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2七上·尧都月考)  在距今5300年左右的河南双槐树遗址中,出土的骨质蚕雕艺术品--牙雕蚕,其形状符合家蚕的生物特点;在距今4000多年的浙江钱山漾遗址中,发现了家蚕丝线、丝带和绢片。以上考古发现与“嫘祖养蚕缫丝”的远古传说,可以相互印证的是(  )
    A . 远古传说中的嫘祖确有其人 B . 中国的农桑文明已经开始 C . 中国是纺织业的唯一发源地 D . 农耕时代社会分工的精细
  • 1. (2022七上·尧都月考)  “烽火戏诸侯”与“千金买笑”的故事反映出西周王朝最终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
    A . 朝政腐败,统治者奢靡无度 B . 外敌入侵,王朝被外敌所灭 C . 放松管理,诸侯国各自为政 D . 发展经济,放松军备和边防
  • 1. (2022七上·尧都月考)  考古证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陶寺遗址中有宫殿建筑、天文建筑及各种礼器,阶级分层也比较明显。由此可以推断出,此时陶寺(  )
    A . 具备了早期国家的初始形态 B . 建筑技术高度发达 C . 使用打制方法制作石器 D . 青铜冶炼技术发达
  • 1. (2022七上·尧都月考)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农耕文明的国家。根据下面图文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1. (1)  【原始农耕】原始农耕体现了我国人类历史发展的重大进步。简述下列农耕文化分别属于哪一流域及这两种农耕生活的共同特点。                                         

      半坡人普遍使用磨制石器,他们用磨光的石器和木制的来耜耕地,用石刀收割庄稼。他们的主要粮食作物是粟……半坡人饲养猪和狗等家畜,还……打猎捕鱼。……半坡人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子里……他们能制造色彩鲜艳的彩陶,上面绘有各式各样的美丽图案。……半坡人已学会纺线、织布、制衣。

      河姆渡人已使用磨制石器,用骨耜耕地,种植水稻。河姆渡人住干栏式的房子,过着定居生活。他们已经会挖掘水井,饮水比以前方便了。他们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河姆渡人还会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2. (2)  【人类初祖】寻根问祖、追根溯源是人类的天性。请分别解读下图所涉及历史人物的贡献。 

    3. (3)  【文物探寻】文物是活着的历史。下面出土的文物有何共同的历史价值? 

  • 1. (2022七上·尧都月考) 国家的产生和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社会制度的变革推动国家制度完善。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弟周公旦于曲阜…… 

    ——摘编自《史记•周本纪》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将上面示意图补充完整。该示意图说明社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 (2)  根据材料二,说明西周分封制的受封对象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周天子分封这些人为诸侯的目的。
  • 1. (2022七上·尧都月考) 中国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我国的远古居民在这块土地上创造了灿烂的旧石器文化,书写了中国历史上最古老的篇章。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云南省元谋县政府修建的“东方人类祭祖台”,设计高为170米,基座呈正方形。祭祖台的修建是为了宣扬东方古人类悠久的历史,展现从旧石器时代以来的人类一脉相承的系列文化,并给缅怀和祭拜者提供一个平台。 

    材料二:北京人还保留着猿的一些体质特征,但他们已经能直立行走,上肢基本上具备了现代人的特点。手是劳动的器官,发展较快,变得灵活轻巧。下肢用来支撑身体和直立行走,发展较慢。随着四肢的分化和手的发展,脑也在缓慢地进化。 

    ——摘编自《中国历史》

    材料三:农业的发生是以人工驯化动物和栽培植物为最初契机和根本标志的。它的出现,不仅表现在生产技术上人类对于自然界动物、植物和生态环境操纵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农业经济使人口得以较大规模地聚居,从而可以利用集体的能力来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 

    ——摘编自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

    1. (1)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述元谋县修建“东方人类祭祖台”的主要原因,并指出祭祖台设计高为170米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北京人的体质特征,并说说北京人的生产生活状况。
    3. (3)  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原始农业兴起的标志及其产生的时代价值。
  • 1. (2022七上·尧都月考) 夏商周的更替,是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晋华中学的同学们以“早期国家的产生与发展”为主题进行探究性活动,请你完成相关活动任务。
    1. (1) 任务一【解说•青铜文化】
      青铜器自诞生之日起,就与当时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艺术等密切相关,体现并映射出强烈的文化内涵。请分别对下图所示文物进行解读。

    2. (2) 任务二【呈现•人类文明】

      文字发明以前的口头知识不利于传播和积累,原始人类使用了结绳、刻契(刻符号)、图画的方法辅助记事。传说文字起源于仓颉造字……从历史的角度看,汉字系统不可能是由一个人发明的,仓颉应该是在汉字的搜集、整理、统一上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所以被认为是汉字的创造者。

      ——摘编自《我们的文字》

      根据材料,从文字起源的传说中,提取较为可信的历史信息。
    3. (3) 任务三【鉴往•启迪未来】
      甲骨文又称“契文”“龟甲兽骨文”,主要是指商朝后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殷商灭亡周朝兴起之后,甲骨文还延续使用了一段时期。它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形式,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
      ——摘编自《中国古代史》
      根据材料,指出中国早期汉字的发展历程。概括甲骨文在中国文字发展史上的地位。
    4. (4) 阅读下框材料,请以“鉴往•知来”为题写一篇100字左右的小短文。                                 

      “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封亡。周武王,始诛封。八百载,最长久。”这段文字摘自《三字经》。《三字经》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它短小精悍、朗朗上口,其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其独特的思想价值和文化魅力仍然为世人所公认,被历代中国人奉为经典并不断流传。

  • 1. (2022七上·尧都月考)  “千古文明开涿鹿,合符釜山定中华。”河北涿鹿这个小县城具有悠久的历史,有人说这里开启了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这是因为涿鹿是(  )
    A . 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地方 B . 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所在地 C . 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地方 D . 炎黄部落战胜蚩尤部落,势力和声望大增的地方
  • 1. (2023七上·河南开学考) “战争十分激烈,蚩尤请来了风伯、雨师施展法术,导致风雨大作,难辨方向……黄帝命部下制造了指南车,终于打败了蚩尤。”对于以上文字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以上文字描述的是阪泉大战 B . 战争双方是炎黄部落和蚩尤部落 C . 以上文字描述的是真实的历史情景 D . 战争阻碍了华夏族的形成
  • 1. (2023七上·河南开学考) 春秋时期,一些大的诸侯国为取得优势,以“尊王撰夷”的名义进行征战,争夺霸主的地位。到春秋末期:长江下游的两个诸侯国也先后北上争霸,它们是( )
    A . 齐国、宋国 B . 晋国、楚国 C . 秦国、齐国 D . 吴国、越国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