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请你阅读下面的文章,和小岳一起完成后面小题

    十一号楼的猫

    ①我们十一号楼三层的楼道里养着一只流浪猫。说是流浪猫,早就没有了流浪猫的样子。是一只米黄色的长毛猫, 眼睛微微透着绿,洗过澡也梳过毛,毛色油亮有色泽。 它常常蹲在三层电梯口的小厅堂,端正地坐着,优雅地看着电梯里的人,仿佛知道我们是来看它的一样。旁边的墙边放着猫粮盆和水盆,还有几个小玩具。

    ②多数时候,它只是看你一眼,有时也会跟着你走入电梯。进来后就跟所有乘电梯的人一样, 乖乖等着。到了一楼,它在人们的脚步间左拐右拐地穿插着走出居民楼,往楼下社区院子里的树下一躺, 晒着太阳睡半天。 天色晚了,就再跟着上楼的人一起回去。 我住的这幢楼里几乎每一个人都知道它的存在,看到它走进来了,就帮它按一下“3”。三楼的门一开,它就不急不慢走出去,重新在电梯口小厅堂坐下。

    ③有一次我深夜加完班,一个人抱着一堆东西,从北区的工作室穿过漆黑的花园,走回南区的家。半路被蚊子叮了一腿的包,边跺脚边走,走到楼下的时候,脚震得又麻又疼。我用下巴很卖力地点开电梯开关,前脚刚进去,后脚它就跟进来了。我盯着它,它盯着我,我只好用额头顶了我自己的楼层,又用下巴按了它要下的楼层。等搞定之后,原本一路走回来的沮丧感消失不见,我一个人在电梯里笑得前仰后合。它出去的时候,在靠近我的腿边翘着尾巴蹭了一下。大半夜,我和一只猫同乘了电梯,还为它按了按钮,这太喜剧了。

    ④听楼下跳广场舞的大妈们说,它是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从电闪雷鸣中逃进楼里来的。当时它毛都掉得斑秃,眼睛全被眼屎糊住,身上还有伤,走跛的。三楼住着的刘奶奶撞见它,心生怜悯,就把它抱回家,收养了它。为了照顾好这只猫,刘奶奶甚至多次缺席了最爱的广场舞。它渐渐地恢复了体力,脱胎换骨,变成一只美貌的家猫。但它大约是流浪太久,不习惯被禁锢在小小的屋子中,成日趴在窗口喵喵呜呜地叫,刘奶奶就又把它放出去了。

    ⑤可自打那以后,它似乎把三层当成了坚实的后盾,在外面野几天就回来,回到三层就安静蹲在那里等着。慢慢地,整个三层的人都习惯了,没事就来放点儿吃的、喝的,有时候甚至还有猫玩具。 它也越来越把这儿当成家, 从半个月一回到几天一回、 一天一回,比上班下班的白领还准时。

    ⑥很快,整幢楼都知道了它的存在,渐渐地,它从三层的猫变成了十一号楼的猫。我经常看见同楼的住户跟别人说,这是我们楼的猫,一会儿就回去了。别人问保安,怎么总能见到那只猫? 保安头也不抬地说,噢,那是十一号楼的猫,出来溜达溜达。听得我差点儿当场笑出来。那只黄毛碧眼的猫咪突然间变成我们的流动标签,让一些事情变得格外有意思起来。

    ⑦朋友来家里做客的时候,一进家门就一惊一乍地说: “你们邻居还真热情啊。这 ‘远亲不如近邻’,在你家我算是见识到了。”她很疑惑,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全楼的人好像都是认识的, 出个门回个家在电梯里见到了,还点个头示个意。她说: “这场面,我除了小时候住我爸的纺织厂家属大院的时候领略过,真是多年不见啊。我刚才提着一堆东西上电梯,被超过三个人问要不要帮忙。”我就带她去参观那只猫,她不可置信地反复问我,它真的会坐电梯?它就住在三层? 它几岁了?     

    ⑧因了猫的到来,十一号楼的人原本互相陌生,现在都变成了猫的主人; 也因了它的到来,大家仿佛都成了别人生命的依靠,变得坚强而乐观起来。刘奶奶作为这只猫的原始救命恩人,也很欢喜。她跟我们说,孙子知道她养了一只这么有灵性的猫,一到假期就住过来看它。原本搭救了一只猫,结果还让宝贝孙子成了常客,简直就是节日大酬宾。说话间喜气洋洋,仿佛不是她给了它新生,倒是它带动了她的幸福生活。

    ⑨这只猫自己大概永远都不会明白,它变成了所有人的精神亮点。人们喂饱它,还喂饱自己的心。

    1. (1) 小岳发现本文贯穿了“猫的举动”和“人的反应”两条线,他做了大致梳理,请你用概括性的语言帮他补全思维导图。

      猫的举动:猫受伤逃进十一号楼→→猫渐渐把十一号楼当成了家,一天一回→深夜,猫跟随我进电梯

      人的反应:→刘奶奶把猫放了出去→十一号楼三层的人常给猫放吃喝玩的东西→

    2. (2) 小岳觉得划线的句子很有表现力,你能结合加点词语帮他加以赏析吗?

      “当时它毛都掉得斑秃 ,  眼睛全被眼屎糊住, 身上还有 , 走路的。”

    3. (3) 小岳觉得第⑦段写朋友来家做客的情节是多余的,对此你怎么看? 
    4. (4) 文末“人们喂饱它,还喂饱自己的心”这句话小岳理解不了,请你结合全文分析。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