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日期: 2024-06-13 九年级上学期历史

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试题详情
观察下列图片,信息不正确是( )

A、 楔形文字,是两河流域文明的珍贵资料
B、 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
C、 佛教是起源于古代中国的宗教
D、 三幅图片是不同地区的特征,体现了古代欧洲文明的多元性
试题详情
他是希腊文化的积极倡导者,他把雅典变成了“全希腊的学校”,在他的周围聚集了希腊许多著名的学者。他主政时期,雅典的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他”是指( )
A、 屋大维
B、 伯里克利
C、 凯撒
D、 查士丁尼
试题详情
“条条大路通罗马”,古代罗马帝国的版图横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了它的“内湖”,帝国的缔造者是( )
A、 拿破仑
B、 查士丁尼
C、 莎士比亚
D、 屋大维
试题详情
凯撒命人编制新的历法,为纠正每年将近6小时的误差,增加了闰年,即每逢能被4整除的那一年为闰年。这部历法后来成为今天公历的基础,这部历法是( )
A、 古埃及太阳历
B、 夏朝农历
C、 古罗马儒略历
D、 伊斯兰太阴历
试题详情
神话往往以优美的故事形势流传于后世,是一种将历史融入艺术的表达方式,它不仅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我们了解古代社会的重要文献。我们如果想要了解早期希腊社会,可以阅读下列哪一本书籍(    )
A、 《摩诃婆罗多》
B、 《哈姆雷特》
C、 《荷马史诗》
D、 《天方夜谭》
试题详情
宗教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历同学用引擎搜索关键词“7世纪”“穆罕默德”“麦加”等,他找到的宗教是( )
A、 佛教
B、 伊斯兰教
C、 基督教
D、 道教
试题详情
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下列关于西欧封君与封臣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赐地的人成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成为封臣
B、 封君无偿地赏赐土地给封臣
C、 封臣要对封君忠诚,需要为封君服兵役、提供金钱
D、 封君不能任意侵害封臣的荣誉、人身和财产安全
试题详情
佃户是西欧庄园里重要的群体,他们之间经常会因为土地、借贷和婚姻产生纠纷,有时也会违反庄园公共规则。当出现纠纷和违规行为时,佃户可以依靠的司法机构是( )
A、 公民大会
B、 元老院
C、 陪审法庭
D、 庄园法庭
试题详情
“金钱赎买”“武力斗争”“特许状”“手工工匠和商人”“不能完全摆脱国王的控制”,这是肖杰同学在历史课上提取的关键信息。这些关键信息反映的主题是( )
A、 城市争取自由和自治
B、 庄园逐渐走向没落
C、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 工业革命如火如荼
试题详情
公元7世纪中期,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化,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这一改革史称( )
A、 查理·马特改革
B、 大化改新
C、 明治维新
D、 彼得一世改革
试题详情
中世纪晚期,西欧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原来的封君封臣制度和庄园制度发生了很大变化,随之而来的是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出现,它们在劳动力和产品使用方面有何共同之处,它们是( )
A、 都使用农奴进行生产,产品自给自足
B、 都使用雇佣劳动力进行生产,产品自给自足
C、 都使用农奴进行生产,产品推向市场
D、 都使用雇佣劳动者进行生产,产品推向市场
试题详情
在关于文艺复兴运动的探究课上,同学们一致认为文艺复兴的实质体现在“兴”上。这个“兴”的含义是指( )
A、 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兴起
B、 封建文化的兴盛
C、 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复兴
D、 封建神学的复兴
试题详情
“全球化始于何时?这实际上是个复杂的历史问题。如果从地理与历史的角度来看,1492年应该可以看作是近现代全方位交流意义的全球化的开始”。据此判断,全球化开始于( )
A、 欧洲的文艺复兴
B、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C、 新航路的开辟
D、 工业革命的开始
试题详情
某学者强调:尽管大西洋把英、法、美三国永远地分隔开来,但三国的革命作为资产阶级革命不仅有一定联系,而且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17世纪和18世纪发生于大西洋两岸的这三个伟大历史事件,有着其最大的公约数。该学者提到的“最大的公约数”是( )
A、 推翻封建统治,扫除国家发展障碍
B、 伸张“权利”,争取“人权”
C、 推翻殖民统治,赢得国家民族独立
D、 进行殖民扩张,完成资本积累
试题详情
历史事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解释是分析历史事实的看法。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 1688年,英国发生政变,史称“光荣革命”
B、 1775年,第二届大陆会议委任华盛顿为大陆军总司令
C、 1776年,大陆会议通过了《独立宣言》
D、 启蒙运动为法国大革命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试题详情
1989年7月14日,法国在200周年国庆纪念活动中,用飞机洒下了他们引以为豪的“献给人类文明的礼物”。这一“礼物”应该是(    )
A、 《社会契约论》
B、 《人权宣言》
C、 《拿破仑法典》
D、 《共产党宣言》
试题详情
中国高铁的飞速发展,使国人在短暂的假期中都能实现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铁路交通的变革给人民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最早为铁路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人物是(   )
A、 斯蒂芬森
B、 爱迪生
C、 本茨
D、 莱特兄弟
试题详情
下表反映的是1838—1855年英国人口出生率变化情况,与表中变化趋势紧密相关的是( )

年份

1838

1839

1840

1841—1845

1851—1855

出生率

3.032%

3.177%

3.196%

3.283%

3.390%

A、 殖民扩张的推动
B、 工业革命的发展
C、 民主制度的确立
D、 大众教育的推广
试题详情
下表反映了1854—1861年俄国沃罗涅日地区土地赎买价格情况,从中得出的关于农奴制改革的正确认识是( )

