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 /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本单元复习与测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

更新时间:2024-05-06 浏览次数:10 类型:单元试卷
一、选择题
  • 1. 被誉为“再造民国第一人”的是(   )
    A . 孙中山 B . 梁启超 C . 蔡元培 D . 蔡锷
  • 2. (22·期中) 下表为民国主要军阀势力概况表。从表格中可以得到的信息主要有 ( )

    派系

    代表人物

    控制区域

    支持者

    直系

    冯国璋、曹锟

    江苏、江西、湖北等省

    美国、英国

    皖系

    段祺瑞

    安徽、浙江、山东、福建等省

    日本

    奉系

    张作霖

    东北地区

    日本

    桂系

    陆荣廷

    广东、广西

    美国、英国

    滇系

    唐继尧

    云南、贵州

    美国、英国

    ①中国处于军阀割据的局面

    ②军阀依附帝国主义巩固自身利益

    ③中国由统一走向分裂

    ④军阀割据混战,导致民不聊生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③ D . ①④
  • 3. “在二次革命中,……英国银行直接向驻沪的中国海军舰只拨给‘善后大借款’的现款,……第二天革命党人进攻江南制造局时,驻上海的中国兵舰即发炮挫败了革命党人。革命党人在1913年也有外国朋友,……对革命党人最有力的帮助,是二次革命失败之后,日本在中国的海军舰只,护送革命党领导人到达安全地带。”上述材料表明( )
    A . 二次革命得到列强大力支持 B . 列强竭力维护在华侵略利益 C . 列强对二次革命持完全中立态度 D . 列强在二次革命中仅支持袁世凯
  • 4. 史学家常把1916年至1927年称为中华民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其主要依据是这一时期( )
    A . 帝制复辟 B . 东北易帜 C . 日本侵华 D . 军阀混战
  • 5. 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 他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 )
    A . 师夷长技 B . 自强求富 C . 三民主义 D . 民主科学
  • 6. (2023八上·长春期末)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后开始采用民国纪年,一位老人出生于民国23年,请问他出生于公元(  )
    A . 1933年 B . 1934年 C . 1935年 D . 1936年
  • 7. 下图所示革命形势,其爆发的地点是(   )

               辛亥革命形势图

    A . 京师 B . 武昌 C . 南昌 D . 广州
  • 8.  “在他们手里,军队变成了一己私有之物;地方被分割成私有的地盘……它比寻常的封建统治带有更多的动乱性和黑暗性。”材料描述的是( )
    A . 清末训练新式军队 B . 列强掀起瓜分狂潮 C . 袁世凯的独裁统治 D . 北洋军阀割据混战
  • 9. 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头枪声一响,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据此可知,辛亥革命( )
    A . 符合反帝反封建的时代诉求 B . 促进民主科学观念深入人心 C . 标志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D . 彻底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 10. (2023八上·巴中期末) 1913年春,欲北上组织内阁的同盟会会员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遇刺身亡。此事件引发了( )
    A . 二次革命 B . 戊戌变法 C . 广州起义 D . 武昌起义
  • 11. 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城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起义,夺去了军械库,进攻总督衙门。一夜之间,武昌全城被起义军占领。随后,汉阳、汉口的新军起义响应,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这次起义被称为(  )
    A . 黄花岗起义 B . 萍浏醴起义 C . 武昌起义 D . 广西起义
  • 12.  下图表格中的数据可以说( )

    农户

    1914—1918年

    减少1500多万户

    耕地

    1914—1918年

    减少2600多万亩

    荒地

    1914—1918年

    增加4900多万亩

    陆军

    1914—1919年

    增加92万多人

    军费

    1916—1918年

    增加5000多万元

    A . 军阀割据混战的原因 B . 护国战争的形势 C . 军阀割据混战的后果 D . 袁世凯复辟帝制
  • 13. 时代是艺术创作的背景和条件,如图是中国早期漫画家沈伯尘创作于1918年时的漫画,该作品( )

    A . 揭露了晚清政府的腐败 B . 描绘了二次革命的过程 C . 反映了军阀割据的危害 D . 说明了北伐战争的局限
  • 14. 某老师办公桌上翻开的书页如下。据此判断,他正在读的书籍是( )

    第七章 新生中国的领导人——袁世凯和孙中山

    ◎袁世凯如何在清皇室与革命者间周旋

    ◎笃信基督教的革命领袖孙中山

    ◎让中外人士倍感疑虑的总统职位大移交

    A . 《这个天国不太平》 B . 《传教士眼中的1911》 C . 《戊戌政变记》 D . 《社会主义在中国》
  • 15. 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这话意指辛亥革命( )
    A . 结束了封建帝制 B . 建立了中华民国 C . 传播了民主共和 D . 解放了人们思想
  • 16. (2023八上·龙岗期末) 据亲历武昌起义的赵师梅回忆,共进会领导人刘公在起义前曾命其制作铁血旗(如图所示),并说红底和黑九角星象征铁血( )

