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额尔古纳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题

日期: 2024-06-01 七年级下学期历史

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试题详情
宋朝李纲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李纲的评价反映了隋文帝一生最大的作为是(   )
A、 加强了中央集权
B、 实现国家统一
C、 开通大运河
D、 开创科举制度
试题详情
《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这种“最早的考试制度”正式确立于(   )
A、 隋朝
B、 唐朝
C、 宋朝
D、 清朝
试题详情
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所以,唐太宗特别注意(   )
A、 知人善任,虚心纳谏
B、 制定法律,减省刑罚
C、 轻徭薄赋,发展农业
D、 对外开放,和平交往
试题详情
女皇武则天“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正如胡戟先生所说:“武则天去世前后八年里,发生了七次宫廷政变,一度严重动荡的政局也未能阻止开元盛世的到来。”可见,武则天当政时期(   )
A、 中央集权制度遭到严重挑战
B、 为开元盛世打下了坚实基础
C、 国家长期处于不稳定的状态
D、 开辟了唐朝前期的全盛局面
试题详情
阅读书籍需要关注目录,从而把握内容的主旨。下图目录展现的内容主旨是(   )

A、 争霸与争鸣的春秋战国
B、 繁荣开放的大唐盛世
C、 秦汉大一统的封建国家
D、 明清王朝的盛世余晖
试题详情
古诗云:“江南水轮不假(借)人,智者创物真大巧。一轮十筒挹且注,循环下上无时了。”该诗句描述的农具是(   )
A、
B、
C、
D、
试题详情
唐代诗人李白有诗云“日本晁卿(阿倍仲麻吕)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下列与诗中人物一样,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杰出贡献的历史人物是(   )
A、 张骞
B、 甘英
C、 班超
D、 鉴真
试题详情
唐朝从“小邑犹藏万家室”到“人烟断绝,千里萧条”的转折点是(   )
A、 八王之乱
B、 安史之乱
C、 靖康之变
D、 永嘉之乱
试题详情
两宋时期,曾出现了宋、辽、西夏、金等多个政权并立的局面。下列能正确反映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
A、
B、
C、
D、
试题详情
宋神宗时期,为了摆脱政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进行变法,最终因遭到大官僚、大地主的强烈反对而失败。该变法是( )
A、 庆历新政
B、 张居正改革
C、 商鞅变法
D、 王安石变法
试题详情
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指老年人),不识干戈”。这说明澶渊之盟(   )
A、 削弱了北宋军事力量
B、 使宋辽维持了较长时间的和平
C、 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
D、 使宋辽间的民族矛盾彻底消除
试题详情
现代社会中,手机支付已成为一种时尚,但纸币仍然在流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我国北宋时期的(   )
A、 交子
B、 会子
C、 五铢钱
D、 银票
试题详情
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它的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东,南越海表”,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它的统治范围之内,它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它是(   )
A、 汉朝
B、 唐朝
C、 元朝
D、 清朝
试题详情
“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这反映出元朝在行政区划方面的重大创新是实行(   )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禅让制
D、 行省制度
试题详情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唐朝以来,不少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等民族互通婚姻,逐渐交融,至元朝,开始形成的一个新的民族是(   )
A、 回族
B、 维吾尔族
C、 苗族
D、 白族
试题详情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是(   )
A、 台湾府
B、 北庭都元帅府
C、 澎湖巡检司
D、 台湾省
试题详情
在太仓樊村泾元代遗址考古现场,发掘表明,当年这里曾是元代大型瓷器仓储及贸易集散地,印证了太仓港在元代被称为“天下第一码头”的事实。上述材料印证了元朝(   )
A、 民族关系融洽
B、 科学技术发达
C、 对外贸易繁盛
D、 军事实力强大
试题详情
下表所示为不同史籍关于军机处设置一事的历史记述。根据“孤证不立”(只有一个例子不能证明某件事情成立)的史学研究方法,能够被认定的共同历史事实是军机处(   )

记述

出处

“雍正十年,用兵西北……始设军机房,后改军机处。”

《清史稿》

“雍正七年六月始设军机房。”“十年三月,改军机房称办理军机处。”