1854-1859年,每俄亩地平均价格

1861年,政府每俄亩土地可垫付的赎买货款额

1861年,每俄亩土地农民实际支付价格

25.93卢布

33.11卢布

69.26卢布

A、 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B、 促进了农业技术的提高
C、 有利于俄国的资本积累
D、 减轻了俄国农民的负担
试题详情
“林肯反对奴隶制,但他把奴隶制看作是次要问题……他的主要目的是美国不应该被分裂成显然不同而相互倾轧的两个部分。”材料表明当时美国( )
A、 政治体制转变
B、 种族歧视消除
C、 独立战争胜利
D、 国家统一为重
试题详情
如图所示,关于自然科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表述合理的是(    )

A、 自然科学与社会发展存在内在联系
B、 自然科学发展导致“一战”爆发
C、 自然科学成就都是政治斗争的结果
D、 社会发展进程就是自然科学发展进程
试题详情
马克思主义经历了由理论到实践的发展历程。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付诸实践并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A、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B、 第一国际的成立
C、 巴黎公社的建立
D、 《共产觉宣言》的发表
试题详情
运用“史论结合”的方法时,要讲究史实与结论的一致性。下列搭配不符合要求的是( )
A、 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使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探索迈出一大步
B、 托尔斯泰写出《复活》——反映俄国农民想反抗又找不到出路的状态
C、 达尔文著作《物种起源》——用科学证据验证《圣经》的记载
D、 贝多芬完成《英雄交响曲》——表达出人们对自由、平等和博爱的渴望
试题详情
如果把第一次世界大战比作一场化学反应,用表示。那么方程式中的“点燃”指的是( )
A、 德军突袭波兰
B、 凡尔登战役
C、 萨拉热窝事件
D、 俄国退出战争
试题详情
某学校开展“看电影·学历史”活动。同学们观看下列影片撰写的影评题目可能是( )

A、 无产阶级革命中的伟大领袖
B、 资本主义发展中的代表人物
C、 民族解放运动中的杰出人物
D、 社会主义国家的卓越领导人

非选择题(第26题10分,第27题16分,第28题12分,第29题12分,共50分)

试题详情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典规定:倘奴隶告其主人云:“你非吾之主人”,则此主人应证实其为自己的奴隶,而后其主人得割其耳。倘理发师未告知奴隶之主人而剃去其奴隶的奴隶标识者,则此理发师应断指。

——摘编自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二 它不仅成为拜占庭帝国此后历代皇帝编纂法典的依据和蓝本,而且成为欧洲各国的法律范本……该法继续承认奴隶制,但是,规定教、俗各界释放奴隶,改善奴隶地位,承认奴隶具有人的地位。

——摘编自陈志强《拜占庭帝国史》

材料三 习近平强调,民法典系统整合了新中国70多年来长期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汲取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优秀法律文化,借鉴了人类法治文明建设有益成果,是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法典。

——据“学习强国”学习平台资料整理

试题详情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蒸汽机是英国工业革命中伟大的技术发明,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态,也是生产技术史上的一次飞跃。1789年瓦特得到了万能蒸汽机的专利权。这种机器很快就在全国广泛应用,除用在纱厂之外,还应用到冶金厂、面粉厂,并在后来应用到运输业中,导致了运输工具的改造。有了蒸汽机做动力,就可根据需要建立工厂,不再受到河流的限制。蒸汽机的广泛利用,使英国到处都建立起大工厂,庞大的厂房,发出隆隆的轰鸣,打破了原来中世纪田园生活的恬静——历史已跨进了一个新的时代。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第二版)等

材料二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几乎所有的工业部门都受到科学新发现的影响,在19世纪,自然科学特别是热力学、电磁学、化学等方面的新发展,开始与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在技术上取得一系列重大的突破,并带动了相应的许多新兴工业部门的兴起。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第二版)

材料三 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包括原子能的开发利用,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互联网的建立,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新材料的出现,生物工程技术的突破等。这些新的科技成果使社会发展进入信息时代,劳动方式日益自动化和智能化,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摘自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下)

试题详情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一战发生前的1870年至1913年间,恰恰是一波经济全球化的大发展时期。这波全球化的动力是英国,在英国打通世界边边角角的同时,也使一大批“新兴国家”如美国、德国、日本崛起,而英国的全球领导地位日益削弱。在全球秩序逐渐陷入瓦解的情况下,世界却缺少新的领导者来维护基本秩序。1914年秋,正当一个又一个欧洲国家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大屠杀之际,英国外交大臣格雷评论道:“灯光在整个欧洲熄灭”。

——摘编自《“一战”发生机理时刻警醒当今世界》

材料二

材料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法、美等战胜国建立的国际新秩序……在这一体系下,战胜国瓜分了战败国的遗产,加强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剥削。通过华盛顿会议,美国取得了外交上的巨大胜利,这对美国势力的迅速扩张具有重大影响。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试题详情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虽然保证了革命战争的胜利,却使苏俄出现了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农民不堪忍受越来越严厉的粮食无偿征集,有意缩减生产,1921年的播种面积就比1920年减少了690万公顷,而1920年的粮食产量也只有1913年的一半。在许多产粮区发生农民骚乱和暴动。

——摘编自徐蓝主编《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

材料二 斯大林用行政手段加快农业集体化过程。集体化运动中,苏联建立起一套严密的行政命令体制,把农民束缚在农庄里,使农民失去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农民生产积极性低下,农牧业生产长期停滞落后,严重阻碍了苏联经济的发展。

——摘编自吴于麈、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三 到1933年,富农首当其冲被消灭,分散的个体小农经济纳入到了社会主义大农业中;苏联从小农国家变成了拥有规模最大农业的国家……从此,国家对农民有了强制征粮的稳定机制,以农民“贡税”满足高速工业化的资金需求。

——王斯德《世界通史》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