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河西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试题

日期: 2024-06-01 七年级下学期历史

选择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题列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试题详情
可用来判定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某处古人类遗址属于旧石器时代的直接证据是(   )
A、 用火场景想象图
B、 出土的生产工具
C、 北京人复原头像
D、 上古时期的传说
试题详情
河姆渡人的房屋主要是干栏式建筑,农作物主要是水稻;而半坡居民居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
A、 地理环境
B、 生活习惯
C、 生产工具
D、 文明程度
试题详情
晋代文学家挚虞有诗曰:“神农居世,通变该极。民众兽解,乃教稼穡。聚济交市,不通其饰。”劳动创造幸福,诗中“教稼穑”的人物是传说中的( )
A、 黄帝
B、 炎帝
C、 大禹
D、 仓颉
试题详情
为保证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西周实行“封邦建国( )
A、 禅让制
B、 世袭制
C、 分封制
D、 郡县制
试题详情
如图是湖南出土的商代青铜器中最精美的物品,该物品是( )

 

A、 四羊方尊
B、 三星堆青铜面具
C、 利簋
D、 毛公鼎
试题详情
如图为战国后期形势图,其中逐渐成为最强大诸侯国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试题详情
成语典故“破釜沉舟”可以与下列哪位历史人物对应( )
A、 孙膑
B、 刘邦
C、 项羽
D、 曹操
试题详情
如图选自某书的部分章节目录。据此判断,该材料反映的历史人物是( )                                 

第二章  消灭项羽,建立汉朝

第三章  确立典章,设立制度

第四章  休养生息,发展经济

A、 秦始皇
B、 汉献帝
C、 汉高祖
D、 汉武帝
试题详情
从东汉恒帝(水寿二年)到西晋统一前的125年间,全国人口减少了3390多万( )
A、 政局动荡战乱频繁
B、 人口南迁土地荒芜
C、 北方自然条件恶劣
D、 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试题详情
诸葛亮指出曹操大军南下,远道而来,犹如强弩之末,孙权刘备合作定能取胜;曹操败后势必北撤( )
A、 牧野之战
B、 官渡之战
C、 淝水之战
D、 赤壁之战
试题详情
小红同学为某单元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示意图,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该单元的主题是?(    )

A、 中华文明的起源
B、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C、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D、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试题详情
东晋南朝时期,人中众多,商业最为活跃的城市是(    )
A、 洛阳
B、 建康
C、 长安
D、 成都
试题详情
谚语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小满暖洋洋,锄麦种杂粮。过了小满十日种( )
A、 强调不误农时
B、 主张种植水稻
C、 关注农具革新
D、 重视因地制宜
试题详情
某班复习课上要求学生对秦、隋两朝的治乱兴衰进行比较,探究两朝的相似之处。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都采用和平方式建立王朝
B、 都在长安定都
C、 都结束了长期分裂,实现了统一
D、 都实行科举制
试题详情
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某展览分为“一河千载通南”“货通南北利四方”等几个部分。据此判断,该展览的主题是(    )
A、 舟楫千里一一大运河文化展
B、 天府之国一一都江堰文化展
C、 千秋功业一一明长城文化展
D、 交通大国一一宋航海文化展
试题详情
考古发现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证据。如图中所示文物可以直接印证唐代( )

 

A、 社会政治状况
B、 科举选才标准
C、 思想开放程度
D、 手工制作水平
试题详情
宋代高僧赞宁说:“山川异域,风月同天。”下列体现古代中日文化交流的史实是( )
A、 文成公主入藏
B、 鉴真东渡
C、 马可•波罗来华
D、 玄奘西行
试题详情
据统计,唐朝共取士近3万名,平均每年取士约100名,平均每年取士约360名。宋朝在科举取士上的做法( )
A、 反映了科举制度的弊端
B、 促进了文化教育的昌盛
C、 提高了人才选拔标准
D、 标志科举制度形成
试题详情
如图文物是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的商标广告,它主要反映了宋朝( )

 

A、 纸币与铜钱并行
B、 白兔商标十分流行
C、 商业空前发达
D、 功夫细针畅销全国
试题详情
如图是小刚同学制作的古代名人资料卡,据此判断,卡片中的人物是( )                                 

姓名:

朝代:南宋

主要事迹:抗元

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A、 岳飞
B、 文天祥
C、 戚继光
D、 郑成功
试题详情
《元史》记载:“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无不领之。”“与都省为表里”的地方行政机构是( )
A、 三司
B、 行中书省
C、 中书省
D、 宣政院
试题详情
《白话本国史》中写道:“(明)太祖初定天下……所定制度,亦颇详备……然而专制的气焰太盛( )
A、 创立科举制
B、 完善三省六部制
C、 设立宣政院
D、 废除丞相制度
试题详情
“号令明分赏罚信,赴水火兮敢迟留?上报天子兮下教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与这首明朝军歌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霍去病北击匈奴
B、 戚继光抗击倭寇
C、 郑成功收复台湾
D、 左宗棠收复新疆
试题详情
如图时间轴呈现的史实印证了某一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其中①处应为( ) 

 

A、 设台湾府
B、 台湾建省
C、 设驻藏大臣
D、 设伊犁将军
试题详情
与汉代“千里不贩籴”相比,明清时期,粮食、布匹等民生日用品已成为长途贩运的主要商品( )
A、 交子的出现
B、 市舶司的设置
C、 商帮的兴起
D、 十三行的设立

非选择题,共3道题,26题18分,27题18分,28题14分,共50分。​

试题详情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汉文帝令各郡国要重视农业生产,对劝农成绩差者给予处罚。借贷种子、口粮给贫民,对其中确有困难而不能按期偿还的

——摘编自晁福林《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唐太宗上台后确立了抚民以静的统治路线。实行减轻百姓负担,劝课农桑,不夺农时,繁衍人口等措施。使百姓能专心于生产,且耕作有时

——摘编自周方高《略论“贞观之治”的形成与历史影响》

试题详情
除了我们的历史教科书,博物馆、史学专著、历史遗迹等都是很好的学习资源。请同学们共同完成以下学习探究任务。

任务一 布置展品,拟定主题

任务二 研读专著,还原历史

宋朝面临中国有史以来最为显著的进步:城市勃兴,造船业突飞猛进。中国内地与国际贸易都达到了空前的高峰……宋代的官员大多是有高度文化修养的士大夫,他们用诗文来表现有关政治、社会的严肃内容,民间的娱乐场所也需要大量的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流传于民间。

——摘编自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任务三 考察遗迹,提取信息

试题详情
学校组织了历史专题学习探究活动,小齐同学的任务是完成《古代科技发展历程》的材料编写,以下是他完成的部分目录;                                 

古代科技发展历程

示例

第一章 先秦至秦汉﹣奠基发展

第1节 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第2节 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

第二章 魏晋南北朝至宋元﹣繁荣外传

……

第三章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