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老舍的作品常给人以“百读不厌”的艺术感受,而细节描写的高度艺术化,是增加作品艺术魅力的重要因素。

    1. (1) 〔细节对比〕小语读《骆驼祥子》时发现,同样是钱,祥子刚开始是用闷葫芦罐,后来却是把钱用针线缝白布里,老舍为何这样安排? 请你联系名著相关情节推测用意。

      〔A〕微笑着,又把那几块现洋搬运出来,轻轻的一块一块往闷葫芦罐里放,心里说:“这比什么都牢靠!多嗜够了数,多嚼往墙上一碰;啪喳,现洋比瓦片还得多!”

      (选自《骆驼祥子》第八章)

      〔B〕那三十多块钱,他可不敢动。弄了块白布,他自己笨手八脚的拿个大针把钱缝在里面,永远放在贴着肉的地方。

      (选自《骆驼祥子》第二十章)

    2. (2) 〔细节探究〕有人认为:“凡是天才的作家,在处理它的故事发生的特定环境时,总是极严格地选择故事的场景,力求它具有浓厚的时代、地方气息,再现典型环境,以凸现人物。”对此,你是否赞同? 请结合老舍对大杂院的细节环境描写,联系整本书阐述理由。

      大杂院里有七八户人家,多数的都住着一间房;一间房里有的住着老少七八口。这些人有的拉车,有的作小买卖,有的当巡警,有的当仆人。各人有各人的事,谁也没个空闲,连小孩子们也都提着小筐,早晨去打粥,下午去拾煤核。只有那顶小的孩子才把屁股冻得通红的在院里玩耍或打架。炉灰尘土脏水就都倒在院中,没人顾得去打扫,院子当中间儿冻满了冰,大孩子拾煤核回来拿这当作冰场,嚷闹着打冰出溜玩。顶苦的是那些老人与妇女。老人们无衣无食,躺在冰凉的炕上,干等着年轻的挣来一点钱,好喝碗粥,年轻卖力气的也许挣得来钱,也许空手回来,回来还要发脾气,找着缝儿吵嘴。老人们空着肚子得拿眼泪当作水,咽到肚中去。那些妇人们,既得顾着老的,又得顾着小的,还得敷衍年轻挣钱的男人。她们怀着孕也得照常操作,只吃着窝窝头与白薯粥;不,不但要照常工作,还得去打粥,兜揽些活计——幸而老少都吃饱了躺下,她们得抱着个小煤油灯给人家洗,作,缝缝补补。屋子是那么小,墙是那么破,冷风从这面的墙缝钻进来,一直的从那面出去,把所有的一点暖气都带了走……

      (选自《骆驼祥子》第十六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