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试题

日期: 2024-05-31 七年级下学期历史

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试题详情
在北宋的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  )
A、 ”瓦子”
B、 ”勾栏”
C、 草市
D、 市舶司
试题详情
《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其作者是(  )
A、 司马迁
B、 司马睿
C、 司马炎
D、 司马光
试题详情
某同学搜集了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人物资料进行探究性学习。他探究的主题是(   )
A、 汉赋的兴起
B、 唐诗的繁荣
C、 宋词的发展
D、 元曲的流行
试题详情
元代最优秀的杂剧作家关汉卿的代表作品是(  )
A、 《窦娥冤》
B、 《牡丹亭》
C、 《长生殿》
D、 《桃花扇》
试题详情
下图是某朝代政府官僚机构的改制图,据此判断该朝代是(  )

A、 秦朝
B、 西汉
C、 唐朝
D、 明朝
试题详情
时光穿越到明朝,朱元璋在读《孟子》时说:”此老如活到今日,也应该杀头。”随后他下令将《孟子》大量删减。下列摘录《孟子》里的句子,哪句最有可能会被朱元璋删掉(  )
A、 君之视臣如土芥(泥土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强盗贼寇)
B、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C、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D、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试题详情
为维护统治,我国古代诸多王朝,都注重加强思想文化控制。右图”?”处的内容应是(  )

A、 分化事权
B、 设立厂卫
C、 八股取士
D、 ”廷杖”制度
试题详情
《五万年中国简史》中说:”明代的基本制度是‘太祖'朱元璋一手制定的;但明代一切露脸的事情,都是‘成祖'朱棣做的。”下列属于明成祖时”最露脸”的一件事是(  )
A、 张骞通西域
B、 郑和下西洋
C、 创立进士科
D、 创建锦衣卫
试题详情
下边菜单中的食材最早传入中国是在(  )

A、 战国时期
B、 秦汉时期
C、 魏晋时期
D、 明清时期
试题详情
英雄从未走远,精神永远闪耀。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涌现出一大批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戚继光被称为民族英雄,是因为他(  )
A、 驱逐葡萄牙,收回其在澳门居住权
B、 击败大小和卓,维护祖国统一
C、 抗击倭寇,基本解除东南沿海倭患
D、 赐封”达赖喇嘛”,加强对西藏的管辖
试题详情
一些欧洲殖民者,相继来到我国沿海地区进行侵略活动始于(  )
A、 16世纪
B、 17世纪
C、 18世纪
D、 19世纪
试题详情
郑成功说“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珍瑶 不急之物,悉听而归。”这里“贵国”是指(  )
A、 葡萄牙
B、 荷兰
C、 西班牙
D、 英国
试题详情
1644年”闯王”李自成挥师北上,攻占北京,崇祯帝在绝望中自缢,统治长达276年的明朝灭亡。按照公元纪年法,这一年属于(  )
A、 16世纪40年代
B、 16世纪50年代
C、 17世纪40年代
D、 17世纪50年代
试题详情
长城处于北方游牧地区与农耕地区的连接线上,在它附近的多民族聚集的地区,建立了许多农牧贸易场所。材料体现了长城(    )
A、 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B、 是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
C、 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
D、 是高超建筑艺术的典范
试题详情
如果给下图题一名称,应该是(  )

A、 唐长安平面图
B、 元大都平面图
C、 宋开封平面图
D、 明北京平面图
试题详情
大国的博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技和人才的竞争。在我国古代有一部科技名著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它是(   )
A、 《天工开物》
B、 《本草纲目》
C、 《农政全书》
D、 《齐民要术》
试题详情
梁启超曾把中国古代的某一机构的官员比喻成”将留声机器所传之声,按字誊出的写字机器”。据此可知该机构的设置(  )
A、 促进江南地区的开发
B、 直接有效地控制地方
C、 进一步强化君主专制
D、 开创了考试选官制度
试题详情
下图所示知识建构反映了清政府加强管辖的地区是(  )

A、 新疆
B、 西藏
C、 台湾
D、 蒙古
试题详情
下图是河北承德某古建筑上的牌匾。其直接见证了(  )

