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何承矩,字征则。开宝二年,从父继筠讨刘崇,生擒其伪将胡澄。四年,特除闲厩副使。太平兴国中,兵泉州,以平草寇功,迁闲厩使,更擢权知河阳,六年徒潭州。端拱初,除淄州刺史,签书沧州事。时契丹数寇边,承矩请屯兵于顺安寨西关易河沟口引水,东西三百馀里,南北五十七里,筑堤潴水,以助要害,太宗用其策,会霖潦为患,议者多攻其失,承矩援汉魏至唐故事以折之。诏以承矩为河北制置屯田使,民遂荻笼蒲鱼蛤之利,而稻田岁入亦助边饷,自是高阳、并海以抵顺安,绝胡寇奔冲之虞。又言顺安至西山,不远百里,亦多川源,愿因而广之,用息外患,朝廷虽嘉之,未及行也。太宗即位,尝手疏和戎为息民之。景德初,契丹修好,上益善其有谋,又命知雄州,进本州团练使兼安抚使。时虏使初至,承矩以为待遇之礼,宜得折中,庶可久也,上嘉纳。卒,年六十六,赠相州观察使。缘边及涿、易州军民,闻承矩卒,无不流涕,相与至雄州发哀供佛。何氏世为名将,而承矩好学有文,所与游者必贤士大夫有文集藏于家平时章疏论事多适用。既卒,上遣内侍就其家,取存日奏疏近内。太宗知其好学,喜吟咏,前后命中贵人踢以御制并书、积五十馀轴,又面付手札以褒之。初除团练使,真宗谓宰臣曰:“承矩将家子,知书好名,以才能自任,宜授以美名。”遂除英州,及丐罢瓦桥,诏自择代,遂荐李允则,亦良将也。承矩御下以诚 , 同其甘苦,边民有告机事者,必与款语,无所猜忌,故虏中动息无不逆知。至道初,虏骑万馀,逼城堞,迟明承矩出战,斩获甚众,得其酋长,虏始引去,议者犹以开关不俟命为罪,故徙沧州。魏廷式采访河北,得其功状,朝廷遣使实覆,将士祜获推赏。承矩治沧、雄州三任,绩效甚著。

    (节选自曾巩《隆平集》,有删改)

    1. (1)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所与A游者B必贤C士大夫D有文集E藏于家F平时章疏G论事多H适用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夜,指在晚上,名词作状语,与“吾从而师之”(《师说》)中“师”的用法相同。 B . 故事,指旧事、先例。今义指的是通过叙述的方式讲一个带有寓意的事件,或是陈述一件往事。 C . 利,指利益、好处,与“蚓无爪牙之利”(《劝学》)中“利”的含义不同。 D . 以诚,用介词“以”组成介宾短语,在句中作状语并后置,与“輮以为轮”(《劝学》)的句式不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太宗知道何承矩好学喜吟咏,便派中贵人将御制并书送给他,还当面交付手札以示褒奖。 B . 太平兴国年间,何承矩出兵泉州并平定草寇有功,于是迁任闲厩使、又提升为暂代河阳知府。 C . 何承矩担任河北制置屯田使时,提出的以稻田收入资助边饷、扩大江河源头等主张,都得以实施。 D . 何承矩深得民心。沿边及涿州、易州的军民听说何承矩去世没有不流泪痛哭的、一起到雄州举行哀悼仪式。
    4. (4)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5. (5) 真宗为什么要给何承矩“授以美名”?请结合文意简要概括。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