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化学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3·和平模拟) 实验中,可以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类型选择相同的装置制取不同气体,根据下列图示回答问题:

    1. (1) 图中①的名称是
    2. (2) 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可以选择(用A~F填空)作为发生装置。该装置还可以用于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写出实验室用稀盐酸和大理石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制取得到的CO2气体中往往含有HCl杂质可以选用装置F除去,除杂时气体应从(填“a”或“b)端通入。
    3. (3) 以上装置中可同时用于实验室收集O2和CO2的是(A~F填空)。
  • 1. 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德国化学家Gerhard Ertl对CO在催化剂【Pt/Al2O3/Ba】表面进行的研究,催生了汽车尾气净化装置。下图为汽车尾气净化装置内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1 B . 参加反应的甲与丁的质量比为1:1 C . 该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D . 该装置的应用能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
  • 1. 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 (1) 在 ℃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2. (2) t2℃时,将甲溶液的状态由M点变为N点,可采用的方法是 (回答一种即可)。
    3. (3) 将t2℃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4. (4) t2℃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均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溶质质量由多到少的顺序为 

  • 1. 了解实验注意事项,规范操作,能更好完成实验。
    1. (1) 实验室药品的取用要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若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按最少量取用:液体取mL,固体只需
    2. (2) 给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3. (3) 夏敏用托盘天平称取食盐,见下图,所称食盐的质量为g,若食盐与砝码的位置放颠倒了,读数仍如图所示,则称取食盐的实际质量为g。要称取一定质量的食盐,正确称量时,若称取过程中指针偏右,应采取的措施是(填字母序号)。

      A.将螺母向左调   B.取下一部分砝码   C.向左盘添加氯化钠   D.将螺母向右调

    4. (4) 某同学用50mL量筒仰视量取47mL水,判断他所量取到的体积实际是(填大于、等于或小于)47mL。
  • 1. 试管是实验室中最常见的仪器,在不同的化学实验中试管口的朝向不同,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向试管中加入块状固体时,试管口朝向如图① B . 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朝向如图② C . 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试管口朝向如图③ D . 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朝向如图④
  • 1. 下列物质用途主要是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
    A . 氧气用于气焊 B . 铁制作成铁锅 C . 稀有气体作电光源 D . 氦气可用来填充探空气球
  •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只能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B . 催化剂一定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C . 工业上制氧气的原理是利用了空气中各组分的沸点不同 D . 氧气易溶于水,故鱼虾能在水中生存
  • 1. 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实验中一般不需要使用的仪器是(   )
    A . 试管 B . 水槽 C . 集气瓶 D . 分液漏斗
  • 1. 学习中我们了解到常用制取氧气的方法有如下图所示的三种。请回答问题。

    1. (1) 根据绿色化学的理念,你认为甲、乙、丙三种实验室制取氧气的途径中(填“甲”、“乙”或“丙”)途径更能体现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追求。
    2. (2) 同学们到实验室制取氧气,下列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一些装置,请回答有关问题。

      ①写出仪器的名称:a

      ②实验室用一种紫黑色固体制取氧气,选择装置A作为发生装置,老师提出A装置存在不足,原因是,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若用D收集氧气,验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填“集气瓶中”或“集气瓶口”),若用E收集氧气,当看到现象时,开始收集氧气。

      ③若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固体来制取氧气,可以选择的发生装置为(填序号),该反应属于(填基本反应类型)。

      ④小军同学选择A、D装置后立即装好药品开始制取氧气,发现将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集气瓶瓶口、瓶中、瓶底,都未见小木条复燃,可能的原因是发生装置漏气了,由此小军提醒其他同学,制取氧气前一定要先

  • 1. 下列措施不利于保护空气资源的是(   )
    A . 植树造林 B . 使用清洁能源 C . 露天焚烧垃圾 D . 加强大气质量监测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