A、 顺治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B、 康熙帝签订《尼布楚条约》
C、 雍正帝在此地创立军机房
D、 乾隆帝接见西藏政教首领
试题详情
下图为《清朝疆域图(1820年)》。为了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理,清政府在图中①处设立了(  )

A、 伊犁将军府
B、 安西都护府
C、 澎湖巡检司
D、 西域都护府
试题详情
四大名著中被视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揭示了清王朝走向衰亡历史命运的是(  )
A、
B、
C、
D、
试题详情
电视剧《鬓边不是海棠红》中,民国时期“水云楼”戏班班主商细蕊,为弘扬“国剧”艺术虽吃尽苦头,却痴心不改,其精湛的舞台技艺和百折不挠的精神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里的“国剧”应该是指(   )
A、 昆剧
B、 徽剧
C、 川剧
D、 京剧
试题详情
18世纪20年代,法国人皮埃尔对中国靠什么供养如此之多的人口感到好奇,结果发现诀窍在于给耕地合理施肥,翻耕土地到一定深度,在适当季节播种,将谷物与其它作物间作。在他看来,”诀窍”是(  )
A、 政治开明社会安定
B、 中国农业精耕细作
C、 政府大力扶持农业
D、 中国人民勤劳勇敢
试题详情
下列是中国古代主要朝代(时期)沿革示意图(部分) ,在相应的空格内依次填入

秦→西汉→【  】→三国→西晋……隋→【  】→……→【  】→明→清

A、 东汉、北宋、南宋
B、 汉、唐、元
C、 东汉、唐、元
D、 东汉、五代、宋

非选择题(共52分)

试题详情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科技在宋代发展 至极盛,指南针、____、____武器三项重大发明创造是宋代科技最突出的成果。指南针的改进给航海业带来划时代影响,宋代中国商船在波斯湾一带都极为活跃。阿拉伯人不久就从中国人这里学会使用指南针指导航向,并将这一技术传到欧洲。

——摘编自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科技发明统计表(部分)                                                                                                                   

年代

科技发明(件)

中国

世界其他国家

(件)

(百 分比)

(件)

(百分比)

公元1-400年

45

28

62%

17

38%

公元401- 1000年

45

32

71%

13

29 %

公元1001- 1500年

67

38

57%

29

43%

公元1501- 1840年

472

19

4%

453

96%

试题详情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读下图

材料二:宋朝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度,从而对宋朝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摘编自《中国历史》课本七上

材料三:在明清时期,殿试只考策问,应试者自黎明入,历经点名、散卷、赞拜、行礼等礼节,然后颁发策题。策文不限长短,一般在2000字左右,特别强调书写。殿试只一天,日暮交卷。至阅卷日,分交读卷官8人,每人一桌,轮流传阅,择最佳卷最多十本进呈皇帝,钦定御批一甲第一、二、三名即为状元、榜眼、探花,一甲三人称”进士及第”,又称”三鼎甲”。二甲若干人,占录取者的三分之一,称”进士出身”,二甲的第一名称传胪。三甲若干人,占录取者的三分之二。

材料四:……中国建立了在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公平、最科学的人才选拔和任用制度,并以此影响着教育和整个社会,留居中国的英国人英格尔斯说:”也许是他们(指中国)所创造出来的唯一值得保留的制度。”另一位观察家默德赫斯特评论说:”该制度是真正值得赞赏和模仿的。”

——摘编自《深圳特区报》

试题详情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读下图

试题详情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元时期,中国与阿拉伯、波斯以及东非之间有大量的商船往返。宋代时与中国有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五六十个,元代时达到140多个。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下课本

材料二:”郑和是 中国第一位航海英雄。他下西洋,跟公元二世纪张骞出使西域一样,都是为中国凿开了一个过去很少人知道的混沌而广大的天地。”

——柏杨

材料三:故步自封是清朝对外政策的基本特征。自清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限制贸易政策的实施,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很大的消极作用。它不仅没有起到民族自卫和抵制侵略的作用,反而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使中国人眼光受到局限,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基本断绝,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

——摘自《中国历史十五讲》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