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秋夜

    鲁迅

    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这上面的夜的天空,奇怪而高,我生平没有见过这样奇怪而高的天空。他仿佛要离开人间而去,使人们仰面不再看见。然而现在却非常之蓝,闪闪地眨着几十个星星的眼,冷眼。他的口角上现出微笑,似乎自以为大有深意,而将繁霜洒在我的园里的野花草上。

    我不知道那些花草真叫什么名字,人们叫他们什么名字。我记得有一种开过极细小的粉红花,现在还开着,但是更极细小了,她在冷的夜气中,瑟缩地做梦,梦见春的到来,梦见秋的到来,梦见瘦的诗人将眼泪擦在她最末的花瓣上,告诉她秋虽然来,冬虽然来,而此后接着还是春,蝴蝶乱飞,蜜蜂都唱起春词来了。她于是一笑,虽然颜色冻得红惨惨地,仍然瑟缩着。

    枣树,他们简直落尽了叶子。先前,还有一两个孩子来打他们,别人打剩的枣子,现在是一个也不剩了,连叶子也落尽了。他知道小粉红花的梦,秋后要有春;他也知道落叶的梦,春后还是秋。他简直落尽叶子,单剩干子,然而脱了当初满树是果实和叶子时候的弧形,欠伸得很舒服。但是,有几枝还低亚着,护定他从打枣的竿梢所得的皮伤,而最直最长的几枝,却已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使天空闪闪地鬼䀹眼;直刺着天空中圆满的月亮,使月亮窘得发白。

    鬼䀹眼的天空越加非常之蓝,不安了,仿佛想离去人间,避开枣树,只将月亮剩下。然而月亮也暗暗地躲到东边去了。而一无所有的干子,却仍然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一意要制他的死命,不管他各式各样地䀹着许多蛊惑的眼睛。

    哇的一声,夜游的恶鸟飞过了。

    我忽而听到夜半的笑声,吃吃地,似乎不愿意惊动睡着的人,然而四围的空气都应和着笑。夜半,没有别的人,我即刻听出这声音就在我嘴里,我也即刻被这笑声所驱逐,回进自己的房。灯火的带子也即刻被我旋高了。

    后窗的玻璃上丁丁地响,还有许多小飞虫乱撞。不多久,几个进来了,许是从窗纸的破孔进来的。他们一进来,又在玻璃的灯罩上撞得丁丁地响。一个从上面撞进去了,他于是遇到火,而且我以为这火是真的。两三个却休息在灯的纸罩上喘气。那罩是昨晚新换的罩,雪白的纸,折出波浪纹的叠痕,一角还画出一枝猩红色的栀子。

    猩红的栀子开花时,枣树又要做小粉红花的梦,青葱地弯成弧形了……找又听到夜半的笑声;我赶紧砍断我的心绪,看那老在白纸罩上的小青虫,头大尾小,向日葵子似的,只有半粒小麦那么大,遍身的颜色苍翠得可爱,可怜。

    我打一个呵欠,点起一支纸烟,喷出烟来,对着灯默默地敬奠这些苍翠精致的英雄们。

    一九二四年九月十五日

    【注】此文写于1924年9月,当时鲁迅生活在北洋军阀统治的中心——北京,正如他后来所说:“那时候的北京也实在黑暗得可以!”其实,岂止北京,整个北方乃至全中国都“黑暗得可以”。

    文本二:

    做医生的有秘方,做厨子的有秘法,开点心铺子的有秘传,为了保全自家的衣食,听说这还只授儿妇,不教女儿,以免流传到别人家里去。“秘”是中国非常普遍的东西,连关于国家大事的会议,也总是“内容非常秘密”,大家不知道。但是,作文却好像偏偏并无秘诀,假使有,每个作家一定是传给子孙的了,然而祖传的作家很少见。自然,作家的孩子们,从小看惯书籍纸笔,眼格也许比较的可以大一点罢,不过不见得就会做。目下的刊物上,虽然常见什么“父子作家”“夫妇作家”的名称,仿佛真能从遗嘱或情书中,密授一些什么秘诀一样,其实乃是肉麻当有趣,妄将做官的关系,用到作文上去了。

    ……

    这是说内容。至于修辞,也有一点秘诀:一要蒙胧,二要难懂。那方法是:缩短句子,多用难字。譬如罢,作文论秦朝事,写一句“秦始皇乃始烧书”,是不算好文章的,必须翻译一下,使它不容易一目了然才好。这时就用得着《尔雅》,《文选》了,其实是只要不给别人知道,查查《康熙字典》也不妨的。动手来改,成为“始皇始焚书”,就有些“古”起来,到得改成“政俶燔典”,那就简直有了班马气,虽然跟着也令人不大看得懂。但是这样的做成一篇以至一部,是可以被称为“学者”的,我想了半天,只做得一句,所以只配在杂志上投稿。

    ……

    写到这里,成了所讲的不但只是做古文的秘诀,而且是做骗人的古文的秘诀了。但我想,做白话文也没有什么大两样,因为它也可以夹些僻字,加上蒙胧或难懂,来施展那变戏法的障眼的手巾的。倘要反一调,就是“白描”。

    “白描”却并没有秘诀。如果要说有,也不过是和障眼法反一调: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而已。

    (选自鲁迅《作文秘诀》,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秋夜》写作者在秋天的夜晚的所见所感。作者对秋夜景色的描绘既是形神毕肖的,又带有浓厚的主观想象成分。 B . “奇怪而高”的天空,映着冷眼的星星,洒在野花草上的繁霜,夜游的恶……这一切,构成了一个清冷肃杀又似乎大有深意的独特的艺术意境。 C . 作品通过具体细致的描写、淋漓尽致的议论和深沉的抒情,鲜明地勾勒了一个孤独悲愤的求索者形象。 D . 在艺术上,作者刻意将景物人格化,并借景物所赋予的特定象征意义,直接抒发内心的怅惘、幽愤、不屈等情绪。
    2. (2) 下列对文本二的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紧扣“秘诀”,从医生秘方,厨子秘法,开点心铺子秘传谈到作文秘诀,进一步明确作文并无秘诀。 B . 鲁迅对于“父子作家”“夫妇作家”这类现象,正面肯定了他们可以借由这层关系,更好地作文,自然也能写出更好的文章。 C . 讲到修辞上的秘诀,鲁迅举出具体例子,批评这种炫奇耀博、卖弄学问,把简单的问题弄得扑朔迷离、深奥难懂的恶劣文风。 D . “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这十二字诀是鲁迅最后提出的措施,它能使作者们写出内容真切、语言朴实、明白畅晓的文章。
    3. (3) 读书小组要为《秋夜》写一则文学短评。经讨论,提出一组关键词:饱经沧桑·清醒冷静·顽强不屈·坚韧不拔。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 (4) 文本二提出了作文秘诀的具体要求,请分析文本一是如何实践这一秘诀的。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