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1月期末生物试题

日期: 2024-05-31 高二上学期生物

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14题,每题2分,共28分。

试题详情
 培养基是指由不同营养物质组合配制而成的,供微生物、植物细胞或动物细胞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下列关于培养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微生物在培养前要先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处理再接种
B、 体外培养杂交瘤细胞时,培养基加入血清后需湿热灭菌以确保无菌
C、 配制植物组培的培养基时,用等量葡萄糖代替蔗糖会影响细胞的分裂分化
D、 分离并纯化硝化细菌时,培养基中无需添加碳源,但需添加氮源
试题详情
 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利用发酵技术,在鲜奶中加入乳酸菌可制成乳酸制品
B、 在腐乳制作过程中,毛霉将蛋白质分解产生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
C、 乙醇既是果酒发酵的产物,也是果醋发酵的底物,又可以抑制杂菌繁殖
D、 在啤酒生产的主发酵阶段和后发酵阶段,需将温度保持在酵母菌的最适生长温度
试题详情
 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年龄组成,可预测种群未来的数量变化
B、 用样方法、标志重捕法可精确地计算出某种群的个体数量
C、 与呈“S”形增长的种群相比,呈“J”形增长的种群达到K值所用时间较短
D、 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均匀分布、随机分布均属于种群的特征
试题详情
 植物细胞工程技术包括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和体细胞杂交技术,在快速繁殖、农作物育种及提高农作物产量等方面具有广泛应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可以利用植物组织培养脱分化所得到的胚状体等为材料制备人工种子
B、 植物组织培养时,在接种前对外植体进行灭菌处理可减少污染
C、 进行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实验,不必考虑亲本细胞的生殖隔离问题
D、 植物组织培养一般先诱导生根后诱导生芽
试题详情
 科研人员在制备杂交瘤细胞的基础上,获得了能够产生双特异性抗体(BsAb)的双杂交瘤细胞。BsAb可以同时结合两种抗原,拓展了抗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单克隆抗体的临床应用范围,其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制备双杂交瘤细胞所依据的原理是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
B、 BsAb能与T细胞表面抗原CD3结合,激活T细胞发挥体液免疫
C、 若利用培养液体外培养杂交瘤细胞,需要定期添加新的培养液
D、 一种抗原部分结构改变后可能会出现原双特异性抗体中一种单抗失效
试题详情
 目前发现的双胞胎有同卵双胞胎、异卵双胞胎和“半同卵双胞胎”。1对“半同卵小姐弟双胞胎”形成过程如图所示,图3中染色单体分离后分别移向细胞的三个不同方向,从而分裂成a、b、c三个细胞,染色体全部来自父系的“合子”致死。其中两个细胞发育成姐弟二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受精卵发育为桑葚胚的过程是在透明带内完成的,孵化后进入囊胚期阶段
B、 排卵是指卵泡从卵巢中排出,图中卵子发育到减数分裂Ⅱ的中期
C、 若细胞a的染色体组成为MP1 , 则细胞b的染色体组成为MP2
D、 这对双胞胎来源于母亲的染色体相同,来源于父亲的染色体不一定不同
试题详情
 紫花蓿(2n=32)是应用较为广泛的豆科牧草,但易造成家畜鼓胀病。百脉根(2n=12)富含单宁,单宁可与植物蛋白质结合,不会引起家畜采食后鼓胀。科研人员利用野生型清水紫花苜蓿和里奥百脉根为材料培育抗鼓胀病苜蓿新品种。研究流程如图(注:IOA可抑制植物细胞呼吸第一阶段,R-6G可阻止线粒体的呼吸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将两种细胞分别置于较高渗透压环境下,有利于去除细胞壁获得两种植物的原生质体
B、 ②过程需要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种愈伤组织
C、 ③过程需要在有光照、植物激素的作用才才能再分化形成完整植株
D、 ②过程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最多有88条,③过程产生的再生植株是可育的多倍体
试题详情
 下图为中枢神经元之间的一种连接方式,图中各结构均正常,且均为兴奋性神经元,M和N为连接神经元表面上的电流计;图乙为某神经元膜电位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有6个突触
B、 刺激A点,M和N都将发生相反的两次偏转
C、 阻滞Na+内流会直接影响膜内负电位的形成
D、 若适当增加膜外Na+浓度,则图乙中be的峰值会减小
试题详情
 为研究短日照诱导苍耳开花的原理,研究者将5株苍耳相互嫁接在一起(如图所示),使其中一株的一片叶接受适宜的短日照诱导,其他植株均处在长日照条件下,最后所有植株都能开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苍耳感受光信号的物质是光敏色素,主要分布在叶细胞膜上
B、 短日照条件下,苍耳产生了诱导开花的物质
C、 光敏色素是色素一蛋白复合体,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D、 影响开花的物质不可以从嫁接部位传递给其他植株
试题详情
 研究发现位于下丘脑的PO/AH区存在着冷敏神经元和热敏神经元,图甲表示感染某种病原体后,机体发热不同时期的体温和调定点的变化过程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图中Ⅱ段,体温调定点升高,但机体产热量等于散热量
B、 图中Ⅲ段,汗腺分泌量增大,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分泌量增加
C、 人体在发热初期但未达到新调定点时,此时人体会觉得较热
D、 甲状腺细胞分泌的激素作用于体内几乎所有的细胞,以增加机体的产热量
试题详情
 下列关于内环境和稳态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内环境成分中含有血浆蛋白、葡萄糖、CO2、神经递质等物质
B、 细胞内液占体液的2/3,细胞外液占体液的1/3
C、 维持内环境的稳态离不开体内细胞的参与
D、 心肌细胞代谢活动所需的氧气和营养物质直接来自血浆
试题详情
 下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其中字母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序号①~⑤和⑦表示CO2的排出量或吸收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大气中的CO2由于许多因素的影响其含量夏季高于冬季
B、 达到碳中和时④=①+②+③+⑤
C、 碳达峰是CO2排放量达历史最高后经平台期保持稳定的过程
D、 在正常演替过程中,生产者固定CO2量大于整个生物群落排放CO2
试题详情
 化感作用指植物通过分泌化学物质对其他植物产生影响。制备入侵植物薇甘菊及本地物种葛藤和鸡矢藤的叶片水提液(供体),分别处理三种植物幼苗(受体),然后计算化感作用效应指数R(R=处理组干重/空白对照组干重-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植物产生赤霉素促进植株增高不属于化感作用
B、 葛藤对其他物种生长均表现为促进
C、 入侵植物薇甘菊易形成集群分布
D、 化感作用存在于植物种间和种内,是引起群落演替的因素之一
试题详情
 下图1为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所反映出的能量流动情况,图中的箭头符号为能量的流动方向,单位为kcal/(m3·年);图2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其中I、II、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E1、E2代表能量的形式;图3为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的图解。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A、 图1中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时,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
B、 按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分析,图2是能量流动的渠道,其中还缺少分解者
C、 据图1可知,在入射的太阳能中,生产者只利用了其中的1%左右
D、 图3中若猫头鹰的能量1/2来自B,1/2来自D,B的能量2/3来自A,1/3来自C,猫头鹰增重6kg,至少消耗A为550kg

