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语文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九上·中山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将军的绿壳车

    周耘芳

    起风了,将军双腿关节似刀在割,头上冒着冷汗。

    风吹得山上枫树林哗哗地响。将军想,老天爷一滴雨不下,山上茅草、小松树,遇到火星就会燃起来,得盯紧些,否则会出问题。

    将军,绿壳车呢?细声细气的,是一个身体瘦小的男孩,旁边站着几个和他差不多大的小男孩。

    这群娃娃,每天上学要走二十几里山路,天没亮,就得集中一起去上学。

    人高马大的将军,是从这山沟沟走出去的将军。十几岁参军,后来成为一名机枪手,扛着机枪,一路打到海南岛,1955年被授予开国少将军衔。他的大腿被射穿了,一块弹片至今还留在大腿上。他的左臂膀也有伤。

    转业那年,老首长找他谈话,问他想选择什么工作,照直说。面对老首长,他拿出一份申请书说,我申请回老家工作。

    很快,申请得到批准,组织同意他回老家九峰县担任县人武部部长。

    收拾行李,准备出发。滴滴,门口响起汽车喇叭声。一辆八成新的吉普车停在门口,开车的是司令部机关的司机小高,车上坐着老首长。老首长说:人武部工作特殊,你腿部伤势未痊愈,按规定可配备工作用车,这辆吉普车是组织配给你的,小高与你一起去九峰县工作。

    将军拒绝。

    老首长说,这是命令。你年纪不小了,腿脚不灵活,再说,这是单位工作车,车是属于单位的,是派给你使用。

    回到九峰县,将军要求分管林业工作,配合林业局管好山上树木。话说出口,地方领导都傻了眼,九峰县境内九座山峰,十八条山沟,除了树,还是树。栽树,防虫、灭火,管树,都是令人头痛的事情。

    将军说:我喜欢青山绿水,战争年代没好好看看这好山好水,现在建设年代,我得好好守护。

    早春时节,山上树木一排排挺拔站立着。一群群花喜鹊、红嘴巴斑鸠在枝头叫闹。吉普车冒着粗气,在山路上爬行着。吉普车在五峰山下刺树沟一块空地上停下。绿壳车,绿壳车来了。一群小娃娃围上来,把车子围得严严实实。摸摸轮胎,拍拍门窗。去,去,都别淘气了,小高驱赶着孩子们。跑开几丈远,孩子们还是不走,有的爬上大树,有的趴在草丛上,眼睛盯着吉普车。

    关好车门,背着干粮和水壶,小高陪着将军去山上查看植树情况。转了一天,回到刺树沟,太阳贴近西边山峰,山沟慢慢暗淡下来。坏了,谁把倒车镜上的螺丝卸走了。小高大声说,凑过去一看,左边倒车镜也歪斜着。

    走,回家把车刷了,再补上螺丝,将军笑着说。每次从山上下来,将军总是和小高一起,提着水桶,拿着抹布,把吉普车刷得干干净净。

    一天下午,车子刚到刺树沟。村前草坪上,一大群人在忙碌着,有的在绑门板,有的在拿杆子,有的在搬行李……将军上前问才知道,是老李家的儿媳妇要生娃,大家准备把产妇往医院里抬。将军让小高赶快开车把他们送到医院。晚上十点多钟,小高说,吉普车前面轮胎好像有些瘪了,要维修。

    去修理,明天我走路去五峰山,将军回答。

    天蒙蒙亮,将军就爬起床,来到刺树沟,就碰到小林子这群娃娃。滴滴,小高开着吉普车来了。绿壳车,绿壳车来了,几个小孩蹦起来喊。小林子,绿壳车送你们上学,可以不,将军对娃娃们喊。跑了好远一段路,小林子回过头来,摸了摸后脑壳问,绿壳车送我们上学?

    是的,送你们上学。

    听到将军吩咐,小高将吉普车开到小林子身边,把他们一个个抱上车。站在山头上,将军微笑着,看着吉普车消失在远去的路口,然后转身,拄着拐棍一步一步往山林里走去。

    (选自《辽河》2023年10期,有删改)

    1. (1) 请根据小说内容将故事情节补充完整。

      ①将军转业回老家时,组织给腿伤未痊愈的将军配备了工作用的绿壳车和司机。

      ②孩子们围观绿壳车。

      ④将军让小高开着绿壳车送老李家的儿媳妇去医院生娃。

    2. (2) 结合小说具体情节概括将军的形象特点。
    3. (3) 按要求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早春时节,山上树木一排排挺拔站立着。一群群花喜鹊、红嘴巴斑鸠在枝头叫闹。(从描写的角度赏析)

      ②村前草坪上,一大群人在忙碌着,有的在绑门板,有的在拿杆子,有的在搬行李……(联系加点词语和省略号进行赏析)

    4. (4) 联系小说内容和链接材料,说说你对“幸福”的理解。

      链接材料:

      昔日的荒地如今生机勃勃,成为一片沃土。1913年我来时见到的废墟上,已经建起了干净的农舍,看得出人们生活得幸福、舒适。……那些废弃的村子一点点重建起来。从地价昂贵的城市搬到这里安家的人带来了青春和活力,还有探索新生活的勇气。……每当我想到这位老人,他靠一个人的体力与毅力,把这片荒漠变成了绿洲,我就觉得,人的力量是多么伟大啊!

