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生物学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一上·荆州期末) DNA 条形码(DNA Barcode)技术是一种利用一个或者多个特定的一小段 DNA 进行物种鉴定的技术。如图中药材DNA 条形码就是中药材的基因身份证。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从中药材细胞中提取的DNA分子都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B . 中药材遗传信息的“条形码”是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C . 不同种类中药材细胞的DNA 分子不同,不同DNA分子的彻底水解产物不同 D . DNA分子和ATP分子中都含有腺嘌呤、脱氧核糖和磷酸基团
  • 1.  玉米籽粒中的紫色和黄色由一对遗传因子控制。将纯合的紫粒玉米与纯合的黄粒玉米间行种植。收获时,发现紫粒玉米的果穗上只有紫色籽粒,黄粒玉米的果穗上却结有紫色和黄色籽粒。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 紫色为隐性性状 B . 黄色为显性性状 C . 子代黄粒玉米都是纯合子 D . 子代紫粒玉米都是杂合子
  • 1.  粳稻(WW)与糯稻(ww)杂交,F1都是粳稻.纯种粳稻的花粉经碘染色后呈蓝黑色,纯种糯稻的花粉经碘染色后呈红褐色.F1的花粉粒经碘染色后(  )
    A . 3/4呈蓝色,1/4呈红褐色 B . 1/2呈蓝黑色,1/2呈红褐色 C . 都呈蓝黑色 D . 都呈红褐色
  • 1.  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的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存在着同源区段(Ⅱ)和非同源区段(I、Ⅲ),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段(Ⅲ)上的致病基因控制的,则该病无显隐性之分 B . 在减数分裂Ⅰ的前期,能发生互换的是同源区段(Ⅱ) C . 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段(Ⅰ)上的显性基因控制,则女性患者的女儿一定患病 D . 若A、a是位于同源区段(Ⅱ)上的等位基因,则在群体中相应的基因型有7种
  • 1.  番茄的紫茎和绿茎分别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将纯合的紫茎与绿茎杂交,下列会导致子二代不符合3:1性状分离比的情况的是(    )
    A . 决定紫茎的基因相对于绿茎的基因为完全显性 B . F1紫茎个体产生的相同种类的雌配子与雄配子 C . 统计时子二代为AA、Aa、aa的个体存活率不相等 D . 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均等
  • 1.  下列关于“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与赫尔希和蔡斯“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格里菲思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R型菌能转化为S型菌,其实质是基因突变 B . 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向细胞提取物添加酶利用了加法原理 C . 赫尔希和蔡斯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用了同位素标记法 D .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两组实验中保温时间过短或过长均会导致上清液放射性升高
  • 1.  摩尔根通过研究果蝇的实验证明了萨顿假说,之后果蝇也作为“模式生物”进入科学家的视野。果蝇的眼色有红眼和白眼,受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两只红眼果蝇交配,F1表型如图1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 (1) 摩尔根运用果蝇进行杂交实验,果蝇为什么是适合进行遗传学研究的实验材料?(答出两点即可)。
    2. (2) 两只亲本果蝇的基因型是,F1雌果蝇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
    3. (3) 红眼果蝇交配,后代同时出现红眼和白眼的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其根本原因是等位基因B和b在减数分裂Ⅰ期发生分离。果蝇的眼色遗传遵循基因的定律。
    4. (4) 图2表示的是雌性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该果蝇产生的正常生殖细胞中有条染色体。摩尔根采用了法证明了萨顿的假说。
  • 1.  如图为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根据上述实验对下列问题进行分析:锥形瓶中的培养液(填“是”或“不是”)用来培养噬菌体,其内的营养成分中(填“含有”或“不含有”)32P。
    2. (2) 对下列可能出现的实验误差进行分析:

      ①测定发现在搅拌后的上清液中含有0.8%的放射性,最可能的原因是培养时间较短,有部分噬菌体,仍存在于培养液中。

      ②当接种噬菌体后培养时间过长,发现在搅拌后的上清液中也有放射性,最可能的原因是

    3. (3) 赫尔希和蔡斯用32P标记T2噬菌体的DNA,参照下图被标记的部位是(填字母编号)。

    4. (4) 该实验是否表明“DNA进入细菌细胞内,蛋白质外壳仍留在细胞外”,请说明理由
  • 1.  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    )
    A . F1产生的雌雄配子自由组合 B . F1自交后代中出现性状自由组合 C . F2出现9: 3: 3: 1的性状分离比 D . F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 1. (2024高一上·台州期末)  孟德尔在探索遗传规律时,运用了“假说-演绎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提出问题的基础是对杂交和自交实验的观察分析 B . 假说内容包括“F1能产生数量相等的雌雄配子” C . 演绎过程是对F1进行测交实验 D . 实验验证时采用了自交法
上一页 6 7 8 9 10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