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娄底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学试题

日期: 2024-06-09 高三上学期生物

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试题详情
肺炎支原体是常见的呼吸道病原体,它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每年秋冬季高发,儿童和青少年易感,患者宜清淡饮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肺炎支原体和酵母菌都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B、 肺炎支原体和酵母菌都能通过细胞呼吸氧化供能
C、 能用肺炎支原体显微观察细胞分裂时染色体的周期性变化
D、 长期使用抗生素是诱发支原体产生耐药性变异的主要原因
试题详情
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有很多,如含水量、氧气浓度、二氧化碳浓度、温度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中耕松土对根系吸收矿质元素有利
B、 种子低氧储藏可以降低有机物损耗
C、 利用酵母菌酿酒时,应一直保持密闭
D、 夜间适当降低温度可使大棚蔬菜增产
试题详情
关于细胞的全能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将蝌蚪肠上皮细胞单独培养能获得新的个体
B、 胡萝卜的韧皮部发育成植株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C、 已分化的动物细胞的全能性表达受限制与基因丢失有关
D、 用动物胚胎干细胞培育出神经元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试题详情
果蝇的某些性状在雌、雄果蝇中出现的比例有很大差异,摩尔根最早观察到果蝇眼色性状遗传与性别相关联。果蝇的X、Y染色体有同源区段和非同源区段,刚毛和截毛这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为探究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特点,某研究小组利用果蝇进行三组杂交实验:

实验1:刚毛(♀)×截毛(♂)→F1:全为刚毛

实验2:截毛(♀)×刚毛(♂)→F1:截毛(♀)∶刚毛(♂)=1∶1

实验3:截毛(♀)×刚毛(♂)→F1:刚毛(♀)∶截毛(♂)=1∶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只考虑刚毛和截毛,该果蝇种群的基因型为5种
B、 实验2和3中的亲本刚毛雄果蝇都为杂合子
C、 两只刚毛果蝇交配后代中不能出现截毛雌果蝇
D、 实验1中F1雌雄果蝇自由交配后代中刚毛雌果蝇占1/4
试题详情
表观遗传调控遗传机制通过改变基因表达活性达到和改编基因序则类似的结果,给人类疾病治疗带来了新的契机。DNA解螺旋化与和DNA紧密有序结合的组蛋白密切和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组蛋白修饰使DNA复制出现差错导致表达的蛋白质发生变化
B、 组蛋白修饰会影响基因的表达导致生物表型的改变不能遗传
C、 发生组蛋白修饰后基因的碱基序列会发生改变导致基因突变
D、 胰岛B细胞中组蛋白修饰可能引起基因表达改变而诱发糖尿病
试题详情
正常复眼的果蝇与棒眼果蝇的X染色体部分区段有一定区别。下图为正常眼果蝇(左)和棒眼果蝇(右)的X染色体相关区段分析图。X染色体上的16A区段对复眼中小眼数量有一定的影响,两者对应关系如图2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图1                                                                        图2

A、 果蝇的棒眼是由X染色体上的片段16A区段重复造成的
B、 图中的果蝇的棒状眼也可能发生基因突变成为正常复眼
C、 果蝇X染色体16A区段具有抑制复眼中小眼数量的作用
D、 正常眼雌果蝇和棒眼雄果蝇杂交,可根据后代眼形判断性别
试题详情
神经系统的活动是各种各样简单或复杂的反射活动,反射弧的结构也有简有繁。下图为人体膝跳反射的反射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感受器分布于伸肌中,效应器分布在屈肌中
B、 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兴奋,会导致屈肌舒张
C、 膝跳反射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
D、 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膝跳反射不完成
试题详情
糖原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死亡、截肢、失明、功能衰竭和心力衰竭的重要原因,具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风疹病毒可直接损伤胰岛B细胞,启动自身免疫反应进一步损伤胰岛B细胞,营养过剩、体力活动不足是导致2型糖尿病发生风险增高的重要环境因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人体内有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等多种激素共同参与调节血糖浓度
B、 血糖浓度升高时,葡萄糖、神经递质可能影响胰岛B细胞分泌活动
C、 长明高糖饮食导致的血糖浓度持续偏高,可能诱发糖尿病,患者的尿量会增加
D、 风疹病毒和营养过剩诱发的糖尿病都可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
试题详情
除海南、西藏以外,绿盲蝽在中国其他各地均有分布,主要在长江流域地区和黄河流域地区为害。寄主包括棉花、苜蓿、枣、葡萄、樱桃、苹果、桃、梨等主要作物。下图为喷施杀虫剂控制绿盲蝽数量后一段时间,甜菜夜蛾(与绿盲蝽存在种间竞争关系,也是危害农作物的害虫)幼虫的数量统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注:图中时间为喷施杀虫剂后的天数,数据为每1600片叶子上的甜菜夜蛾幼虫数,对照组不做处理