《军机大臣年表》

A、 因战事而设 
B、 保密制度严格
C、 强化了军权
D、 设于雍正年间
试题详情
康熙时有人修《明史》,对南明的史事使用了明朝纪年,结果朝廷下令把参与编写、印刷、销售的70多人全部处死,总共处罚了200多人。大臣胡中藻写的诗中有“一把心肠论浊清”之句,乾隆帝看了竟说:“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居心?”胡中藻被杀,友人也受到牵连。人们把上述社会现象称为(   )
A、 廷杖制度
B、 “文字狱”
C、 八股取士
D、 特务统治
试题详情
“号令明兮,赏罚信。赴水火兮,敢迟留!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与这首军歌有关的历史人物是(   )
A、 戚继光
B、 文天祥
C、 左宗棠
D、 施琅
试题详情
1999年12月,澳门回归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回首历史,1553年,攫取在我国澳门居住权的殖民者是(   )
A、 葡萄牙
B、 日本
C、 荷兰
D、 英国
试题详情
土地和赋税问题是农民普遍关注的问题。“均田免赋”口号是下列哪次农民起义中提出的?(   )
A、 陈胜、吴广起义
B、 黄巾起义
C、 李自成起义
D、 太平天国运动
试题详情
“(他)把明朝的铁锚抛扎在诸洋沿岸的港湾,奉行‘以德睦邻’政策,肩负‘与天下共享太平之福’的重任”。“他”的壮举是(   )
A、 七下西洋
B、 东渡日本
C、 西行天竺
D、 抗击倭寇
试题详情
我国历来重视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依据下列管辖措施判断该边疆地区应是(   )

A、 台湾
B、 西藏
C、 东北
D、 新疆
试题详情
某研学小组的研究课题中有以下关键词:“国粹”“乾隆80寿辰”“四大徽班进京”“皮黄戏”等。请判断该研究课题是(   )
A、 傀儡戏
B、 京剧
C、 元杂剧
D、 蹴鞠

材料解析与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26题10分,27题14分,28题12分,29题14分,共50分)

试题详情
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始终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 阎立本《步辇图》

材料二: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满江红》

材料三:元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在这一地区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机构)直接管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从此,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

——摘编自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下)

材料四: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水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闻一多《七子之歌·台湾》(1925年作)

材料五:17世纪中期,沙皇俄国的势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为保卫祖国疆土,康熙帝命令清军水陆并进,围攻盘踞雅克萨的侵略军,沙俄政府被迫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两国东段边界问题。

——摘编自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下)

请回答:

试题详情
经济发展是一个国家的命脉,关乎政权稳定和民生福祉。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材料二:苏湖熟,天下足。

——南宋谚语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材料三:宋代是我国海外贸易大发展时期。当时同中国发生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多达 数十个,进口货物在4000种以上,宋王朝在海外贸易方面的收入不断增加。

——摘编自王嘉《两宋海外贸易发展的社会基础》

材料四:自清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在海上只有广州一口对外通商……限制贸易政策的实施,给中国社会带来很大的消极作用。它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使中国人眼光受到局限,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基本断绝,更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请回答:

试题详情
科技的发展与创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推动文明演进的主要力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朝科技水平在其平稳的社会背景下还是有着较大的发展,这段时期所刊印和流传的几部科技文献也都具有实用价值。

—— 李响《明朝与它国科技文献交流研究》

材料二:中国古代重大科技成果在世界重大科技成果中所占比例表

时间

公元前6世纪

~前1世纪

公元前1世纪

~公元400年

401~1000年

1001~1500年

所占比例

50%

62%

71%

58%

—— 根据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出版的《自然科学大事年表》编制

英国著名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写道:“……16世纪以后,欧洲诞生了近代科学,中国的文明却没有能够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科学史上把这个问题称为“李约瑟难题”。

材料三:习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说,科技实力决定着世界政治经济力量对比的变化,也决定着各国各民族的前途命运……人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

请回答:

试题详情
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由始皇创立,而为历代王朝所沿用并不断完善,请阅读材料回答:

材料一:自秦汉至宋元时期,皇帝的统治权与宰相的行政权相对分离,且相互抗衡,皇权不断被加强,相权不断被削弱,这也反映了中国古代专制主义的不断加深。

——全根先(试论中国古代皇帝制度》

材料二:朱元璋发现中书省的丞相和地方行省的权力过大,决心加以改革。期间经历一个过程,洪武九年六月,废除行省,在全国设立13个承宣布政使司主管一省民政。另设提刑按察使司管司法,设都指挥使司管军政,三司互不统属,分别归中央和地方管辖……洪武十三年正月,复以谋不轨的罪名,诛杀左丞相胡惟庸,裁撤中书省,分相权于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材料三:雍正七年,为方便及时处理西北地区与准部的作战军务,始设军需房(或称军机房)。雍正八年,设立军机处,军机处承旨办理机务,取代了议政王大臣会议诸王参与政务的权力……军机大臣不过是皇帝的机要秘书而已,“只供传诉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