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

更新时间:2024-05-08 浏览次数:3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
  • 1. 下表是“1843年前后中英两国进口货物税率变化表”,导致表中税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货物

    旧税率%

    新税率%

    棉花

    24.19

    5.56

    棉纱

    13.38

    5.56

    斜纹布

    14.92

    5.56

    A . 通商口岸的开放 B . 小农经济的破产 C . 纺织工业的发展 D . 协定关税的影响
  • 2. 有人说,英法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的扩张”,给中国文化和人类文明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以下各项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
    A . 洗劫并焚毁圆明园 B . 获取大量赔款 C . 增加新的通商口岸 D . 开辟内河航线
  • 3. 太平天国提倡“剪辫蓄发”,认为当时人的发饰“坏先人之服冕,是使中国之人忘其根本也”。辛亥革命期间,革命党人认为“欲除满清之藩篱,必先去满清之形状”,提倡“剪辫易服”。二者均希望通过变革发饰( )
    A . 与西方文明相对接 B . 号召推翻清朝统治 C . 提倡民主自由思想 D . 表明各自宗教信仰
  • 4. 1882年底,英国商人比尔兹利在年度财务报告中写道:“统计结果表明,我们的航运公司今年亏损额达到了400万两白银,当然,法国的轮船公司也大致如此。照这样下去,我们将很快退出上海航运市场了——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李鸿章先生蒸蒸日上的轮船招商局。”这则材料反映了上海轮船招商局的创办( )
    A . 启动了中国迈向近代化的进程 B . 使近代中国开始走上了富强道路 C . 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D . 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入侵
  • 5. 《剑桥中国晚晴史》中说:“尽管维新运动没能达到它的政治目标,但它所引起的思想变化却对中国的社会文化有着长期和全国规模的影响。”材料认为戊戌变法( )
    A . 是一场失败的变革运动 B . 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C . 促进了中国的思想启蒙 D . 摧毁了腐朽的封建统治
  • 6. 民族主义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反对满洲贵族统治”,这不仅是因为清王朝是一个由满洲贵族“宰制于上”的封建专制政权,还因为它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避免中国被瓜分的命运,争取民族的独立、解放是民族主义的另一主要内容。这反映出三民主义( )
    A . 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 B . 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口号 C . 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D . 代表维新派的思想要求
  • 7. 许倬云认为,19世纪以后的一百多年,每次外来的侵侮,即引发内在的反应,一步一步寻求实质的船坚炮利,走向模仿西方的政治制度,再从民族国家的理念演变成孙中山提出的多元秩序。这一百多年来,中国近代化进程中思想主张演变的轨迹是( )
    A . 自强求富一民主科学—变法图强 B . 自强求富—变法图强—民主共和 C . 民主科学—民主共和—变法图强 D . 民主科学—变法图强—民主共和
  • 8. 叶圣陶曾在一则日记中写道:“课毕后阅读报纸……有云:武昌已为革命党所据,新军亦起而响应……从此而万恶之政府即已推倒,亦未可知也。”你认为日记所反映的重要事件是( )
    A . 黄花岗起义 B . 武昌起义 C . 北伐战争 D . 南昌起义
  • 9. (2023八上·苏州期中) 1915年末,袁世凯决定第二年登基。蔡锷与梁启超宣誓讨袁,一个用枪,一个用笔来捍卫共和。云南、贵州相继宣布独立。袁的两员大将段祺瑞和冯国璋均称病,婉拒就任征讨护国军的统帅。材料表明( )
    A . 复辟帝制不得人心 B . 军阀割据争抢地盘 C . 维新人士领导讨袁 D . 二次革命武装反袁
  • 10. 辛亥革命后,随着人们政治、社会地位的提高,更多的人对国事政事发生了兴趣,开始将集会、结社、选举等作为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出现了关心政治,追求民主、平等的社会心态。这说明辛亥革命(    )
    A . 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 B . 改变了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 C . 推动了民主共和观念的传播 D . 完成了反帝反封建革命任务
  • 11. 武昌起义后初期的军需、官饷和建设的款项亟缺,独立的各省大量发行军用钞票以应急。湖北军政府发行银圆票1种,湖南官私银行发行银圆票、银两票与铜票6种,广东银圆票、银毫与铜仙10种,各省总计不下百种。这种现象( )
    A . 解决了民国政府的财政危机 B . 完全断了清政府的经济来源 C . 为后来的军阀割据埋下隐患 D . 使货币出现严重的通货紧缩
  • 12. 在《新青年》的影响下,各地刊物像雨后春笋般纷纷出现。这些刊物宣传妇女解放、婚姻自由、家庭革命、民主科学,对当时的政治、思想、伦理、观念、文学、艺术等方面产生了深刻影响。这表明( )
    A . 马克思主义迅速传播 B . 新文化运动掀起思想解放的潮流 C . 妇女解放成为新风尚 D . 《新青年》成为运动的主要阵地
  • 13. (2020八上·宜兴期中)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代表顾维钧先生说:“我很失望!最高委员会无视中国人民的存在,出卖了作为战胜国的中国,我很愤怒!我很愤怒!你们凭什么?凭什么把中国的山东省送给日本人?中国人已经做到了仁至义尽,我想问问这份丧权辱国的和约,谁能接受?所以,我们拒绝签字!”这份“丧权辱国的和约”直接导致了(    )
    A . 五四运动的爆发 B .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C . 辛亥革命的爆发 D .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 14. 五四运动爆发后,有学者指出,“对五四运动中火烧赵家楼的学生第一要提起公诉,不公诉不足以维持民国初年刚建立的法治;第二要当庭特赦,不特赦不足以维护学生的爱国热情。”这一观点主要肯定了五四运动的( )
    A . 民主科学精神 B . 爱国主义精神 C . 民主法治精神 D . 民主革命精神
  • 15. (2023·广州模拟)  1920年8月俞秀松作为社会主义青年团书记,受共产党早期组织委派到上海厚生铁工厂做工,并给工人讲课。当时是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的李中,以“一师范(湖南第一师范)学生在江南造船厂打铁”。他们都参加了电灯厂、造船厂等单位最先发起成立的“上海机器工会”。这些事件的最终影响是(  )
    A . 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创造条件 B . 使知识分子认识到工人力量
    C . 马克思主义在工人中广泛传播 D . 掀起了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潮
  • 16. 据《中国共产党历史》载,1926年12月北伐军中担任政治工作的共产党员有1500人左右,在他们的宣传下,士兵加深了对“打倒军阀”的认识,因此作战非常勇敢。由此可知,这( )
    A . 确立了党对军队的领导 B . 丰富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C . 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 D . 打击了国民党的分裂活动
  • 17. 对下面统计表数据分析正确的是( )

