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滁州市南谯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题

日期: 2024-05-16 七年级下学期历史

单项选择(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试题详情
下表是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618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

记述

出处

秦王(李世民)与薛举大战于泾州,我师败绩。

《旧唐书·高祖本纪》

薛举寇泾州,太宗(李世民)率众讨之,不利而旋。

《旧唐书·太宗本纪》

秦王世民为西讨元帅……刘文静(唐朝将领)及薛举战于泾州,败绩。

《新唐书·高祖本纪》

薛举寇泾州,太宗为西讨元帅,进位雍州牧。七月,太宗有疾,诸将为举所败。

《新唐书·太宗本纪》

A、 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
B、 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
C、 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
D、 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
试题详情
唐太宗说:“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这表明唐太宗(    )
A、 受到“三省六部制”的牵制
B、 看到了身为天子的危险处境
C、 认识到虚心纳谏的重要性
D、 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
试题详情
《贞观政要》记载,贞观三年(629年),唐太宗强调,中书、门下官员“若惟署诏救、行文书而已,人谁不堪……自今诏敕疑有不稳便,皆须执言,无得妄有畏惧,知而寝默”。这说明唐朝设三省的目的是(    )
A、 减少决策失误
B、 分散宰相权力
C、 提高行政效率
D、 加强中央集权
试题详情
“三月桃花浪,江流复旧痕……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杜甫的这几句诗反映了(    )
A、 唐朝“开元盛世”的繁荣
B、 唐朝手工技术的高超
C、 曲辕犁耕作工具的发明
D、 灌溉工具简车的应用
试题详情
“贞观十五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赞普渐慕华风,于是派贵族子弟,请求人国学学习《诗》《书》,又请中国识文之人典其表疏。”这主要反映了(    )
A、 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
B、 唐文明的强大吸引力
C、 中外文化交流的频繁
D、 中央对边疆地区管辖
试题详情
日本学者本宫泰彦在《日中文化交流史》中指出,唐朝300年间,由于学生、学问僧学习和带回的中国文化产物,不断给予日本新的启迪,中国前进,日本也前进。这说明,当时日本的前进主要得益于(    )
A、 鉴真东渡
B、 遣唐使来华
C、 玄奘西行
D、 张骞通西域
试题详情
下图是中国考古专家在新疆吐峪沟石窟寺发掘出的《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写本残片,卷首写有“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同时出土的文物还有后汉、隋等时期的佛经残片,有汉文,也有回鹘文。这体现了(    )

A、 玄奘西行凿通了中原与西域交通
B、 丝绸之路从汉至唐长期保持畅通
C、 佛经翻译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涵
D、 活字印刷术促进了佛教文化传播
试题详情
下表是北宋时期被列人正史列传的人数统计表。该表说明(    )

北宋

北方人数(个)

北方所占比例

南方人数(个)

南方所占比例

前期

278

84.5%

51

15.5%

中期

274

63.9%

155

36.1%

后期

121

40.3%

179

59.7%

A、 地域是官员选拔决定性因素
B、 经济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基础
C、 政治中心转移影响人才培养
D、 正史列传作者偏袒南方士人
试题详情
诗词向来是作者抒发情感的载体。下列诗词(节选)反映的史实的共,同点是(    )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A、 抗击的对象都是金
B、 作者都是北宋时期的民族英雄
C、 都是为了维护中华民族的利益
D、 都抒发了作者的报国情怀
试题详情
镇在北魏、隋唐时期是军事性质的守辖区,北宋时期渐渐失去军事意义,由于多设于交通要道,逐渐形成了交易市场,宋朝由此专门,设置了防禁火灾和征收商税的官员。材料说明了宋朝(    )
A、 民族关系融洽
B、 商品经济发达
C、 对外贸易繁盛
D、 军事力量强大
试题详情
宋代汴京最盛时人口达150万,无地少地的农民纷纷涌入城市谋生,城内酒楼、茶肆不胜其数,有的茶楼用音乐、杂技活动来吸引客人,瓦舍遍地,瓦舍内小唱、大曲、杂剧等表演不断。材料反映了(    )
A、 文化娱乐活动供特权阶层享用
B、 城市发展促进儒家文化生活化
C、 城市的发展带动娱乐活动兴盛
D、 城市功能结构正逐渐发生变革
试题详情
宋代时“坊市制”已经瓦解,商民们竞相开设商铺,各种“违章建筑”层出不穷,面对城市秩序混乱,宋朝政府专门设立“街道司”;为适应蓬勃发展起来的街市,宋政府还在街道两旁测量距离,竖立“表木”;政府正式征收“侵街房摩钱”。这说明宋朝时期(    )
A、 市打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
B、 商业发展不再受重农抑商政策限制
C、 为增加收入巧立名目收取杂税
D、 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城市管理的变化
试题详情
下面是南宋李嵩的《货郎图》(局部)。该画作描绘了货郎挑担将至村头,众多妇女儿童争购围观的热闹场面。该画作(    )

A、 反映发达的中外交通
B、 描写热闹的城市生活
C、 具有浓厚的生活情趣
D、 反映兴盛的海外贸易
试题详情
下面是元朝都城大都的平面图,图中有“孔庙”“太庙”“社稷坛”等建筑。这反映了元朝(    )