多选择题:本部分包括5题,共计15分。

试题详情
 胚胎工程的发展,实现了优良家畜的大量繁殖。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试题详情
 小鼠胚胎干细胞经定向诱导可获得多种功能细胞、制备流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试题详情
 金丝楸是珍贵的古老树种,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但它在自然状态下很难通过种子繁殖。为尽快推广种植,可以通过相关技术获得优质苗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试题详情
 深度睡眠调节过程中,睡眠中枢谷氨酸能神经元(BF)释放的腺苷与觉醒神经元细胞膜上的A受体结合,可促进K+通道开放,腺苷还可以通过A受体激活睡眠相关神经元来促进睡眠。图1为腺苷合成及转运示意图,图2是能高特异性、高灵敏度地记录正常睡眠-觉醒周期中BF胞外腺苷水平变化的传感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试题详情
 水体富营养化是全球性的水环境问题,科学家研制出生态浮床以进行缓解,如下图所示,以下关于生态浮床的作用说法错误的是(    )

非选择题:本部分包括5题,共计57分。

试题详情
 实验一:灰霉病菌感染使作物减产,因化学防治措施会引起诸多副作用,科研人员以黄瓜灰霉病菌为指示菌对BA-KA4解淀粉芽孢杆菌的防治效果进行了研究。
试题详情
 I.供体细胞的分化状态和表观遗传修饰模式是影响体细胞核移植胚胎发育的重要因素。为研究供体细胞RNAmA修饰(即RNA某位点的甲基化)水平对猪核移植胚胎发育的影响,研究者进行系列实验。
试题详情
 Ⅰ.B细胞是参与执行特异性体液免疫的免疫细胞,其通过表面BCR-Igα/β复受体和BCR辅助受体(CD21)识别摄取抗原后,经抗原加工以抗原肽-MHCTI复合物的形式表达于B细胞表面,供辅助性T细胞(Th细胞)识别,进而Th细胞也能对B细胞有激活作用,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试题详情
 癌症的免疫疗法通过重新激活抗肿瘤的免疫细胞,克服肿瘤的免疫逃逸,在癌症治疗方法中取得越来越突出地位,科研人员在不断研究中发现多种免疫治疗方法的结合是提高治疗效果的途径之一。

    

试题详情
 生态浮床应用无土栽培的原理,把具有净水、观赏及经济价值的高等水生植物或经改良驯化后的陆生植物移栽到富营养化水体的水面种植,吸收水体中有害物质,抑制藻类繁殖,可起到提高水体透明度、净化水体的作用,从而恢复水体生态功能。下图1是某人工生态系统内的生态浮床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