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学期期初测试题(一)

日期: 2024-05-31 八年级下学期历史

选择题

试题详情
1902年,北京城一茶馆里有四位老汉在聊天。张老木说:“我看过谭嗣同赴法场”,李老金说:“我参加过义和团”,王老德说:“我家现住在东交民巷”,赵老刚说:“我在总理衙门当过差”。他们中有一个在说谎。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说谎的人是(    )
A、 王老德
B、 李老金
C、 张老木
D、 赵老刚
试题详情
张帅同学参观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的革命遗址,他去的地方是(    )
A、 浏阳
B、 广州
C、 安庆
D、 镇南关
试题详情
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不遗余力。以下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对应正确的是( )
A、 邓世昌——收复新疆
B、 左宗棠——黄海海战
C、 康有为——戊戌变法
D、 谭嗣同——辛亥革命
试题详情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的是( ) 
A、 鸦片战争
B、 北伐战争
C、 抗日战争
D、 解放战争
试题详情
 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的会议是( ) 
A、 八七会议
B、 古田会议
C、 遵义会议
D、 中共七大
试题详情
 为实现皇帝梦,接受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以换取日本的支持的 是( ) 
A、 孙中山
B、 张作霖
C、 冯国璋
D、 袁世凯
试题详情
 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 信念的是( ) 
A、 平型关大捷
B、 百团大战
C、 台儿庄战役
D、 豫湘桂战役
试题详情
 1926 年,广州国民政府决定北伐,以推翻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 全国。任北伐军总司令的是( ) 
A、 周恩来
B、 孙中山
C、 蒋介石
D、 叶挺
试题详情
 毅然回到家乡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的是( ) 
A、 侯德榜
B、 张謇
C、 卢作孚
D、 荣德生
试题详情
“1919 年 5 月 4 日,北京 3000 多名学生汇集在天安门前,发表宣言,揭露帝国主义列强的 侵略行径,并举行示威游行。”这一运动的直接原因是( ) 
A、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
B、 北洋政府逮捕爱国学生
C、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D、 中国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试题详情
 这次会战持续 3 个月,毙伤日军 4 万多人,打破了日本 3 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 人民的斗志。该会战是( ) 
A、 武汉会战
B、 淞沪会战
C、 长沙会战
D、 枣宜会战
试题详情
 1945 年 8 日,蒋介石电邀毛泽东到重庆面商国家大计的目的是( ) 
A、 讨论建设新中国
B、 讨论日本投降签字协议
C、 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
D、 继续准备国共合作
试题详情
 中国共产党就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是在( ) 
A、 中共一大
B、 中共二大
C、 中共三大
D、 中共四大
试题详情
在 20 世纪初的《新青年》杂志上,文学革命派与守旧派唇枪舌剑,争论不已,

新文化运动也因此风生水起,波澜壮阔。《新青年》的创办者是( )

A、 鲁迅
B、 李大钊
C、 胡适
D、 陈独秀
试题详情
统计数据是一种研究和解释相关史事的重要史料。对下面统计表中信息描述 最准确的是( )

农户

1914-1918 年

减少 1500 多万户

耕地

1914-1918 年

减少 26000 多万亩

荒地

1914-1918 年

增加 49000 多万亩

陆军

1914-1919 年

增加 92 万多人

军费

1916-1918 年

增加 5000 多万元

A、 军阀混战对社会造成严重后果
B、 民国时期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C、 北洋政府统治时期战争频繁
D、 各派军阀争夺地盘出卖国家利益
试题详情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说:“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 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认为要推行维新 变法,从根本上说要改革( )
A、 教育制度
B、 政治制度
C、 文化制度
D、 科举制度
试题详情
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前第二条内言明开关俾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 ”这里“秉公议定 ”的结果是( )
A、 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
B、 英国在中国实现关税自主
C、 打破中英贸易关税壁垒
D、 中英之间实现了关税平等
试题详情
1869 年,福州船政局第一艘轮船下水;1874 年,清廷向福州船政局发出谕旨,提出新的造船要求:“铁甲船必不可少,即使议购有成,将来仍应鸠工自造。”这反映当时( )
A、 自强求富初步实现
B、 官督商办成效凸显
C、 政府重视海防建设
D、 海军衙门指挥得当
试题详情
清末郑观应在一首诗中写道:“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 ”这首诗描绘的是下图所示战争中的( )

A、 丰岛海战
B、 黄海海战
C、 牙山战役
D、 平壤战役
试题详情
有学者这样评述:“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新生的资产阶级的首次登台表演, 虽然结局惨烈,却是一个重要转折点,具有堪称划时代的意义。”这里的“划 时代的意义 ”主要是指( )
A、 中国由此开始进入近代社会
B、 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C、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D、 中国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材料分析题

试题详情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

材料二  毛泽东曾对一位外国来访者说:“1927年,他(蒋介石)把我们像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当时国外的许多人也没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

材料三  据统计,中央红军长征路上一共368天,共翻越了18条山脉,其中5条山脉终年积雪;渡过了24条河流,穿越了11个省;从瑞金出发时有8.6万人,到达陕北时,仅剩6500人,平均每行进1公里,就有3至4名战士壮烈牺牲……

材料四  李济深致国民政府电文:“陕变事起……主张一致对外……不图讨伐令忽然而下,值兹征邻压境,国家民族危在旦夕,方谋解救之不暇,何忍再为萁豆之煎?况汉卿通电各项主张,多为国人所同情者,屡陈不纳,迫以兵谏,绝不宜叛逆目之。”

材料五  1937年日本悍然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企图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中国军队奋起反抗,中国各派政治势力立即行动起来,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

试题详情
近代以来,中国为实现强国之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无数中国人的梦想构成了中国梦。某校八年级同学开展了“中华民族追梦之路”为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碎梦]

材料一: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一步,英国兵轮鼓浪而来……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追梦]

材料二:一组先进中国人挽救民族危亡的梦想。

孙中山的梦想: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康有为的梦想:近采(采纳、学习)日本,十年而霸图定矣。

张謇的梦想:救国为目前之急,而其根本则在实业。

[圆梦]

材料三:追求民族的独立与解放的梦想,萦绕着中国共产党人。

试题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兴办近代军事工业,就是为了建立新式海陆军。19世纪60年代湘军、淮军普遍改用洋枪洋炮装备,采用洋操训练,成为新式陆军。19世纪七八十年代,洋务派又筹建新式海军。’

材料二: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它使中国两千多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分水岭,尽管它的结局是悲剧性的。”

材料三:1915-1916年的中国,政治及思想界之沉闷、彷徨,已到了足以压垮人的地步。《新青年》慢慢发展出一条新路,认为解决当时中国的政治不能只靠政治,要靠文艺、伦理、思想方面的变革。

试题详情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诸君要知道,中国的革命(辛亥革命),有了十三年,现在得到的结果,只有民国之年号,没有民国之事实。所以,今天在这地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孙中山

【材料二】北伐初期,国民政府制定了“打倒吴佩孚,联络孙传芳,不理张作霖”的策略,实行各个击破的战略,分化了敌人的势力。

【材料三】在北伐进军的过程中,共产党人在军队政治工作和发动工农群众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苏联军事顾问的帮助和苏联提供的物资支援也起了重要作用。北伐战争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是国共两党合作结出的硕果。

——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有改动

【材料四】1927年3月,蒋介石来到上海,与帝国主义列强、江浙财阀和上海流氓头子,举行一系列会谈。蒋介石还与汪精卫密谈“分共”。经过一系列活动,蒋介石完成了发动反革命政变的准备。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