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24年3月,“人工智能+”成为社会热议话题。人工智能科代表欢欢对此很感兴趣,收集了一些材料。

    材料一:

    ①今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国将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以广泛深刻的数字变革,赋能经济发展、丰富人民生活、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② “人工智能+”指的是将人工智能作为一种基础性、驱动性的技术力量,与制造、医疗、教育、交通、农业等多个领域进行深度融合,创造出新的产品、服务和商业模式,从而推动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和社会经济结构变革。中国信通院AI研究中心副主任魏凯认为,人工智能是强调技术本身,“人工智能+”更强调的是跟行业、场景的融合。中国移动通信董事长杨杰认为,要推动人工智能从助力行业提质增效的辅助手段,升级为支撑经济社会转型升级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和核心能力,加快从“+人工智能”向“人工智能+”转变。

    ③ “人工智能+”,应该“+”什么、怎么“+”?小米董事长雷军认为,“+”就是“各行各业+各种应用场景”。目前,我国已初步构建比较全面的人工智能产业支撑体系,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在社会各领域广泛运用。除了对产业深度赋能,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认为,“人工智能+”还将对科学研究范式和技术创新起到推动和助力,让每个人站在人工智能肩膀上发挥想象力、创造力,成为更能开拓未来的新人类。

    (整理自《政府工作报告》《经济参考报》、央视新闻等)

    材料二:

    开展“人工智能+”行动,要加快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去年,以 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成为全球科技热点,今年初,OpenAI公司的视频生成新模型 Sora横空出世,颠覆式创新引发热议。与此同时,国内掀起“百模大战”,国产大模型频频亮相、加速迭代,各类通用、行业等云侧大模型和手机、PC、汽车等端侧大模型已在多个领域取得显著成果。不过相比 ChatGPT而言,国内的AI大模型产业至今没有出现爆款级应用。中国信通院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到5787亿元,相关企业数量达4482家。工信部赛迪研究院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企业采用率已达15%,预测到2035年,中国约85%的企业将采用生成式人工智能。

    国内AI大模型布局情况(部分)

    机构

    AI大模型

    百度

    文心一肖

    抖音集团

    云雀大模型

    中国科学院

    紫东太初大模型

    科大讯飞

    星火大模型

    阿里

    通义千间

    腾讯

    混元大模型

    华为

    盘古大模型

    ……

    ……

    (整理自《人民日报》《经济参考报》《2024年中国AI大模型产业发展报告》)

    材料三:

    ①只需点点手机,准时赶到的自动驾驶出租车就会载着乘客前往目的地;马路上,绿色高效的氢能无人驾驶清扫车自主识别道路环境自动清洁……这些新型工业化发展带来的便民服务将在广州黄埔率先实现。3月4日,广州开发区、黄埔区正式公布2024年首批以“人工智能+新型工业化”为主题的应用场景清单。清单围绕“人工智能”提出深耕智能制造、智慧园区、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教育等9大领域,共开放50个应用场景,深度挖掘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潜力。

    ②黄埔以制造业立区,清单中智能制造领域的18个应用场景占比近四成。广本数字化智能工厂、捷普电子黑灯无人化产线、燕塘乳业绿色供应链……从不同企业提出的转型规划中,不难预见未来黄埔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工业新格局。在其他领域,清单还包含了诸如无感知AI数字课堂、城市智慧停车场运营管理、区域“陆空一体”智能交通体系、湾区大模型产业园区等等场景。

    ③清单将黄埔不同领域对新型工业化转型的需求清晰地展示给全国乃至全球供应方,力促更多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在黄埔率先应用推广。未来,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将把新型工业化之“机”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之“势”,向新质生产力发力,率先建成更具竞争力、更有影响力的“智造强区”。

    (整理自《光明日报》)

    材料四:

    ①《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人工智能也为教育现代化带来更多可能性。

    ②建设教育强国,基点在基础教育。今年2月,184所学校入选教育部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名单。据悉,入选学校在人工智能课程教学、师资配备、实验环境建设等方面具有较好基础,如北京理工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天津市实验小学等不仅深入推进了人工智能课程建设,还孵化出多项学生科技创新项目。下一步,教育部将促进各基地深入探索人工智能教育实施方式,以中小学信息科技、通用技术等课程为主要依托,进一步丰富教育教学资源,扩大人工智能教育覆盖面和受益面。同时,教育部将选取典型经验、优秀课例、优质资源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上线,推动更多中小学校探索开展人工智能教育。

    (整理自《光明日报》《人民日报》)

    1. (1) 为介绍“人工智能+”行动,欢欢对材料做了整理。其中与材料不相符的一项是( )
      A . “人工智能+”将人工智能与多领域深度融合,可以创造出新的产品、服务和商业模式。 B . 魏凯认为,人工智能强调技术本身,而“人工智能+”更强调的是跟行业、场景的融合。 C . “人工智能+”广泛运用于社会各行业,已助力我国构建全面的人工智能产业支撑体系。 D . 刘庆峰说,“人工智能+”将推动科学研究范式和技术创新,让每个人更好地开拓未来。
    2. (2) 为理解“人工智能+”的现状和意义,欢欢对材料做了归纳。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我国只要开展“人工智能+”行动,进行广泛深刻的数字变革,就能赋能经济发展、丰富人民生活、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B . 国内AI大模型蓬勃发展,布局广泛,“文心一言”高居1月关注度榜首,但相比ChatGPT,国内AI大模型产业应用爆款尚未出现。 C . 2023年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庞大,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企业采用率过低,2035年超九成企业都会采用生成式人工智能。 D . 我国中小学校的人工智能教育教学已具有较好基础,教育部正深入探索教育实施方式,以扩大人工智能教育的覆盖面和受益面。
    3. (3) 聚焦黄埔新型工业化发展,欢欢对材料做了分析。其中与材料不相符的一项是( )
      A . 黄埔将变机遇为势能,向新质生产力发力,率先建成更有竞争力、影响力的“智造强区”。 B . 黄埔发布的“人工智能+新型工业化”清单,展示出不同领域对新型工业化转型的需求。 C . 自动驾驶出租车载客出行等新型工业化发展带来的便民服务将会在广州黄埔率先实现。 D . 从智能制造领域的企业规划中切实可见未来黄埔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工业新格局。
    4. (4) 建设教育强国,基点在基础教育。请结合欢欢的材料,从学校和自身角度阐述该如何积极拥抱“人工智能+”。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