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2023年中考历史真题试题

日期: 2024-06-12 中考阶段历史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1.5分,共21分)

试题详情
人类发展历程中,先后使用不同材质的工具进行劳动。下列劳动工具中,最能直接证明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居民生产状况的是( )
A、 石器
B、 骨耜
C、 铜铲
D、 铁铧
试题详情
中国历史留给后人的典故非常多,下列典故与如图所示历史事件相关的是( )

A、 纸上谈兵
B、 朝秦暮楚
C、 草木皆兵
D、 三顾茅庐
试题详情
“一带一路”倡议中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源自汉朝时已形成的海上交通。中国古代海上交通范围大为拓展,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主要是在( )
A、 东汉
B、 宋代
C、 元代
D、 明代
试题详情
雍正、乾隆年间一些官员和文人因写诗而蒙受牢狱之灾。下面摘录的诗句有可能被清朝统治者认为“大逆不道”的是( )
A、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B、 大明天子重相见,且把壶儿搁半边
C、 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
D、 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
试题详情
文物是一个民族成长的符号和记忆,圆明园的废墟正是对历史的记忆与民族危亡的警醒。圆明园遗址主要警醒我们不要忘记的历史是( )
A、 英法联军侵华
B、 甲午中日战争
C、 八国联军侵华
D、 北洋军阀割据
试题详情
如图是某连环画中的一页,描绘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艰苦斗争岁月。画面描绘的革命故事发生于( )

A、 国民革命时期
B、 红军长征期间
C、 抗日战争时期
D、 三大战役期间
试题详情
新中国在1953年进入了计划经济建设和生产资料所有制改造的新阶段。此阶段的建设和改造是为了( )
A、 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B、 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
C、 保障抗美援朝的胜利
D、 适应工业化建设需要
试题详情
邓稼先一生都默默无闻地为祖国工作和奉献着,他曾说:“天底下的路都是从无到有走出来的。”邓稼先的杰出贡献是参与研制了( )
A、 原子弹
B、 人造卫星
C、 杂交水稻
D、 载人航天
试题详情
公元前45年,凯撒被罗马元老院宣布为终身独裁官,兼有大元帅、大祭司长等头衔,以及“祖国之父”的称号。凯撒的历史事迹有( )
A、 创立共和国
B、 首创“元首制”
C、 颁布成文法
D、 编制“儒略历”
试题详情
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下列与西欧中世纪大学产生有关的是( )
A、 维护奴隶主的特权
B、 选拔有才能的官吏
C、 教皇与国王的支持
D、 封君封臣制的形成
试题详情
土耳其人在1453年攻陷君士坦丁堡后,大批研究希腊文化的学者携带古籍逃至意大利并在那里讲学。下列人物受此影响最大的是( )
A、 但丁
B、 达•芬奇
C、 贝多芬
D、 达尔文
试题详情
漫画是对社会生活简约、形象的描绘,具有直观、生动的特点。有人在学习世界历史时创作了如图漫画,这一作品可能反映了( )

A、 古代雅典的工商业经济
B、 西欧庄园的对外交换
C、 阿拉伯商人的致富路径
D、 欧洲人早期殖民掠夺
试题详情
1914年,奥匈帝国皇储与其夫人乘坐敞篷汽车,驶过波斯尼亚首府的一处狭窄街道时,被塞尔维亚爱国青年开枪打死。这一事件直接导致( )
A、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B、 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C、 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D、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试题详情
英国工党政府宣布建成“福利国家”后,所有家庭都享受津贴,贫困群体的生活因而大为改善,因肺炎、白喉和结核病而死亡的人数也大大下降。工党的政策( )
A、 恢复了英国霸主地位
B、 缓和了国内阶级矛盾
C、 壮大了社会主义力量
D、 根除了资本主义危机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5题8分,第16题10分,第17题11分,共29分)

试题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战国末期,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出现“四海之内若一家”的局面。秦汉在广阔的疆域内和众多的民族间第一次实现了国家的大统一,并为巩固统一采取一系列措施,这为两千年中国古代的历史走向奠定了坚实基础。多 民族国家不断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历史趋势是统一。

——摘编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教程》

材料二 西汉王朝建立后,关系全局的国策是解决匈奴问题。到汉武帝时,反击匈奴的大规模战争持续了几十年。唐太宗即位之初,派遣十余万兵力征讨突厥以解除其军事威胁,随之又对突厥降众实行开明的统治政策,使得其他北方各族首领归心朝廷。清代康乾盛世的出现,同样与大规模的边疆经略密不可分。

——摘编自孙家洲《论中国古代的盛衰巨变》

试题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晚清时期,随着轮船、电话、电报等现代交流方式的引入,常州与外界时空距离不断缩短。上海几个著名的西学传播媒体都有常州人投稿讨论,一些西学传播机构如江南制造局等也有常州人的身影。1897年,常州人恽积勋等人在上海发行《译书公会报》,该报在常州有多处售点。这些常州人见证了近代中国文化的变迁,又影响了常州本地文化建设。

材料二 民国时期的常州本土新文学主要阵地情况表       

新文学刊物

新文学团体

本土刊物

读者人群

社团名称

创办组织

《中山日报》副刊《短炬》

大部分为常州青年学生和中小学教员,小部分为商店店员和工友。

滴墨社

县立初中

《中山日报》副刊《绿波》

心声社

女师范

《武进夜报》副刊《夜曲》

新澜社

常州商店店员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葛金华主编《江苏地方文化史•常州卷》

试题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世界现代化进程是由18世纪6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开启的,西方以资本驱动的现代化是两极分化的现代化,主要通过对内剥夺广大中小生产者生产资料,对外殖民扩张的方式来实现。

——摘编自唐任伍《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观》

材料二 明治政府积极吸收和摄取欧美现代化成果发展日本的现代化。但是,日本对中国、朝鲜的侵略战争和殖民掠夺加速其现代化步伐,牺牲了邻国的民族独立并推迟了东亚的现代化。

——摘编自王小兰《论日本现代化启动的历史条件》

材料三 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

——摘编自王立胜《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及理论体系》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