化氢酶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和水。某同学查阅资料发现,FeCl3也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为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Cl3催化效率的高低,该同学在28℃环境下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过氧化氢酶和FeCl3催化效率哪个更高?

    猜想与假设:

    实验材料:适宜浓度的FeCl3溶液,适宜浓度的新鲜猪肝研磨液(含有过氧化氢酶),适宜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等。

    实验步骤:

    ①取2支洁净的试管,编号为1、2,并各注入3mL适宜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

    ②向1号试管内滴入2滴适宜浓度的FeCl3溶液,向2号试管内

    ③观察并记录两支试管产生气泡的情况。

    预测实验结果:

    请写出一种可能的实验结果:

    在以上探究的基础上,该同学又完成了“探究温度对猪肝研磨液和FeCl3催化效率的影响”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图中代表猪肝研磨液催化效率的曲线是,判断的理由是

  • 5. (2017·衢州) 小柯探究pH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其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

    组别

    A

    B

    C

    试管中依次

    加入物质

    1mL唾液

    1mL唾液

    1mL唾液

    1mL盐酸溶液

    1mL蒸馏水

    1mL氢氧化钠溶液

    2mL淀粉溶液

    2mL淀粉溶液

    2mL淀粉溶液

    水浴10分钟

    37℃

    37℃

    37℃

    各滴入2滴

    碘液后的现象

    变蓝

    不变蓝

    不变蓝

    1. (1) B组实验不变蓝的原因是。小柯观察到C组也不变蓝,认为氢氧化钠对酶的活性没有影响。老师提示他:“氢氧化钠会影响酶的活性。”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C组没变蓝?小柯进一步分析并做出猜想。

      猜想一:氢氧化钠变质。

      猜想二:氢氧化钠与碘发生了化学反应。

      ……

    2. (2)

      小柯按图甲实验,看到溶液变红,认为氢氧化钠没有变质。小常认为他的结论是错误的,理由是

      在小常的建议下,小柯按乙实验,溶液中没有沉淀产生,从而排除了猜想一。

    3. (3) 在原来C组实验基础上,只要继续(写出操作和现象),就可以证明猜想二正确。

  • 6. 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影响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因素”进行了研究,过程如下,请你根据相关要求回答以下问题。

    (1)提出问题:温度会影响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吗?

    (2)建立假设: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有其最适宜温度,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其催化作用。

    1. (1) 设计实验方案:

      本实验的原理是:唾液淀粉酶能催化淀粉分解和  

    2. (2) 进行实验:

      ① 取三支试管,编号为1-3号,分别加入2毫升1%淀粉溶液。另取3支试管,编号为4-6号,分别加入1毫升唾液淀粉酶。

      ②将6支试管的1、4号,2、5号,3、6号编为ABC三组,分别放入0℃、37℃、70℃左右的水中水浴5分钟。

      ,充分摇匀后,再分别放入中,水浴5分钟(将该步骤补充完整)。

      ④往3组试管中分别滴入1滴碘液,摇匀。

      ⑤观察并记录3组试管中的溶液颜色变化。

    3. (3) 记录结果,得出结论:

      若A组、B组、C组(填“变蓝”或“不变蓝”)则假设成立。

    4. (4) 表达与交流:针对本实验的结果,请在下面方框内绘制一个坐标图,大致表示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 7. (2016·金华) 为了探究pH对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响,某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试管编号

    实验步骤

    1

    2

    3

    稀释的唾液淀粉酶

    1mL

    1mL

    1mL

    试剂

    1mL盐酸

    1mL蒸馏水

    1mL氢氧化钠溶液

    可溶性淀粉溶液

    2mL

    2mL

    2mL

    37℃水浴

    5分钟

    碘液

    2滴

    2滴

    2滴

    实验预测

    变蓝

    不变蓝

    变蓝

    实验现象

    变蓝

    不变蓝

    不变蓝

    请根据实验过程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 (1) 实验过程中,温度控制在37℃的原因是

    2. (2) 实验中第3支试管没有出现预期现象,对于第3支试管不变蓝的原因分析,除了考虑“唾液淀粉酶与溶液pH的关系”及“淀粉与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反应”这两个因素外,还有可能的原因是

  • 8. (2016·湖州) 为了比较酶与无机催化剂的催化效率,某科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2支洁净的试管,分别编上1号和2号,向2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毫升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

    ②向1号试管中滴入2滴质量分数为3.5%的FeCl3溶液,向2号试管中滴入2滴质量分数为20%的猪肝研磨液.

    ③观察2支试管内产生气泡情况.