A、 打破坊和市的界线
B、 采用中央集权制度
C、 借助儒学维护统治
D、 注重城市布局规划
试题详情
某历史兴趣小组在学习一专题时,收集了关汉卿的《突娥宽》和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等书籍,也出示了如下两幅图片。由此可知,其学习的专题是(    )

A、 宋词和元曲的兴盛
B、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C、 繁华的都市生活
D、 宋元时期的史学和文学
试题详情
唐代的炼丹著作《铅汞甲庚至宝集成》等即已记录了火药的诞生。到北宋时,政府开始组织有关火药与火器的大规模生产,由于涉及军事机密,官方作坊要求工匠熟背制造程序,严禁外传,同时禁止硫磺、硝石出境,特别是流向辽国。据此可知(    )
A、 政局变迁影响科技发展
B、 政府行为主导科技发展
C、 宋代火药技术已趋成熟
D、 专制主义制约科技进步
试题详情
明洪武初年,朱元璋为防沿海军阙余党与海盗滋扰,明太祖下令“寸板不许下海”。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以倭寇仍不稍敛足迹,又下令禁源海民私通海外诸国”。沿海人民生路被断,于是与倭寇连接为乱。这说明(    )
A、 海禁政策影响了百姓生计
B、 海禁政策激化了民间纠纷
C、 海禁政策有一定的合理性
D、 倭患隔断了中外商品贸易
试题详情
《本草纲目》集我国16世纪前中药学之大成,该书首先介绍历代本草的中药理论和所载药物,又首次载人民间和外用药三百七十四种,并附方一万一千零九十六则,比前人所收录的药方增加4倍,对,医药学发展作出杰出贡献。这说明《本草纲目》(    )
A、 总结与发展并重
B、 重在预防和治疗
C、 提倡辩证分析病情
D、 提倡理论结合实践
试题详情
明朝沿长城设置了“九边”,九边各镇不仅仅是明廷同蒙古贵族抗争的战场,也是汉族同蒙古族等游牧民族互市贸易的场所。这说明了长城(    )
A、 由防御功能变为互市贸易功能
B、 打破了汉民族传统的民族观念
C、 划清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界线
D、 成为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试题详情
明代科学家徐光启撰写的《农政全书》全书60卷,其中包括农本3卷,田制2卷,农事6卷,水利9卷,农器4卷,树艺6卷,蚕桑41卷,蚕桑广类2卷,种植4卷,牧养1卷,制造1卷,荒政18卷。由此可见,此书(    )
A、 标志着北方农业的成熟
B、 是当时农耕经济高度繁荣的表现
C、 集中体现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D、 是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的集大成者
试题详情
下图所示的历史事件是(    )

A、 李自成起义
B、 清军人关
C、 戚继光抗倭
D、 明军攻占元都城
试题详情
下图是《天工开物》中的一幅插图,描绘了明代矿工在井下采煤的情景,一根中间打通的长竹竿,从地面插进矿井深处,旁注“毒烟气”。我们从中可以发现该书作者特别关注(    )

A、 生产效率
B、 产品质量
C、 生产安全
D、 工人福利
试题详情
清朝前期,江宁著名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都各自拥有织机五六百张;佛山镇经营棉纺织业的手工工场达到2500家,织工超过50000人。材料表明清朝前期(    )
A、 手工业的部门齐全、技术先进
B、 商帮对社会经济产生很大影响
C、 出现了颇具规模的手工业工场
D、 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得到改变
试题详情
清初,徽调、汉调、昆曲、秦腔等一些剧种在北京“百花争艳”。道光年间,在吸收这些剧种的优点和特长的基础上,京剧正式产生。京剧的形成过程反映了(    )
A、 政治中心对文艺的集聚与融合
B、 专制统治抑制了文化的多元性
C、 北京城戏剧创作水平全国领先
D、 地域特色文化不适应时代需求
试题详情
我国有着丰富的节日文化,如除夕、中秋、国庆等,国家在一些传统,节日还规定了法定假日天数。我国的节日文化是一份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不仅可以进一步认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还突出反映了(    )。
A、 礼仪性和娱乐性的完美结合
B、 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大幅提高
C、 中华民族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D、 发展假日经济的需求空间巨大

辨析改错(8分)

试题详情
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用“正确”“错误”表示,并加以改正。

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

试题详情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举世皆知的印刷术、火药和磁石,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首先是在学术上,其次在战争中,最后是在航行方面,而由此又引出了不计其数的变化。由此,人类的文明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培根《新工具》

材料三:它是在一个相对封闭体系中发展而来的盛世。纵向比较,康乾盛世创造了中国政治、经济实力的空前高峰……建立起一个版图空前广大而且稳定的大一统帝国……但不幸的是,从横向比较,它却与当时世界最先进文明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康乾盛世是中,国传统帝制的最后一抹斜阳,最后一首挽歌,虽然辉煌,只是已经走到了尽头。

——侯杨方《盛世启示录》

试题详情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活动与探究(14分)

试题详情
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请根据如图图片,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