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净月高新区2022年九年级历史一模考试试题

日期: 2024-05-31 中考阶段历史

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试题详情
考古发现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证据,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以下石器说明半坡原始居民(   )

石铲(翻土)                石刀(收割)                     石磨盘(谷物加工)

A、 住半地穴式房屋
B、 以捕鱼狩猎为主
C、 会人工种植水稻
D、 已从事农业生产
试题详情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的讲话中,称赞中国古代人民“谱写了万里驼铃万里波的浩浩丝路长歌”。习总书记称赞的历史事件是(   )
A、 修建都江堰
B、 修筑长城
C、 开辟丝绸之路
D、 开通大运河
试题详情
唐高宗时,宰相薛元超曾感叹自己虽然高贵,但却非进士出身,这是人生最大的遗憾;唐宣宗也羡 慕进士,曾在宫中题“乡贡进士李道龙”。这说明( )
A、 殿试制度成为定制
B、 科举制是唐朝唯一的选官制度
C、 进士身份受到尊崇
D、 下层民众成为进士主要来源
试题详情
史书记载:“初,蜀民以铁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这一经济现象出现 在(   )
A、 三国时期蜀国
B、 三国时期吴国
C、 唐朝四川地区
D、 北宋四川地区
试题详情
如果把“锦衣卫”、“东厂”、“军机处”、“文字狱”确定为一个学习单元,则主题应该是(   )
A、 专制统治的加强
B、 特务统治的强化
C、 经济控制的加强
D、 思想控制的加强
试题详情
时空观念是了解和理解历史的基础。以下示意图中①处可填的内容是(  )  

A、 设置台湾府
B、 签订《尼布楚条约》
C、 平定噶尔丹叛乱
D、 实行金瓶掣签制
试题详情
“西方列强一巴掌把大清帝国打落谷底,从此国门洞开,风雨交加。”“中华民族开始了漫长的寻找,寻找失去的尊严,寻找在世界的位置,寻找复兴的道路……”。西方列强的“一巴掌”是指(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试题详情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孙中山先生之所以伟大,不但因为他领导了伟大的辛亥革命,而且因为他能够‘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对三民主义作了新的解释,树立了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义。”这里的“三大政策”是指(   )

①平均地权     ②扶助农工     ③联共      ④联俄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试题详情
在中国古文中没有第三人称的女性代词。提倡白话文以后,刘半农勇于破旧立新,以一句话为例,创造了“她”字——她说:“他来了,诚然很好;不过我们总要等她。”“她”字的创造反映了(    )
A、 洋务运动创办新式学堂
B、 戊戌变法改革科举制度
C、 辛亥革命传播民主共和
D、 新文化运动倡导文学革命
试题详情
1928年,毛泽东总结道:“我们闹革命,光是跑来跑去是不行的,一定要有一个家,不然就很困难。有了这个家,就可以作为同敌人进行革命斗争的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家”是(   )
A、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C、 中央革命根据地
D、 湘鄂赣革命根据地
试题详情
中华民族经过抗日战争洗礼,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复兴的重大转折点。这种局面出现的主要基础是(   )
A、 打倒列强除军阀
B、 国共首次合作
C、 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D、 全民族团结抗战
试题详情
史料的价值在于客观真实。我们在研究“平津战役”时最有力的证据是(   )
A、 平津战役的遗迹和当时的照片
B、 参加平津战役老兵写的回忆录
C、 历史论著中对平津战役的描述
D、 电影作品《平津战役》
试题详情
周恩来曾经说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你认为这两个“天安门”分别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   )
A、 五四运动戊戌变法
B、 五四运动新中国成立
C、 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
D、 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试题详情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几十年后,英国学者罗伯特·奥内尔在他的书中写道:中国从他们的胜利中一跃而成为一个不能再被人轻视的世界大国。作者意在强调这次战争( )
A、 捍卫了中国领土完整
B、 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C、 增强了中国军事实力
D、 改变了中国落后面貌
试题详情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写道:“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材料中赞誉的“他”是(   )
A、 焦裕禄
B、 邓稼先
C、 袁隆平
D、 钱学森
试题详情
大河流域孕育了灿烂的古代人类文明。虽历经沧桑而能薪火相传、一脉相承、从来没有中断的文明是(   )
A、                  
B、               
C、                   
D、
试题详情
德国法学家耶林说,罗马人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以法律。这里 的以法律征服世界,指的是罗马法( )
A、 规定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
B、 规定发放津贴鼓励公民参与政治
C、 是罗马共和国第一部成文法典
D、 奠定了近代很多西方国家法律的碁础
试题详情
“日本朝野醉心于学习和模仿唐朝的制度与文化,前后历300年之久。”下列选项与日本学习模仿唐朝有关的是(   )
A、 文成公主入藏
B、 大化改新
C、 纸币
D、 明治维新
试题详情
2020年3月,伊朗最高精神领袖哈梅内伊对广大穆斯林说,新冠肺炎病毒没什么可怕!人们可以通过向安拉祈福而获得打败病毒的精神力量。据此判断,哈梅内伊信奉(   )
A、 佛教
B、 基督教
C、 道教
D、 伊斯兰教
试题详情
14 世纪,法国社会依然普遍主张禁绝一切游戏。15 世纪开始,人们逐渐关注游戏对儿童天性发展 的积极作用,鼓励通过游戏促进孩子的学习兴趣。出现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天主教会的精神统治
B、 人民主权思想的奥论宣传
C、 人文主义的广泛传播
D、 法国大革命的世界性影响
试题详情
在研究历史的过程中,由于立场角度不同.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产生差异。如果将哥伦布发现 “新大陆”的评价置于“世界大探险时代”和人类历史长河中进行宏观考察,据此,哥伦布发现“新 大陆”使(   )
A、 西欧各国开始争夺殖民地
B、 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C、 不同文明得到交流与发展
D、 欧洲贸易中心发生转移
试题详情
报载,95岁高龄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丈夫菲利普亲王离世后,继续从事一些公共服务性工作,参加一些仪式性活动……以维持其国家权力象征的地位。英国女王的工作和地位源于英国实行(   )
A、 联邦制
B、 君主专制
C、 民主共和制
D、 君主立宪制
试题详情
在一次国际会议上,中国政府代表顾维钧愤怒地说:“日本在全世界面前偷了整个山东省……中国 不能失去山东,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一样。”这次“国际会议”指的是(   )
A、 巴黎和会
B、 华盛顿会议
C、 开罗会议
D、 雅尔塔会议
试题详情
“在赢得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同盟中,主要成员之间的关系已经破裂,它们尽管还没有发生军事冲突,但在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方面,却已经处于对抗状态。”这种“对抗状态”正式开始于(   )
A、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 “北约”“华约”建立
D、 欧洲联盟的成立
试题详情
据网络统计,中国加入WTO最初五年中,“民族”“国家”“主权”等出现约10000次。后来,这些情感浓厚的词汇很少使用,“经济”“全球化”“区域化”“信息化”却大量频繁使用。上述词语使用频率对比变化说明了(    )
A、 加入WTO使国人逐渐认识到中西方差距
B、 全球化日益加深人们对世界的理性认识
C、 传统观念受到冲击,中外交往逐渐平等
D、 发展中国家人们对自身的认识不断深入