    ④2~3分钟后,将点燃的卫生香分别放入2支试管内液面的上方,发现2号试管的卫生棉燃烧得更旺.

    查阅资料获知:每滴质量分数为3.5%的FeCl3溶液中Fe3+微粒数大约是每滴质量分数为20%的猪肝研磨液中过氧化氢酶微粒数的25万倍,FeCl3溶液中起催化作用的是Fe3+

    请回答:

    1. (1) 写出2号试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2) 该实验中过氧化氢分解快慢是转换为来实现的.

    3. (3) 小明认为:上述实验中催化剂的种类和数量(微粒数)都不同,没有控制好变量,得出的结论不令人信服.小芳认为:过氧化氢酶的微粒数比Fe3+的微粒数少得多,再根据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更能说明酶的催化效率高,你认同(选填“小明”或“小芳”)的观点.

  • 9.

    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箘。如图是小明同学研究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吸收溶液中的葡萄糖,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实验时,首先将溶质质量分数为2%的葡萄糖溶液煮沸,除去氧气和灭菌,冷却后待用。然后在洁净的锥形瓶中装满葡萄糖溶液和一定量的酵母菌。实验过程中液体从细玻璃管口滴出,统计细玻璃管口滴下的液滴数。表中是该同学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进行实验时所记录的液滴数。

     时间

    液滴数

    温度

     第1分钟

     第2分钟

     第3分钟

     第4分钟

     第5分钟

     15℃

     6

     16

     22

     22

     22

     35℃

     10

     24

     32

     32

     12

     55℃

     0

     2

     2

    2

     2

    1. (1) 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  。

    2. (2) 该实验运用了转换法这一科学方法,即通过  反映酵母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多少。

    3. (3) 55℃时,酵母菌的呼吸作用比较弱,原因是细胞内 的催化作用受到影响。

    4. (4) 35℃时,第5分钟细玻璃管口滴下的液滴数比第4分钟少,原因可能是 。

  • 10. (2016·台州)

    牛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本草纲目》中说牛奶有“返老还童”的功效,“奶茶”是否也具有类似的功效?

    【查阅资料】食醋中的酸性物质会使蛋白质凝固和沉淀.

    【实验步骤】

    ①在盛有100毫升某奶茶的烧杯中,加入足量的食醋,充分搅拌后过滤、干燥,称量滤渣的质量.

    ②选取4种品牌的纯牛奶各100毫升,分别倒入4个烧杯,重复步骤①操作.

    【数据记录】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从样品的选取上看,该实验存在的缺陷是

    2. (2) 下列因素会对滤渣质量多少产生影响的是        

      A . 倒入食醋的量 B . 被测样品的体积 C . 烧杯的大小
    3. (3) 上述实验只能粗略测定蛋白质的含量,准确检测的方法之一是:先对样品进行氮元素质量的测定,再根据蛋白质中氮元素的含量约16%,折算成蛋白质的质量,已知牛奶、奶茶中的营养成分有蛋白质、脂肪、糖类等,那么,利用这种方法检测牛奶、奶茶中的蛋白质含量,其前提条件是

    4. (4) 据统计,我国人均乳制品消费量只及世界人均的 ,而白酒的消费量却与牛奶相似,可见,提高健康饮食的意识势在必行,下列观点和做法合理的是           

      A . 选择食品前,影响研读其标签 B . 购买食品时,主要看口味 C . 食品价格越贵,对健康越有益 D . 根据膳食平衡,选择食品.
  • 11. 为了研究脂肪、糖类和蛋白质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小明进行了系统实验:


    1. (1)

      实验一:比较三类物质所含能量的多少

      ①分别称取1克干燥的花生仁、大米和牛肉干,用小刀切碎;

      ②在试管内加入5毫升水,测量并记录试管中水的温度;

      ③将花生仁放在燃烧匙上,在酒精灯上加热,当花生仁开始燃烧时,马上放在试管下方(如图),直至花生仁燃尽,测量并记录实验数据;

      ④分别用大米和牛肉干重复上述实验步骤,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a.实验中将花生仁等切碎更有利于充分燃烧,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分析,其原因是 ;

      b.步骤③中测量并记录的实验数据应是 。

    2. (2) 实验二:研究动物体内脂肪是否具有保温功能

      ①将适量且等量的猪油放入两个相同的塑料袋,并分别在猪油中插入相同型号的温度计,封好袋口,一组放入冰箱作为实验组,另一组放在室温下作为对照组。

      ②每隔相同时间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

      ③多次重复实验,得出结论。

      实验二中步骤①的设计有明显不足,请加以改进:

  • 12. (2017·台州)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古希腊的医生虽然知道心脏与血管的联系,但是他们认为动脉内充满了由肺进入的空气,因为他们解剖的尸体中动脉内部是空的。

    【材料二】公元2世纪,希腊医生盖仑解剖活动物,将一段动脉的上下两端结扎,然后剖开这段动脉,发现其中充满了血液。盖仑提出了自己的观点:①肝脏将人体吸收的食物转化为血液;②血液像潮汐一样在心脏与静脉之间来回流动,但血液从心脏到动脉是单向的且最终被人体吸收;③左右两心室的隔膜上有小孔,血液可互相流通。

    【材料三】17世纪,英国生理学家哈维深入地研究了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他做了一个活体结扎实验,当他用绷带扎紧人手臂上的静脉时,心脏变得又空又小;而当扎紧手臂上的动脉时,心脏明显胀大。哈维还进行了一个定量实验,解剖心脏并计算血液流量,以每分钟心脏搏动72次计,每小时由左心室注入主动脉的血液流量相当于普通人体重的4倍。于是哈维提出了血液循环理论,但受当时科技水平的限制,哈维没有发现血液在动脉和静脉之间的流通管道而招致质疑。直到1661年,意大利科学家马尔比基在显微镜下发现这一微小管道的存在,证明哈维的理论是正确。

    1. (1) 马尔比基发现的“微小管道”是

    2. (2) 盖仑将“一段动脉上下两端结扎”的操作是基于的猜想。

    3. (3) 哈维的定量实验否定了盖仑观点中的(选填序号)。

  • 13. (2016·温州) 小明发现某社区工作人员向池塘内喷洒某杀蚊液一段时间后,池塘内部分水生动物出现死亡现象.查阅资料发现.该杀蚊液对水生动物具有一定的毒性.已知水草A和水草B对该杀蚊液有一定的降解作用.从而降低毒性,为了比较单独投放一种水草和混合投放两种水草对该杀蚊液的降解效果,小明欲利用若干玻璃鱼缸、池水、杀蚊液金鱼、水草A和B等进行实验.老师建议实验用量的搭配比例为:5升池水:200克水草:5条金鱼,每5升池水中杀蚊液加入量为10毫升.

    1. (1) 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角度分析,选择池水而不是蒸馏水进行实验,是因为水池中含有,更有利于鱼缸中生物的生存.

    2. (2) 请结合老师的建议,写出该实验的步骤:

  • 14. (2016·衢州)

    为探究环境因素对蚯蚓生活的影响,小江进行了以下实验:取甲、乙两个同规格的玻璃杯,甲杯中放入潮湿的肥沃土壤,乙杯中放入经烘干的同种土壤,然后在甲、乙两杯中同时各放入10条大小及生活状况相同的同种蚯蚓.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用10条蚯蚓而不是1条蚯蚓做实验,其目的是

    2. (2) 一段时间后,发现乙杯中的蚯蚓蠕动逐渐减弱,然后就不动了,而甲杯中蚯蚓活动正常,该实验说明影响蚯蚓生活的环境因素是

    3. (3) 小江向甲杯倒入清水至刚好覆盖土壤,发现蚯蚓都钻出了土壤,这与雨后大量蚯蚓钻出地面一样,都是因为土壤中缺少

  • 15. (2017·金华)

    图1为探究CO2是否为植物光合作用原料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其中a为实验组,b为对照组。完成图1所示探究后,将b装置中的植株取出,放在黑暗的环境中一昼夜。用2张大小相等的铝箔在该植株某一叶片绿色部分的相同位置从上下两面盖严,然后放在阳光下照射。4小时后,去掉铝箔,摘下该叶片。将该叶片进行脱色、漂洗、滴加碘液、再漂洗处理。实验过程及现象如图2所示。请回答:

    1. (1) 图1中用塑料袋扎紧花盆的实验设计思路是               

      A . 确保植株与玻璃钟罩内空气隔绝 B . 排除土壤中微生物呼吸作用产生CO2的干扰 C . 防止NaOH溶液对植株根系的影响 D . 排除土壤土质差异的干扰
    2. (2) 将图1中b装置放在某环境中培养一昼夜,测得这一昼夜内该玻璃钟罩内CO2浓度下降。由此可知,该植株在这一昼夜内光合作用强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3. (3) 图2中,A时刻叶片经酒精脱色后呈色。B时刻叶片在阳光充足、条件适宜的环境中,(填“能”或“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 16. (2017·萧山模拟) 慢跑堪称健身之首选,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都想通过慢跑来锻炼身体,保障健康。为研究普通成年人慢跑的推荐速度及步频,小丹查阅到如下资料:

    [资料1]PA(体力活动)指南建议:为健康效益,成年人要确保每周5天、每天一次至少3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

    [资料2]能量代谢当量(MET)是一种表示运动强度的重要指标,定义1kg体重在1min内消耗3.5mL氧气的运动强度为1MET;

    [资料3]成年人在不同步行速度下,步频的统计数据及相应的能量代谢当量如下表:

    步行速度v(km/h)

    步频f(1/min)

    能量代谢当量(MET)

    3.8

    95.71

    97.46

    2.93

    2.91

    4.8

    113.06

    115.68

    4.02

    3.96

    5.6

    119.61

    123.01

    4.58

    4.58

    6.4

    126.01

    131.00

    5.46

    5.50

    根据上述资料,进行如下研究:

    1. (1) 一步走过的距离称为步幅,单位时间内走的步数称为步频。步行速度v与步频f步幅L之间的关系式是v=

    2. (2) 慢跑时,人的呼吸和心跳都会加快,这时运动所需的能量主要是通过(选填“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获得的。

    3. (3) 小丹的妈妈体重50kg,当她以6.4km/h的速度步行3.2km,共消耗了mL氧气。

    4. (4) 小丹的妈妈慢跑消耗了大量的葡萄糖,但这时她的血糖浓度并没有下降,这是因为

      而得到补充。

  • 17.

    可吸入颗粒物中PM2.5 能进入血液.如图甲是2015年1~2月份11个地区PM2.5均值。为了研究可吸入颗粒物对人体成熟T淋巴细胞的影响,用含有不同浓度可吸入颗粒物的培养液培养T淋巴细胞,48小时后检测细胞活力,实验结果如图乙。细胞活力相对值越大,反映颗粒物对细胞的毒性越小。


    1. (1) 仅仅由上图甲PM2.5均值,能不能得出舟山2015年1~2月份的空气质量最好? 。

    2. (2) 图乙表明,可吸入颗粒物浓度越高,细胞活力越 。
    3. (3) 汽车尾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含量较高,长期接触汽车尾气的人群,其T淋巴细胞具有的 (选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会产生障碍,导致癌症发病风险提高。
  • 18.

    为了解低温对玉米牛长快慢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了实验研究:从甲、乙、丙三个品种中挑选长势相同的玉米幼苗若干,平均分为三组,每组取等量的幼苗分别放在5℃,10℃和25℃环境中培养4天(其他各种条件都相同且适宜),统计结果如图所示。

    (1)该实验通过比较叶绿素的相对含量来反映玉米的生长快慢,因为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叶绿素能吸收 ,它的多少能影响光合作用的强弱。

    (2)通过对柱形图的分析可知,该实验的自变最是 。

  • 19.

    小江对滴水观音(又名“海芋”)叶尖滴水现象进行了探究.


    是不是它的叶片有特殊结构?用放大镜观察叶片,发现叶片边缘有两圆环状叶脉(如图2),其它叶脉与环状叶脉相连

    1. (1) 是不是它的叶片没有气孔?小江制作了海芋叶表皮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如图1是操作显微镜的步骤,正确的排序是 (填序号),发现叶表皮上有大量气孔,即它可以通过气孔蒸腾水分,滴水现象另有原因.

    2. (2) 是不是环状叶脉把水汇集到叶尖后滴出的呢?进一步实验,发现海芋叶尖处有空腔,环状叶脉中的 (填结构名称)与叶尖空腔相通,从而把水输送到叶尖处滴出.可见,生物的结构与功能是 的.

  • 20.

    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会严重污染水和土壤,某种新型催化剂可有效降解工业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为探究该催化剂降解有机污染物的速度都受那些因素影响,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取四份等质量的某有机物,控制条件如图,然后进入等量的新型催化剂,取得该有机物被降解的百分比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下表:

    时间(分)

    有机物被降解百分比(%)

    组别

    0

    5

    10

    15

    A

    0

    10

    40

    60

    B

    0

    40

    80

    100

    C

    0

    30

    60

    90

    D

    0

    0

    0

    0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设置A和D组的目的是探究  对降解反应速度的影响;

    (2)实验A,B,C三组结果表明,当pH相等时,温度升高,降解反应速度 (选填“先增大后减小”或“先减小后增大”);

    (3)部分同学认为pH=3时,40℃是该催化剂最合适的温度,但有同学并不认同,为寻找该催化剂最合适的温度,他应该采取的做法是 ;

    (4)实验中若要测定某一时刻有机物被降解的百分比,需要迅速把试管中液体的pH调到10,这样做的目的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