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梁平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试题

日期: 2024-06-12 八年级下学期历史

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15.0分)

试题详情
 1949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某一活动现场直播道:“国旗已经升到旗杆的顶尖,开始在人民首都的晴空中迎风招展。她象征着中国的历史已经走入一个新的时代,我们的国旗——五星红旗将永远飘扬在人民祖国的大地上。”播音中“新的时代”始于(  )
A、 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B、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 抗美援朝的胜利
D、 一五计划的完成
试题详情
 史料是历史学习重要素材,第一手史料是当事人或历史现场遗留下的历史材料。下列各项中可以作为研究抗美援朝战争的第一手史料的是(  )
A、 电影《上甘岭》
B、 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
C、 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的照片
D、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试题详情
 如表是北京同仁堂从1948年到1959年的变化图。经过短短几年的努力,企业面貌大改观。导致同仁堂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职工人数

秘制丸药

水泛丸

虎骨酒

产值

1948年

190人

140万丸

4000斤

3万斤

16万元

1959年

539人

6864.2万丸

31.38万斤

30.5万斤

1251.9万元

A、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完成
B、 手工业者加入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C、 土地革命推动生产力提升
D、 资本主义工商业完成公私合营
试题详情
“花生壳,圆又长,两头相隔十几丈,五百个人抬起来,我们坐上游东海。”这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某一地区农民的劳动号子。如果将上述劳动号子作为史料,可以用来印证(    )

A、 “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
B、 “大跃进”运动中的浮夸风
C、 人民公社欣欣向荣的气象
D、 “文化大革命”的严重错误
试题详情
 历史评价是对历史现象或事件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下列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典礼在首都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
B、 共产党成为新中国的唯一执政党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C、 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D、 1956年,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试题详情
 1960年到1969年,河南林县县委带领10万英雄儿女,在千峰如削的太行山上,仅凭双手和简陋的工具,建成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其中体现的精神,被概括为“红旗渠精神”。红旗渠精神形成的历史时代是(  )

A、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B、 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
C、 改革开放时期
D、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
试题详情
邓小平说:“证券、股市,……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其体现的思想理念是(    )
A、 以阶级斗争为纲
B、 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 实现共同富裕
D、 实现合作共赢,增进人民福祉
试题详情
 1979年10月《人民日报》的子报--《市场报》正式创刊,它是中国改革开放后诞生的第一份经济类报纸。1980年,《人民日报》改版,开辟了《经济简讯》等新栏目,经济新闻成为报道重点,篇幅和数量不断增加。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双百”方针的提出
B、 国企改革取得显著的成效
C、 经济特区的建立
D、 党和国家工作中心的转移
试题详情
 某同学绘制了“对外开放进程”年代尺,在图中空白处应填写的正确内容是(  )

A、 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B、 增设海南经济特区
C、 成立环渤海经济区
D、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试题详情
 词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反映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主题的变化。以下为1978~2019年中国各大报刊出现的高频率词汇,其中最有可能属于2012~2019年的是(  )
A、 解放思想     改革开放     一国两制
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11大学     三个代表
C、 和谐社会     八荣八耻     科学发展观
D、 中国梦     一带一路     两个一百年
试题详情
 周恩来总理说:“一个民族完全聚居在一个地方的比较少,甚至极少。历史的发展使中国各民族多数是杂居的,互相同化,互相影响。”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原因是(  )
A、 民族团结与平等的历史传统
B、 民族共同繁荣的经济任务
C、 杂居融合的现实国情
D、 各民族反侵略的政治需要
试题详情
 1997年7月1日,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中央政府为庆贺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把一座金紫荆铜像《永远盛开的紫荆花》赠送香港。1999年,澳门回到祖国怀抱之时,中央政府赠送给澳门金色雕塑《盛世莲花》寓意着香港、澳门的繁荣昌盛。那么香港和澳门问题能够成功解决的根本原因是(  )

A、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综合国力的增强
B、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 中美关系正常化
D、 九二共识
试题详情
 某历史老师用下框展示了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下列对此阐释正确的是(  )

 

第一阶段开拓

第二阶段突破

第三阶段腾飞

时间

新中国成立初期

改革开放以来

成就

 

政策

A、 ①: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后期
B、 ②:签署中美《联合公报》等成就
C、 ③:我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等
D、 ④: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试题详情
大型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记录了“蛟龙下海”、“墨子”升空等一个个生动的中国故事凝聚了中国力量,弘扬了中国精神。由此让我们联想到创业年代的英模人物,其中被誉为“两弹元勋”的科学家是(    )
A、 邓稼先
B、 王进喜
C、 焦裕禄
D、 雷锋
试题详情
 如图是某教师在屏幕上展示的学习目录。由此判断本课的主题是(  ) 

国潮衣服
美丽乡村
大型客机C919
5G实现人机物互联

A、 国防建设迅速发展
B、 社会生活日新月异
C、 科技成就举世瞩目
D、 文化园地百花齐放

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5.0分)

试题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以此为指导适时调整政策,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的飞跃,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第一次伟大飞跃是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带领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第二次伟大飞跃是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带领人民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使中国大踏步地赶上了新时代,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摘编自吴昌德《人民政协报<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向前推进>》

试题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 

——童光政《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

材料二:早在1978年,为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邓小平先后发表了开辟新时期、新道路、新理论的宣言书。1992年,他在南方谈话中发表了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激励全国人民为不断开拓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摘编自《毛泽东哲学思想史》

材料三中国共产党为了实现国家统一的奋斗目标,始终不懈地推进祖国统一的实现,并积极探讨和寻找实现统一的方式和途径……新中国成立之初,经过中央人民政府与当地地方政府代表团的充分谈判,实现了这一地区的和平解放,至此,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到 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国内外形势出现了新变化,实现祖国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向全国人民提出了包括实现祖国统一在内的三大历史任务……之后,这位卓越领导人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这一伟大构想从实际出发,兼顾了各方面的实际利益,既体现了实现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又充分考虑到台湾、香港、澳门的历史和现实,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因而是各方面可以接受的、合情合理的、切实可行的方案,有力地推动了祖国和平统一的进程。 

——摘编自刘宗绪主编《历史学科专题讲座》

试题详情
 2022年10月召开的中共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二十大精神是指引未来的明灯,更是对过往辉煌历程的总结与回顾。请按要求完成下列探究。 
 


 

试题详情
 阅读以下新中国建设历程中的重大事件,完成任务。 

时间

重大事件

1949年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953年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61-1965年

对国民经济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1964年

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

1971年

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请从上表中选取两个相关联的重大事件,自拟一个历史观点,结合中国现代史所学内容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