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黄冈中学预录考试语文模拟卷一

日期: 2024-06-19 九年级下学期语文

语言文字运用(共29分)

试题详情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jué)强        (fān)篱      遒(jìn)     吹毛求(cī)
B、 胆(qiè)            (jǐ)梁            (biāo)悍         相形见(chù)
C、 发(jì)    迷(wǎng)      叱(zhà)       味同(jué)蜡
D、 (nüè)杀          (hú)线          涟(yī)           如法(páo)制
试题详情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寥落   嬉闹   撮合  得鱼忘筌
B、 斑驳  谛听  伺候   繁文缛节
C、 肆业   笙箫   杜撰  绿树成荫
D、 葱茏  宫阕  广袤   放浪行骸
试题详情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李老师讲课幽默风趣,学生发言也是争先恐后,不少听课教师都忍俊不禁的微笑了。
B、 我在叙利亚经商的好友最近被迫回到国内,他耳濡目染了那里的骚乱和动荡,现在谈到还心有余悸。
C、 美国首都华盛顿地方法院6月23日就白宫和国会因2016年8名联邦检察官被解职风波而发生的争执召开审前听证会,白宫和国会各自派出法律代表对簿公堂
D、 巧夺天工的大自然刺激了她的感官,也抚慰了她的心灵。
试题详情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快到教室门口了,老师突然渐渐放慢了脚步。
B、 湖南积极搭建交流合作平台,主动对接“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全面打通了融入“一带一路”的战略通道。
C、 我停下脚步驻足在“珍惜生命,远离毒品”的校园活动宣传板前,心想:这次活动一定能有效地增强中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D、 不仅新加坡的竹节虫体色几乎和竹子一样,而且在安静时体形完全像根树枝。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三句,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柏拉图说:征服自己需要更大的勇气,其胜利也是所有胜利中最光荣的胜利。

②卢梭则说:人要是惧怕痛苦,惧怕种种疾病,惧怕不测的事件,惧怕生命的危险和死亡,

他就会什么也不能忍受的。

③鲁迅说过:伟大的心胸,应该表现出这样的气概——用笑脸来迎接悲惨的厄运,用百倍的

勇气来应付一切的不幸。

上面三句话,既有共同点,又各有差异,请分别回答。

试题详情
趣味生肖。

十二生肖诗

   硕鼠饮河河不干, 牛女长年相见难。     赤手南山缚猛  , 月中取  徒漫漫。

   骊  有珠常不眠,画蛇添足实为累。     老马何曾有角生,  羝  触藩凝忿嚏。

 莫笑楚人冠沐猴 ,祝  空自老林邱。      舞羊屠  沛中市, 平津牧豕海东头。

试题详情
古诗文名句填空

阅读理解(共46分)

试题详情
【哲理小品】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听他们说

摇篮告诉幼小的生命,人生是不平静的,也是动荡的。

栏杆告诉行人,只有制约,才有保护。

砂纸告诉金属,只有摩擦,才有光亮。

水告诉气,团结才不至于轻浮。

冰告诉水,凝聚才不至于流失。

不倒翁告诉跌跌撞撞的人,肚子里应该有“货”。

开水告诉茶叶,不是所有的水,都能让你散发诱人的色、香、味。

氢气告诉气球,我既能让你攀高和风光,也能让你瞬间毁灭。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问题。

春兴

(唐)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即《折杨柳》笛曲,乐府“鼓角横吹曲”调名。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陈留董祀妻者,同郡蔡邕之女也,名琰,字文姬。博学有才辩,又妙于音律。适河东卫仲道,夫亡无子,归宁于家。兴平中,天下丧乱,文姬为胡骑所获,没于南匈奴左贤王。在胡中十二年,生二子。曹操素与邕善,痛其无嗣,乃遣使者以金璧赎之,而重嫁于祀。

祀为屯田都尉,犯法当死,文姬诣曹操请之。时公卿名士及远方使驿坐者满堂。操谓宾客曰:“蔡伯喈女在外,今为诸君见之。”及文姬进,蓬首徒行,叩头请罪,音词清辩,旨甚酸哀。众皆为改容。

操曰:“诚实相矜,然文状已去,奈何?”文姬曰:“明公厩马万匹,虎士成林,何惜疾足一骑①,而不济垂死之命乎?”操感其言,乃追原祀罪。时且寒,赐以头巾履袜。操因问曰:“闻夫人家,先多坟籍②,犹能忆识之不?”

