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九上·丰城开学考)

    古代政治制度是古代政治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既有延承也有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下为公,选贤任能。”

    (1)材料一中“天下为公,选贤任能”指的是原始社会末期哪种更替首领位置的办法?

    材料二   “禹传子,家天下。”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反映出更替首领的办法有了什么变化?

    材料三   如图

    (3)材料三中图片显示的是什么制度?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后来这一制度被秦朝以哪种制度所取代?

  • 1. (2024九上·丰城开学考)

    改革是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实践证明唯有改革才能推动生产力的迅速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顾我国历史上的改革,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勠力本(农桑)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

    ——《史记·商君列传》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实,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

    (1)据材料一回答,为顺应生产力发展,“商君”采取了哪一经济措施?《史记·李斯列传》认为商鞅变法起到什么作用?

    材料二   黄河流域的各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在生产技术和生活习俗上相互影响,民族融合已经成为趋势。……迁都以前,孝文帝就进行了政治、经济改革;迁都以后,进一步实行改革……这些措施促进了民族交融……传统的汉文化得到更大发展。

    (2)根据材料二指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积极作用。

    (3)综合以上两大改革,你认为改革成功的最关键因素是什么?

  • 1. (2024九上·丰城开学考)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 江南优越的自然条件 B . 统治者的重视 C . 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D . 推广和改进铁器、犁耕
  • 1. (2024九上·丰城开学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水排复原模型

    东汉时,南阳太守杜诗发明了水力风箱—水排。水排利用水流的冲击,带动皮橐(tuó)鼓风,将空气送入冶铁炉,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摘编自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选择性必修2》

    材料二   芦苇做船帆的帆船

    (复原图)

    材料二   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发明了帆船,利用风驱动船只远行。依靠帆船,苏美尔人沿幼发拉底河建立了众多贸易据点。

    ——摘编自吴军《全球科技通史》

    1. (1) 指出材料一和材料二中两个发明各自的巧妙之处及其作用。
    2. (2) 在生活实际中,类似上述智慧的发明还有很多,请再举一例并予以说明。
  • 1. (2024九下·重庆市模拟) “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青。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诗人刘禹锡的这首诗歌可以用来研究(     )
    A . 诸葛亮治蜀的情况 B . 隋唐重庆的粮食生产 C . 唐朝诗歌繁荣局面 D . 唐代市镇的繁荣场面
  • 1. (2024九下·重庆市模拟) 从西晋八王之乱、十六国到南朝时期,长江中下游社会经济在原有基础上迅速发展;五代十国的割据局面刺激了南方区域经济的发展;宋金对峙时期,北方人民大量南迁,这促进南方的开发。这些现象反映出,影响南方开发的因素是(     )
    A . 北方地区战乱频繁 B . 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C . 南方统治者的重视 D . 各族人民共同努力
  • 1. (2024九下·重庆市模拟) 某班开展历史研究性学习,探寻“古代盛世”,有同学按任务搜集整理了以下表格,对下表中历史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盛世\治世

    文景之治

    贞观之治

    开元盛世

    康乾盛世

    治国理政

    政治

    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选用良变,提高行政效能;简法轻刑,修订法律

    任用贤能;废除酷刑苛法

    反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统一

    经济

    鼓励生产,轻徭薄赋,关心农桑

    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发展生产;整理财政,清理土地和户口;倡导节俭

    重视农业生产

    A . 盛世局面都离不开开明的民族政策 B . 唐朝对汉朝的治国理政有继承无创新 C . 制度革新和民生发展是治国理政的关键 D . “康乾盛世”创造了我国人口增长的新高峰
  • 1. (2024九下·重庆市模拟) 同学们运用“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方法收集到下图所示论据。据此推断他们要论述的观点是(     )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

    “坚持人民立场,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标。”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马克思

    A . 中华文明具有统一性 B . 马克思主义指导了中国的现代化建设 C . 中华文明具有延续性 D . 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传统文化有契合性
  • 1. (2024八上·丰城开学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时期,华夏大地上出现了多个政治实体并存的格局,身处乱象时代的孔子并未动摇对“天下共主”的追求,而是在规划并指点着中国历史如何重新通向大一统。

    ——摘编自闾小波《共识依赖:中华政治共识之传承与更张》

    材料二:分封制与县郡制的根本不同在于:封君及其封邑是世袭的,而县、郡长官由国君任免,直接听命于国君,领取俸禄,概不世袭……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全面推行郡县制度既是适应政治统治的需要,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摘自赵毅、赵铁峰《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元朝疆域辽阔,行省避免中央与地方空档过大状况的出现,做到上下结合、浑然一体。行省于地方事务,凡军、政、财权无所不统,与宋朝分割地方权力的制度明显有异。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元明清卷》

    材料四:清朝在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经过同外部侵略势力及内部分裂割据势力的一系列重大斗争,建立起一个空前统一和巩固的国家。乾隆时期,清朝的疆域已经最后形成……这就基本奠定了中国今天疆域的规模。

    ——摘编自张传玺主编《简明中国古代史》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身处乱象时代的孔子提出的政治主张及其政治目的分别是什么?
    2. (2) 概括材料二,概括分封制与郡县制的不同。依据材料并结合当时的时代特征,分析秦朝全面推行郡县制度的原因。
    3. (3) 据材料三,指出元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与元朝相比,宋朝的地方治理有何特点?
    4. (4) 清朝前期在图①②所示区域设置了什么机构(或官职)进行有效管理的?
    5. (5) 概括指出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主题。
  • 1. (2024九下·重庆市模拟) 下列两幅地图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

    A . 分封制度趋于完善 B . 向大一统国家发展 C . 兼并战争连绵不断 D . 统一国家不断巩固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