非选择题

试题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文帝令地方官吏务必促使人民回归农业生产,各郡国要劝民进行农桑生产,对劝农成绩 差者给以处罚;借贷种子、口粮给贫民,对其中确有困难而不能按期偿还的贫民,都赦免还贷、遇到 了自然灾害则开仓放粮以赈济灾民。

——摘编自晁福林《中国古代史(上册)》

材料二:在苏联,发展生产的首要目的一直不是放在满足广大人民的物质与文化需要上。勃列日涅夫

18 年的改革,以牺牲人民消费品生产为代价,片面发展重工业,造成苏联市场供应紧张。勃列日涅夫 也曾谈到,许多地方“向居民供应食品的困难依然存在”。这种畸形的经济、抑制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 高。……苏联经济出现停滞、衰退是不可避免的。

——据陆南泉《苏联走近衰亡的勃列日涅夫时期》整编

材料三:建国后我国农村政策调整示意图

材料四:邓小平在 1987 年指出:“农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 不稳定,农民没有摆脱贫困,就是我国没有摆脱贫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决定进行农村改革, 给农民自主权。”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材料五:1979 年,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特别是在安徽,中国开始了“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随 后在其他省份推广开来。……20 世纪 80 年代初,粮食、棉花、油料作物、甘蔗、肉类等与人民生活密 切相关的产品产量高速增长,中国农业生产的增长率年均高于 9%。农村地区的人均收入也能翻上一番。

——据[美]R.麦克法夸尔 费正清《剑桥中国史》整编

材料六:正如学者们所说,中国农民远非如许多人想象的那样是一个制度的被动接受者,他们有着自 己的期望、思想和要求。……(农民)以不易察觉的方式改变、修正,或是消解着上级的政策与制度,

1978 年开始,农业发展实现了“变”与“不变”……中国农业水平的不断发展,农业农村形势持续稳 中向好,美丽乡村建设深入推进……农业机械化水平超过 66%,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 57.5%,灌溉面 积达 10.08 亿亩,一半以上的农田旱涝保收,新型职业农民超过 1400 万人,各类新型主体达 330 万家, 农药使用量连续负增长,从传统到现代,农业生产面临千年未有之变局。

试题详情
依据下列材料分析示意图,撰写历史短文。

现代化不单纯是资本主义化,它是指人类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以及转变后的深入发展, 此过程主要表现为:思想方面的理性化、科学化;政治方面的民主化、法治化;经济方面的工业化; 社会生活方面的福利化,等等。日本学术界将特定时期的现代化译为“近代化”,部分中国学者也采用 了这种译法。

要求:(1)题目自拟。(2)结合材料和图示信息,任选五个阶段各一例史实对主题进行论述,并 谈谈你对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建议。(3)史实准确,表述成文,字数 260 字左右。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