    南京国民政府支出统计表

    时间

    军务

    债务

    建设

    总额(亿元)

    1928年

    49.7%

    33.3%

    0.6%

    4.9700

    1929年

    42.9%

    33.4%

    0.4%

    6.1875

    1930年

    43.8%

    39.0%

    0.2%

    7.1200

    A . 连年内战,烽火不断 B . 关税自主,债务减少 C . 经济发展,投资增加 D . 国家统一,军费减少
  • 18. “这是一次丰富多彩、可歌可泣的远征……红军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其军心士气和政治意志的坚强一如往昔。”宣告远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 )
    A . 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会师 B . 渡过金沙江跳出包围圈 C . 红军三大主力军会宁会师 D . 四渡赤水打乱敌人追剿
  • 19. 中国共产党各地早期组织创办了众多启发觉悟的刊物,如创刊于上海的《劳动界》,用短小、通俗的文章和生动的事例揭露中外资本家对工人的压迫。通过此类刊物,我们可以研究( )
    A .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B . 洋务运动的开展 C .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 . 辛亥革命的胜利
  • 20. (2019·重庆) 西安事变爆发后,有人主张将蒋介石“交付人民审判”,但中共中央认为应争取国民党亲英美派接受”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主张,为此制定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这表现出中国共产党(   )
    A . 消除了与国民党的矛盾 B . 以民族利益为重的伟大胸怀 C . 开始组建东北抗日联军 D . 努力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21. 1935年教联会发表《告学生书》:“同学因华北问题有辍学请愿之举,爱国热忱,良深钦佩……”这场学生请愿之举( )
    A . 提出了“还我青岛”等口号 B . 促进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潮到来 C . 促成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D . 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 22. 电影《八佰》取材于1937年的淞沪会战,讲述了被称作“八百壮士”的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第八十八师第五二四团的一个加强营,固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阻击日军的故事。淞沪会战的历史意义在于( )
    A . 是中国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开始 B . 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仗 C . 打破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迷梦 D . 它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 23. 国民政府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的秘书写道:“民国二十九年,住在延安窑洞里的毛泽东、朱德,最让人佩服之处,是他们的政治远见,他们知道在需要的时候打一场合适的仗……”这场“合适的仗”是指( )
    A . 百团大战 B . 平型关大捷 C . 淞沪会战 D . 台儿庄战役
  • 24. 对“重庆谈判”这一当时的最大新闻,国民党党报《中央日报》的报道少、短,通常安排在新闻版的右下方,例如《毛泽东昨抵渝》这条消息,还不如《我驻沪宪兵队开始执行任务》的消息突出。这反映了国民党( )
    A . “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B . 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C . 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D . “假和平,真内战”
  • 25. 电视剧《中原突围》反映的是人民解放军中原突围。1946年6月,国民党调集大量军队向中原解放区发动进攻。李先念等率中原军区5万余人,粉碎了国民党军一次又一次妄图消灭我军的阴谋,最终被迫英勇突围。这一战事意味着( )
    A . 国民党撕毁协议发动了全面内战 B . 国民党重点进攻解放区战略失败 C . 解放军开始了全面战略进攻作战 D . 解放战争即将进入战略决战阶段
  • 26. (2022九下·港南开学考) 解放战争期间,东北解放区有100多万农民参军,华北解放区有近100万农民参军;广大农民还积极参加民兵,民兵参战者200多万人,作战10多万次,共歼敌20多万人。出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 . 解放战争顺应民意 B .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C . 国民党的黑暗统治 D . 共产党的宣传动员
  • 27. 解放战争初期,解放区军民面对国民党军队的疯狂进攻和敌强我弱的实际情况,毛泽东提出的著名论断是( )
    A .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 . “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 C .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D .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 28. 下表为“一战”前后中国农商部注册工业公司变化情况表。据此可知,当时( )

