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浦北县2024年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日期: 2024-06-17 中考阶段历史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试题详情
半坡居民生活在北方,北方干燥的气候适宜粟等旱地作物生长;河姆渡人生活在南方,湿润的气候适宜水稻生长。以上材料说明影响早期人类活动的是(   )
A、 地理环境
B、 生产工具
C、 作物种植
D、 创造发明
试题详情
殷墟发掘的考古成果,为研究商朝后期历史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下列属于这一发掘成果的是(   )
A、 石制工具
B、 铁制农具
C、 刻字甲骨
D、 商鞅铜方量
试题详情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一世界遗产的评价是:“李冰治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不愧为文明世界的伟大杰作,造福人民的伟大水利工程。”这一世界遗产是(   )
A、 灵渠
B、 长城
C、 都江堰
D、 大运河
试题详情
公元前136年,汉武帝设五经博士,培养统治所需要的儒学人才。这一措施有利于(   )
A、 政治大一统
B、 经济大一统
C、 思想大一统
D、 军事大一统
试题详情
在小李同学整理的学习表格中,有丝绸之路、遣唐使、市舶司、郑和下西洋等知识。这一学习表格的主题是(   )
A、 中外交流
B、 交通发展
C、 民族交往
D、 贸易发展
试题详情
《史记》的记事,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迄汉武帝太初年间。下列史事在这部史书中有记载的是(   )
A、 张骞出使西域
B、 光武中兴
C、 淝水之战
D、 鉴真东渡日本
试题详情
第一手史料是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资料。研究东汉末年到三国鼎立时期的第一手资料是(   )
A、 小说《三国演义》
B、 诸葛亮的《隆中对》
C、 三顾茅庐的故事
D、 三国鼎立形势图
试题详情
西晋灭亡后,出现了空前规模的中原人口南迁,这是中国古代第一次人口南迁高潮。这次人口南迁促进(   )
A、 政权并立
B、 国家统一
C、 社会改革
D、 江南开发
试题详情
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员的选取只看门第,只有世家大族的子弟才能进入仕途。这一选官制度的改变始于(   )
A、 汉朝在长安兴办太学
B、 隋朝创立科举制
C、 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
D、 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
试题详情
史诗互证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下列不同的史料相互印证了唐朝(   )

唐朝《弈棋仕女图》(局部)

秋千词

(唐)王建

少年儿女重秋千,盘巾结带分两边。

身轻裙薄易生力,双手向空如鸟翼。

A、 开放的社会风气
B、 丰富的唐诗题材
C、 繁荣的社会经济
D、 高超的绘画艺术
试题详情
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这一纸币被称为(   )
A、 半两钱
B、 五铢钱
C、 交子
D、 瓦子
试题详情
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写道:“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版。”史书记载的是(   )
A、 改进造纸术
B、 发明活字印刷术
C、 指南针应用
D、 发明转轮排字法
试题详情
1644年,统治长达276年的明王朝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这场农民起义是(   )
A、 大泽乡起义
B、 黄巾起义
C、 黄巢起义
D、 李自成起义
试题详情
它为清朝所独创,地处内廷,直接听命于皇帝,随时承旨,随时草诏办理,发出的诏旨不通过内阁,而是交兵部直接发出,称为“廷寄”。以上材料中清朝独创的是(   )
A、 丞相
B、 六部
C、 文字狱
D、 军机处
试题详情
戚继光在明朝中期领导抗倭战争,解除了我国东南沿海的倭患,被称为伟大的民族英雄。下列历史人物与他有类似地位的是(   )
A、 张骞
B、 郑和
C、 宋应星
D、 郑成功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

试题详情
中国古代许多政权都加强国家治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秦朝起,中国形成了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大国……他创建的许多制度,是符合当时社会需要的。后来延续两千年之久的封建体制,基本上是秦制的逐步演变。秦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朝代。

——摘编自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二  中华文化重视以人为本,春秋战国时期,管子提出君主治理国家要顺应民意,孔子和孟子也提出了一系列的民本思想主张。这些思想一定程度上转化为政治实践,如西汉初期和唐朝前期实施的一系列政策,对推动中国历史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三  清朝治理边疆史实(部分)

方位

史实

东南地区

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朝设置台湾府

西南地区

设置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

西北地区

平定噶尔丹、大小和卓等叛乱,设置伊犁将军

东北地区

两次雅克萨之战,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

——摘编自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

试题详情
中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铁制农具

当时的铁农具,大多数是在木器上套一层铁制的锋刃。这类铁臿是安装在木臿刃口上的。

图2曲辕犁示意图

唐朝出现,可自如地控制入土深浅,适于精耕细作,大大提高了耕作的效率和质量。

图3秧马

宋朝的拔秧工具,前后滑行自如,既可减轻人们弯腰曲背之苦,又能提高劳动效率。

材料二  在中国历史上,宋朝是一个十分重视推广先进农业技术的朝代。如天禧四年(1020年),朝廷雕印了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等农书。宋室南渡以后,北方人口大批南下,南宋政府对种麦是前所未有的重视,劝谕农民广种春麦,或频下劝种麦的诏令。南迁的北方人带着先进的耕作技术和工具来到南方,推动了农业发展,提高了农业的经济效益。南方渐渐超过北方。

——摘编自周方高、宋惠聪《略论宋代的农业技术推广》

材料三  明初,朱元璋下令各地流亡人民还乡生产,还乡者皆免税三年,量力开垦土地。清初统治者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

——摘编自张传玺主编《简明中国古代史》、统编初中历史教科书等

试题详情
中华民族是在历史进程中形成和发展的。同学们围绕“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开展探究性学习。请你一起参加学习任务。

【任务一  梳理历史线索】

材料一  中国古代历史发展阶段(部分)

历史时期

主要内容

远古传说时期

黄帝、炎帝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

春秋时期

中原“诸华”“诸夏”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

秦汉时期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裂与民族交融

隋唐时期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辽宋夏金元时期

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统一

明清时期

中国版图的奠定

——摘编自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

【任务二  识读历史图片】

材料二

图1汉族妇女制作蒸馍胡饼砖画(北朝)

图2北方民族采桑图壁画(北朝)

图示3鲜卑姓改用汉姓(部分)

图示4回族形成示意图

【任务三  形成历史认识】同学们分享关于“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读书笔记。

材料三

从先秦经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到宋元明清,数千年的交流交融将各民族紧紧凝聚在一起,形成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血脉相连、休戚与共、团结进步的中华民族大家庭。

——摘编自卜宪群主编《习近平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历史观》

汉民族自形成后一直延续发展,并大量融合了其他民族人口,同时也有相当数量的汉族人口融于周边其他民族。正是因为存在这种双向融合现象,进而促进了更大范围的民族融合。

——张植荣著《中国边疆与民族问题—当代中国的挑战及其历史由来》

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响,又有统治者的主动政策,还有在血与火的民族斗争中的附带同化。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