      《植树的牧羊人》

  • 1. (2024七上·疏勒月考) 阅读下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 (1) 请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有剩骨止: 担持刀弛: ③一狼径去: 

      暇甚意: ⑤一狼洞其中

    2. (2) 翻译下面句子。

      ①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②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③狼不敢前,眈眈相同。

    3. (3)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 1. (2024七上·疏勒月考) 下列各项对课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毛泽东同志在《纪念白求恩》-文中高度赞扬了白求恩的共产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号召每一个共产党员向他学习。 B . 《植树的牧羊人》通过讲述牧羊人用几十年的坚持,用双手把荒漠变成绿洲,使万人享受幸福生活的故事,赞美了牧羊人的无私奉献、坚持不懈、勤劳朴实的高贵品质。 C . 《诫子书》是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和军事家诸葛亮写给子侄辈的一封家书,殷殷教诲中蕴含着深切的期望。 D . 《走一步, 再走一步》是作者对自己童年时代- -件往事的回忆。文章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了自己从冒险到遇险,再到脱险的全过程。
  • 1. (2024七上·疏勒月考) 现代文阅读。

    《____》

    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的芙蓉鸟来,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妻常常叮嘱着张婶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妻道:“张婶,留心猫,它会吃鸟呢。

    "张婶便跑来把猫捉了去。隔一会,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婶在叫道: "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扳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 "

    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它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我很愤怒,叫道:“--定是猫,-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 "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婶要小心了。张婶!你为什么不心?

    张妈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我以为它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 -时怒气冲天,拿起楼[ ]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

    隔了几天,李嫂在楼下叫道: "猫, 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只黑猫飞快的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我心里十分的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 我没有判断明白, 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 我将怎样的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1. (1) 在节选文前标题的横线上,根据你的阅读理解,给节选内容取一个你认为恰当的标题,并说明理由。
    2. (2) “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这个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并说说它的表达效果。
    3. (3) 为什么大家都不喜欢第三只猫?
    4. (4) 为什么我”对第三只猫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呢?
  • 1. (2024七上·疏勒月考)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猫》是一篇感情真挚的散文。文章运用朴素的文字,生动传神地记叙了三只猫的故事,重点写了第二只猫,其篇幅占了三分之一有余。 B . 《动物笑谈》选自《所罗门王的指环》,作者是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科普作家康拉德.劳伦兹。 C . 郑振铎在《猫》中,巧妙地借物抒情,曲折地表达了同情、怜爱弱小者的思想感情。 D . 蒲松龄的《狼》告诉人们一个道理:对于像狼-样的恶人,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取得胜利。
  • 1. (2003七上·阿克陶月考) 阅读下面的“英雄赞歌”,完成各题。

    站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我们的敬佩之情不禁油然而升,热泪为之流淌。人民英雄,国之脊梁。勋章,是英雄的赞歌,人民的称颂。在中华民族5000多年源远流长的历史中,每当遇到生死存亡的关健时刻,总有无数( )的英雄儿女挺身而出。他们当中,有的为了革命事业在战场上流尽最后一滴血,有的为了保守秘密而选择慷慨就义,也有的为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鞠躬尽萃。这些人有的我们不知道他们的名字,但是我们记得他们做过

    的事情。英雄不灭,热忱永存!

    1. (1) 请用正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里。

    2. (2)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3. (3) 下列词语中字形正确的一项是( )
    4. (4) 填入文中括号中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5. (5)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1. (2003七上·阿克陶月考) 古代诗歌阅读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题目中的“左迁”指降职,此诗是李白听说好友王昌龄天宝年间被贬为龙标尉而作。 B . 第二句“过五溪”可见贬谪之遥远,道路之艰难。不着悲痛之语,但悲痛之意自现。 C . 诗人把“愁心”比作“明月”,通过想象生动形象地表达出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之情。 D . 这首诗通过对暮春景物的描写,借景抒情,表达对被贬友人的同情、关切和思念。
  • 1. (2003七上·阿克陶月考) 文言文阅读,阅读【甲】【乙】两篇选文,完成各题。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选自《诫子书》)

    【乙】

    孟子少时,诵,其母方①织。 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 , 呼而问之曰:“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⑤,复得。”其母引刀裂⑥其织,曰:“此织断,能复续乎?”以此戒①之。

    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选自《孟母戒子》)

    【注】①方:正在。②辍然:突然终止的样子。辍:停止。③进:背诵下去。④喧:遗忘,忘

    记。⑤失:忘记。⑥裂:割断。⑦戒:告诫。

    1. (1) 下列选项中划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②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3. (3) 诸葛亮围绕学习告诫儿子成才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4. (4) 对文中画线句的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5. (5) 孟母剪断正在织的布匹是为了告诫孟子什么道理?
  • 1. (2003七上·阿克陶月考) 现代文阅读

    散步

    莫怀戚

        ①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②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儿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③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④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⑤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
    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⑥后来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领袖人物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⑦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
        ⑧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了。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 (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
    2. (2) 品味第③段加点词“熬”蕴含的情感。
    3. (3) 第⑦段画线句子属于哪一种描写?有何作用。
    4. (4) 结合全文,说说题目“散步”好在哪里。
  • 1. (2023八上·喀什期中) 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

    秋天的怀念(节选)

    史铁生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 (1)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句中的“无常”是什么意思?从文章中找出最能表现“我”“无常”的两个词语。
    2. (2) 赏析第①段中划线句,句中的“悄悄”、“偷偷”表现了母亲怎样的情感?
    3. (3) 文中两次出现“好好儿活”这个关键语句,联系课文,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①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4. (4) 作者以《秋天的怀念》为题,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和作用?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