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阅读文章,根据要求,回答小题。

    材料一:在浩瀚的书海中如何为孩子选书?2026名被访问的家长中有56%感到困难。为孩子选书,首先考验父母是否了解自己的孩子,自己是否是一名合格的阅读者。家长在为孩子选书的过程,实际上也在检验自己的教育涵养和对孩子的关注度。但是一些年轻的家长认为,教育就是老师和学校的事情,他们回家玩手机、打游戏,很少和孩子进行亲子阅读,更别说耐着性子和孩子们游戏了。父母的榜样胜过无数教育手册。如果想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自己首先要阅读,关注孩子。如果家长连孩子爱好、性格、语言学习的程度都不能准确把握,又怎么可能了解阅读和孩子之间的关系?选书的困境也就油然而生。

    同时,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1—11月出版少儿图书170万种,比2016年增长了两万种。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如果没有挑选方法,任何一位读者其实都是彷徨的。

    (选自《光明日报》,原题为《为孩子选书的困惑如何解》)

    材料二:我国18―70周岁国民在传统纸媒和电媒上的日人均时间分配表

    读书时间

    读报时间

    浏览网页时间

    15.38分

    18.91分

    98.85分

    中美两国国民阅读调查表

    调查项目

    中国

    美国

    公共图书馆数量

    3 076个

    8 951个

    人均拥有图书馆数量

    个/44万人

    个/1.3万人

    人均拥有图书馆藏书量

    0.58本

    50本

    公民拥有图书证比例

    7%

    62%

    人均年阅读量

    4.39本

    7本

    图书畅销类型

    教辅、养生、食谱、营销等

    小说、科技等

    (参考自“中国新闻网”)

    材料三: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这是公共文化领域继《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之后的又一部重要法律。按照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公共图书馆事业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所需经费列入本级政府预算,并及时、足额拨付;国家扶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可以说,把经费纳入政府预算,并且能够及时、足额拨付,这才是公共图书馆事业有望得到长足发展的根本。而在足额经费的保障之下,有了图书馆,是不是一切都万事大吉了呢?显然不是。实际上全国县级以及以上城市都拥有了公共图书馆,但是因为管理水平滞后,服务意识欠缺,多数基层图书馆都落得一个“门前冷落鞍马稀”的局面,造成了文化资源的巨大浪费。在有了经费保障之后,公共图书馆应该向现在的民营书店学习,举办读书沙龙、邀请本土以及外地社会各界文化人士、作家举办签售会、座谈会等,让公共图书馆成为一个文化磁场,吸引市民读者前来,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只有这样,各级各地公共图书馆,才有望像投入民众精神文化领域的一块石子,然后产生涟漪,向周围扩散,最终在全社会形成一种良好的读书环境和风气。

    (选自《人民日报》11月5日)

    1. (1) 根据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家长了解孩子就可以为孩子选一本好书。 B . 家长不和孩子进行亲子阅读是家长选书困难的一个原因。 C . 中美两国在图书畅销类型上的差异,是两国科技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 D . 举办名人座谈会,吸引群众阅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
    2. (2) 分析材料二,归纳国民阅读量少的原因。
    3. (3) 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应该如何更好地吸引大家阅读?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