    A . 暴力起义,民族革命 B . 创立民国,民族独立 C . 国家统一,五族共和 D . 平均地权,人民解放
  • 17. “今所谓共和,徒存虚名,易名则帝制成矣。”这句话意在讽刺袁世凯( )
    A . 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 B . 修改总统选举法,意图复辟 C . 下令解散国民党 D . 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 18. “袁世凯时代,各省的督军还多多少少对中央保持着一点服从,还能给中央上缴一点钱粮税款,但是袁世凯死后,这种事情就没有了,中央政府从此政令难出都门。……所以就国家重建而言,袁世凯的失败意味着中国也输了。”由此可见,北洋军阀割据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后果是( )
    A . 军阀混战不休 B . 中央政府无力控制地方 C . 经济遭受严重破坏 D . 中央政府陷入财政困难
  • 19. 1918年,桂、滇各系军阀控制广州的非常国会,改组护法政府,孙中山被架空。1922年,陈炯明炮击总统府后,孙中山化装离粤,开始考虑与共产党合作的可能。由此可见,孙中山的思想转变( )
    A . 是国民大革命发展的结果 B . 有利于三民主义的提出 C . 源于曲折的革命经验总结 D . 促进共产主义思想传播
  • 20. (2024八上·大埔期末) 武昌起义后初期的军需、官饷和建设的款项亟缺,独立的各省大量发行军用钞票以应急。湖北军政府发行银圆票1种,湖南官私银行发行银圆票、银两票与铜票6种,广东银圆票、银毫与铜仙10种,各省总计不下百种。这种现象( )
    A . 解决了民国政府的财政危机 B . 完全断了清政府的经济来源 C . 为后来的军阀割据埋下隐患 D . 使货币出现严重的通货紧缩
  • 21. 如表是中国1914﹣1919年各项数据变化情况,导致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项目

    时间

    数据

    项目

    时间

    数据

    农户

    1914﹣1918年

    减少1500多万户

    陆军

    1914﹣1919年

    增加92万多人

    耕地

    1914﹣1918年

    减少2600多万亩

    军费

    1916﹣1918年

    增加5000多万元

    A . 清朝的腐朽统治 B . 太平天国运动 C . 北洋军阀割据混战 D . 工农武装割据
  • 22. “皇帝倒了,辫子剪了。”这八个字形象地说明了辛亥革命的两大历史功绩。其中“皇帝倒了”指的是(   )
    A . 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 . 破除了封建守旧思想 C . 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D . 开启了近代社会习俗的变革
  • 23.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全国的立法权属于临时参议院,参议院有权对临时大总统行使的重要权力,具有同意权和最后决定权。......临时大总统......行使职权时,须有国务员副署。”这些规定意在(  )
    A . 推行三权分立 B . 赋予民众政治权利 C . 防范袁世凯专权 D . 建立民主共和政体
  • 24. (2023八上·茂名期中) 自民国成立后,清末所称的“土货”“土产”大多开始改称为“国货”“国产”;劝业会也基本演变为国货展览会,其展品明确规定“以国货为限,出品人须为中华民国人”。这种现象反映出(    )
    A . 近代中国经济发展显著 B . 中国独立于世界市场之外 C . 国家民族意识不断增强 D . 经济大危机导致产品滞销
二、材料分析题
  • 2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材料二:武昌起义爆发时,孙中山正在美国向华侨募捐,筹备军费得到这一意外消息后,他立即绕道英、法,争取外交支持。12月25日,孙中山抵达上海。1912年1月1日,孙中山自上海乘火车赴南京。

    材料三:革命成功后,上海的报纸不无戏谑地罗列了革命前后的变化:“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台湾当局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

    1. (1) 材料一是哪一革命组织的政治纲领?孙中山后来把这一革命纲领阐发为什么思想?
    2. (2) 材料二中“孙中山自上海乘火车赴南京”,到达南京之后建立了哪一政府?颁布了什么法律?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这场革命的历史意义。
  • 2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勠此民贼,以拯吾民。

    ——孙中山《讨袁檄文》

    材料三:鸦片战争后,农副产品开始纳入世界市场,农民除受地主剥削外,还要受到西方资本主义的剥削。同时,条约所规定的巨额赔偿加重了清政府的财政负担,他们将战争的恶果转嫁到农民身上,给农民加上了更为沉重的新税。当时流行这样的民谣:“农民背上三把刀,徭役苦,租米重,利钱高”。而随着大量外国商品的涌入,手工业者大量破产而沦为通商口岸“猪仔馆”买卖人口的对象。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是什么?
    2. (2) 材料二中的“一人冠冕”指的是哪一事件?此文发表后,为“戮此民贼,以拯吾民”、维护共和制度,进行了哪场斗争?
    3. (3) 阅读材料三,结合材料中相互关联事件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