A、 绿盲蝽种群的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
B、 调查绿盲蝽虫卵的密度需要注意在密集处取样
C、 据图可知,喷施杀虫剂防治害虫可能会导致次级虫害爆发
D、 引入绿盲蝽的天敌防治可使其数量保持在较低水平
试题详情
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和退耕还林工作,旨在保护环境、改善生态、促进可持续发展。如图是淮河流域伏牛山区某地“退耕还林”过程中的群落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与另一种演替模式相比,该演替速度慢,趋向形成新群落
B、 与草丛群落相比,灌木丛群落中每个植物种群的密度都在增大
C、 在弃耕地群落演替成阔叶林群落过程中,其物种构成不断地变化
D、 没有人类过度的干扰和其他生物的显著影响,生物群落不发生变化
试题详情
为了加快名贵花卉和珍稀植物的繁殖速度,植物组织培养是一种重要途径。关于植物组织培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植物激素的种类和比例会影响愈伤组织的发育方间
B、 植物组织培养后期需进行光照培养以利于叶绿素形成
C、 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子代与亲代在性状上有高度一致性
D、 以茎尖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可培育抗病毒植株
试题详情
据统计,日前我国试管婴儿的成功率已经达到50%左右,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在人类遗传学上,可以利用试管婴儿技术(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解决不孕不育问题,甚至可以通过筛选胚胎等方法避免遗传病患儿出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试管婴儿的培育过程涉及细胞核移植、体外受精等技术
B、 使用性激素来促使母体超数排卵获得更多的卵母细胞
C、 采集到的精子在体外受精之前要在体外进行获能处理
D、 试管婴儿的早期胚胎发育经历了由桑葚胚→原肠胚→囊胚

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得2分,选错0分。)

试题详情
我国科学家通过刺激雌鼠甲的卵细胞有丝分裂,培养了卵生胚胎干细胞,然后修改了该细胞的基因,使这些细胞具备精子的功能,最后将这些细胞注入雌鼠乙的卵细胞,由此产生了一批具有两个“母亲”的小鼠(注:小鼠体细胞有20对染色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试题详情
猴痘是一种由猴痘病毒(MPXV)感染所致的人畜共患病毒性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下图所示为人体对猴痘病毒的部分免疫过程,①~⑧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a、b代表不同的物质。可通过给易感人群接种疫苗的方法预防猴痘的传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试题详情
某地创新发展“稻+虾”综合种养的立体生态农业,实现“一田两用、一季双收”,助力群众经济收入。小龙虾的主要食物是稻田中的杂草,但也食用水稻幼苗,有挖洞筑巢的习性,且在稻田中会将土壤里的种子翻出、破环幼芽生长。农业技术人员建立稻虾共作的田间工程(如下图)、通过挖掘环形沟环绕稻田,为小龙虾据供繁殖和栖息环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试题详情
发酵辣椒酱一般是利用附着在辣椒表面的微生物进行自然发酵而成的,味美可口,健胃消食,在贵州、湖南、湖北、四川、江西等地家庭广泛制作。湖南发酵辣椒酱工业化生产一般工艺流程为:原料→去蒂→入池腌制(按一层辣椒一层盐腌制,并不时用水泵将下层盐水抽出从表面淋下)→存放发酵(最好是满池存放,表面用膜覆盖密封)→出池清洗→磨酱→拌料调味→灌装→高温杀菌→成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非选择题(共5大题,共60分。

试题详情
研究重金属对植物毒害作用机制,阐明重金属对植物伤害效应及伤害机理,为选择耐性植物和超积累植物用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提供理论依据和有效途径。研究发现,当植物受到重金属胁迫时,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叶绿体内光合酶含量降低,叶片气孔关闭,导致植物光合作用强度降低。回答下列问题:
试题详情
水稻是雌雄同株两性花的植物,花非常小且密集,导致杂交育种工作繁琐复杂。三系法杂交水稻是我国研究应用最早的杂交水稻,由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三种水稻培育而成,如下图所示。水稻的花粉是杏可育受细胞质基因(N、S)和细胞核基因(R、r)共同控制,其中N和R表示可育基因,S和r表示不育基因。这四种基因中,R抑制S的表达,仅含有S和r基因的水稻表现为雄性不育,其余基因型均表现为雄性可育。回答下列问题:

试题详情
油菜素内酯(BR)作为一种新型植物激素,广泛存在于植物界,对植物生长发育有着多方面的调节作用。用放射性碳标记的IAA处理主根,检测BR对生长素运输的影响,实验方法及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试题详情
仰天湖大草原位于郴州南岭北麓骑田岭山系之巅中枢地段,仰天湖为第四纪冰川期馈赠的一个死火山口,四周是茂盛的次原始森林,像一道天然屏障将牧场围成一个世外桃源。一度因过度开发和放牧,导致草场损毁、土地沙化流失。通过实施禁牧封育、生态修复等措施,仰天湖水面面积由20多亩增至近70亩,草原覆盖率由64%提高至91%。回答下列问题:
试题详情
野生玉米“大刍草”经过9000多年人工驯化,被改造成现代玉米。我国中科院科学家经过不懈努力,从野生玉米中成功找回玉米人工驯化过程中丢失的一个控制高蛋白含量的优良基因THP9,克隆出来并将此高蛋白基因转移到玉米细胞内,获得了转基因高蛋白玉米新品种。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若科研人员需将THP9基囚整合到质粒上(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EcoR I

BamH I

Kpn I

Mfe I

Hind III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