    时间

    注册工业公司数量(个)

    资本总额(元)

    1914年8月前

    146

    41148205

    1914年8月至1920年

    272

    117434500

    A . 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B . 北洋政府的统治阻碍了经济发展 C . 抗日救亡运动出现高潮 D . 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加深
  • 29. 清末,127所高等专门学校中有理、工、农、医类学校23所,学生2195人,占全部专科学生总数的9.2%。1915年,94所专科学校中有工、农、医类学校29所,学生4763人,占学生总数的19.8%。这反映出( )
    A . 新文化运动成果丰硕 B . 专科学校分布科学合理 C . 全国学制得到了统一 D . 近代新式教育逐渐发展
  • 30. 它是江苏一座江南园林式建筑,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是为纪念中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而建。它里面的展示材料共分“出生成长”“实业救国”“教育兴国”“社会事业”“纪念研究”五个部分。这里,“它”可能是( )
    A . 张之洞祠堂 B . 张謇纪念馆 C . 张自忠故居 D . 张学良公馆
二、综合题(共3小题,31题14分,32题12分,33题14分,共40分)
  • 31.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屈辱史,也是一部中华儿女的血泪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传统的农历纪年法是以10天干配对12地支形成的,60年一轮环。“庚子”年是农历纪年法的一个轮年。1840年庚子年,西方列强敲开了古老封闭的清王朝大门,是我国近代屈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1900年庚子年,八国联军扩大对中国的侵略,进犯北京,导致中华民族几乎亡国灭种,这场动荡被称为“庚子国难”。

    材料二  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注:鸦片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的一壁。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

    ——梁启超

    请回答:

    1. (1) 依据材料一指出1840年“敲开了古老封闭的清王朝大门”的西方列强是哪一列强?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说“这场战争(注:鸦片战争)是一块界碑”?
    2. (2) 依据材料一指出,“八国联军扩大对中国的侵略”的直接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说八国联军侵华“导致中华民族几乎亡国灭种”?
    3. (3)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什么梁启超认为“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
    4. (4) 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怎样才能避免历史悲剧重演?
  • 32. 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强调,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兴中会。随后,民主革命团体纷纷出现,在孙中山推动下,1905年8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骨干聚集日本东京,成立了统一的革命组织……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这一组织的革命纲领阐发为三大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

    材料二  辛亥革命不仅推翻了清政府,扫除了中国争取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道路上的巨大障碍,而且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中国历史上从来不曾有过的共和政体,这无疑是一个巨大进步。

    ——《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司法独立等。

    材料四  新修订的《中华民国约法》规定:“大总统为国之元首,总揽统治权。”袁世凯继而又修改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任期改为10年,可无限期连任,可指定继承人。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统一的革命组织”的名称是什么?孙中山阐发的三大主义是什么?
    2. (2) 依据材料二,归纳辛亥革命的历史贡献。
    3. (3) 依据材料三,指出“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出自哪一历史文献?它体现了哪些政治原则?
    4. (4) 依据材料四,指出新修订这两部法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 33.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历经抉择,保家卫国,铁肩担道义,热血筑中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根据中共中央的预定计划,(起义部队)迅速撤离南昌,直奔广东潮汕地区,进军广州,恢复广东革命根据地。10月初,西进部队和留守潮汕的部队遭到优势敌军的围攻,终于失败。保存下来的部队,一部分转移到海陆丰地区,同当地农民武装汇合;另一部分在朱德、陈毅的率领下,经赣南、粤北进入湖南,开展游击战争。

    ——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材料二  “我们应该拒绝那种冒险的没有胜利把握的战斗。因此红军必须经常地转移作战地区,有时向东,有时向西,有时走大路,有时走小路,有时走老路,有时走新路,而唯一的目的,是为了在有利条件下,求得作战的胜利。”

    ——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告全体红军指战员书》(1935年2月)

    材料三  三  取消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

    四  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

    ………

    ——《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备注: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该宣言)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的“起义”是指什么事件?该事件具有什么历史意义?该事件后,中国共产党选择了哪一革命道路?
    2. (2) 材料二中所述作战策略具有什么特点?这一战略的出现与哪次会议相关?该会议主要内容是什么?
    3. (3) 材料三中的文件之所以能够被国民党认可并发布主要是因为哪一事件的和平解决?宣言中,共产党做出了哪些让步?请说明该文件发表的意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