文姬曰:“昔亡父赐书四千许卷,流离涂炭,罔有存者,今所诵忆裁四百余篇耳。”操曰:“今当使十吏就夫人写之。”文姬曰:“妾闻男女之别,礼不亲授,乞给纸笔,真草唯命。”于是缮书送之,文无遗误。后感伤乱离,追怀悲愤,作诗二章。

(选自《后汉书·董祀妻传》

【注释】①疾足一骑:一人骑一匹快马。②坟籍:泛指古书。“坟”指“三坟”,传说中的古书。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散文,完成问题。

光明在低头的一瞬

迟子建

①俄罗斯的教堂,与街头随处可见的人物雕像一样多。雕像多是这个民族历史中各个阶层的伟大人物。大理石、青铜、石膏雕刻着的无一不是人物肉身的姿态,其音容笑貌,在各色材质中如花朵一样绽放。至于这躯壳里的灵魂去了哪里,只有上帝知道了。

莫斯科与圣彼得堡那几座著名的东正教堂,并没有给我留下太美好的印象,因为它们太富丽堂皇了。五彩壁龛中供奉的圣像无一不是镀金的,圣经故事的壁画绚丽得让人眼晕,支撑教堂的柱子也是描金钩银,充满奢华之气。宗教是朴素的,我总觉得教堂的氛围与宗教精神有点相悖。

③即使这样,我还是在教堂中领略到了俗世中难以感受到的清凉与圣洁之气。比如安静地在圣洗盆前排着长队等待施洗的人,在布道台上神情凝重地清唱赞美诗的教士。但是这些感动与我在一座小教堂中遇见扫烛油的老妇人相比,就微不足道了。

④莫斯科的东南方向,有一座被森林和草原环绕的小城——弗拉基米尔,城边有一座教堂,里面有俄罗斯大画师安德烈·鲁勃廖夫的壁画作品。我看过关于这位画师的传记电影,所以相逢他的壁画,有一种惊喜的感觉。教堂里参观的人并不多,我仰着脖子,看安德烈·鲁勃廖夫留在拱顶的画作。同样是画基督,他的用色是单纯的,赭黄占据了大部分空间,仿佛又老又旧的夕照在弥漫。人物的形态如刀削般直立,其庄严感一览无余,是宗教类壁画中的翘楚。我在心底慨叹:毕竟是大画师啊,敢于用单一的色彩、简约的线条来描绘人物。

⑤透过这些画作,我看到了安德烈·鲁勃廖夫故乡的泥土、树木、河流、风雨雷电和那一缕缕炊烟,没有它们的滋养,是不可能有这种深沉朴素的艺术的。

⑥就在我收回目光,满怀感慨低下头来的一瞬,我被另一幅画面打动了:有一位裹着头巾的老妇人,正在安静地打扫着凝结在祭坛下面的烛油!

⑦她起码有六十岁了,她扫烛油时腰是佝偻的,直身的时候腰仍然是佝偻的,足见她承受了岁月的沧桑和重负。她身穿灰蓝色的长袍,戴蓝色的暗花头巾,一手握着把小铁铲,一手提着笤帚,脚边放着盛烛油的撮子,一丝不苟地打扫着烛油。她像是一个虔诚的教徒,面色白皙,眼窝深陷,脸颊有两道深深的半月形皱纹,微微抿着嘴,表情沉静。教堂里偶尔有游客经过,她决不张望一眼,而是耐心细致地铲着烛油,待它们聚集到一定程度后,用笤帚扫到铁铲里,倒在撮子中。她做这活儿的时候是那么虔诚,手中的工具没有发出一声刺耳的响声,她大概是怕惊扰了上帝吧——虽然说几个世纪以来,上帝不断听到刀戈相击的声音,听到枪炮声中贫民的哀号。

⑧我悄悄地站在老妇人的侧面,看着祭坛,看着祭坛下的她。以她的年龄,还在教堂里做着清扫的事务,其家境大约是贫寒的。上帝只有一个,朝拜者却有无数,所以祭坛上蜡烛无数。它们播撒光明的时候,也在流泪。从祭坛上蜂飞蝶舞般飞溅下来的烛泪,最终凝结在一起,汇成一片,牛乳般润泽,琥珀般透明,宛如天使折断了的翅膀。老妇人打扫着的,既是人类祈祷的心声,又是上帝安抚尘世中受苦人的甘露。

⑨如果我是个画家就好了,我会以油画,展现在教堂中看到的这一幕令人震撼的情景。画的上部是安德烈·鲁勃廖夫的壁画,中部是祭坛和蜡烛,下部就是这个扫烛油的老妇人。如果列宾在世就好了。这个善于描绘底层人苦难的伟大画家,会把这个主题表达得深沉博大,画面一定充满了辛酸而又喜悦的气氛。

⑩这样一个扫烛油的老妇人,使弗拉基米尔之行变得有了意义。她的形象不被世人知晓,也永远不会像莫斯科街头伫立的那些名人雕像一样,被人纪念着,拜谒着。但她的形象却深深地镌刻在了我心中!镌刻在心中的雕像,该是不会轻易消失的吧?

⑪我非常喜欢但丁在《神曲》的《天堂篇》中的几句诗,它们像星星一样闪耀在结尾:

无比宽宏的天恩啊,由于你

我才胆敢长久仰望那永恒的光明,

直到我的眼力在那上面耗尽!

⑫那个扫烛油的老妇人,也许看到了这永恒的光明,所以她的劳作是安然的。而我从她身上,看到了另一种永恒的光明:

⑬光明的获得不是在仰望的时刻,而是在低头的一瞬!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