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现代文阅读

    一份久远的歉疚

    阎连科

    ①我家在中原的一个偏穷村落,父母计时,一般都依着农历序法,偶然说到公元年月,村人们都要愣怔半晌。

    ②20世纪70年代,我由初中晋升高中时,对阅读小说因过分迷恋,而对人生,也因此变得有些迷惘。陪着同学们如同打哄看戏一样,参加了那年的升学考试。其时,录取的政策是凡有城镇户口的同学,必须百分之百地予以录取;而对农村户口的学生,既要看考试分数,还要看大队和学校的共同推荐。就分数而言,二姐的分数远高于我;就推荐而言,我姐弟二人,就只能有一人可读高中。

    ③话是午饭时候父亲从门外带进家的。那是夏天,知了的叫声,在果实累累的树枝上,叫得烦躁不安。父亲坐在我家的院里,说了我和二姐只有一人可以读书上学的情况,说我和二姐有一个得留在家里种地,挣些工分。我们僵在父亲面前,谁都没有说话。

           ④就这样过了许久许久,母亲让我们去吃饭,就都各自吃饭去了。

    ⑤忘记了二姐是端碗进了屋里,还是端碗去了别处。而我,端着用红薯叶子煮了红薯面条的一碗粗粮汤饭,却是无论如何也无心食咽那碗汤水饭食。也就在这个时候,在所谓人生的十字路口上,在我正为上学还是不上的迷惘里,下乡到我们村里的一个知青,男,穿着蓝色制服,三七分头,高个,他款款地从村街上走过,还和熟人点头说话。说话的顺序,是村人恭敬地先和他说。而他自己,只是懒懒洋洋地点头哼哈着答话别人。

    ⑥他答着去了。

    ⑦可我,在他走后很长的时间里,都还看着他的背影,就像看着一条通往远处的道路。就在那一瞬间,我忽然猛烈地想要继续读书,想要去念我的高中。也就匆匆地吃饭。匆匆地回到家里,看见二姐也正端着空碗,从哪儿出来到厨房盛饭。

    ⑧我们在院里对望了一眼,谁也没有说话就和彼此谁都不太认识对方一样。

    ⑨下午,下地劳动,不知为何二姐没去。

    ⑩晚饭,二姐也没有在家吃饭。

    ⑪饭后,二姐也没有很快回家。

    ⑫我问母亲,二姐呢?母亲说,找她同学去了。也就这样,把一段命运暂时搁着,就像把一个疮疤暂时用膏药糊了一般,也就睡了。月落星稀,窗外有清明夜色,有蛐蛐的叫声,还有半透明的潮润的夜气。睡到半夜时候,我家大门响了。二姐的脚步,轻柔地落在院里。接下,那脚步的声响,到了我睡的门口,犹犹豫豫,滞重下来,仿佛是犹豫之后,二姐推开了我睡的屋门,进来了。

    ⑬我从床上坐了起来。

    ⑭二姐说:“你没睡?”

    ⑮我以“嗯”做了回答。

    ⑯二姐说:“连科,念高中,姐不去了,还是你去念吧。”

    ⑰说完这话,二姐似乎借着窗中的月色,看了看我。我不知道那时的二姐,看见了我什么表情。而我,却隐约看见,二姐的脸上仿佛挂着凄淡的笑容。笑着转身走时,还又对我说道:“你好好读书;姐是女的,就留在家里种地。”

    ⑱然后,就是漫长的等待高中的开学。在开学的前一天里,二姐给我买了一支钢笔,送给我时,她眼里含着泪水,却是依然地笑着说道:“好好读书,连二姐的那份也给读上。”

    ⑲现在,三十年之后,我给我的孩子和侄男甥女们说起这些他们都有些愕然,有些不敢相信。不是不敢相信二姐因是女的,方才让我这个男孩读书,而是不敢相信,有个漫长的时代,作为父母,普遍无力去供他们的孩子吃饱肚子,并读完初中、高中。这是一个时代给所有做父母和子女的人们,留下的一份社会自己早已忘记了的歉疚。

    ⑳我想,我应该把这份歉疚记述下来,不说留给别人,也该留给我的孩子和我的那些侄男甥女们。

    (文章有删改)

    1. (1) 对于念高中这事,“我”内心很复杂。请梳理文章内容,填写下面的表格。

      事件

      “我”的心理

      升学考试前后的抉择

      午饭时看见知青

      顿悟

      感动

      三十年后回想往事

    2. (2)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二姐是个怎样的人。
    3. (3) 请从描写角度赏析第⑩段中划横线的句子。

      月落星稀,窗外有清明夜色,有蛐蛐的叫声,还有半透明的潮润的夜气。

    4. (4) 选文的标题为“一份久远的歉疚”,请联系文章内容主旨说说其含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