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高一上·广东期末) 现代文阅读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江堤

    建筑是很有趣的。

    12世纪的玛雅人在尤卡坦半岛建造一座拥有600多根石柱的庙堂的时候,岳麓书院的建筑学家早在10世纪就已经修建了有数十根木柱支撑的百泉轩了,这种柱式建筑的共同性,使人类的居住方式和文化表达方式找到了结构上的统一。

    我不知道在西方建筑语汇中关于轩应该如何定义,中式建筑中的轩,古书上有多种解释:楼板、飞檐、有窗户的长廊、窗户、屋檐、堂前的平台、房室,甚或可用指厕所。这里所指的轩是以敞朗为特点,而又临水的建筑物。读《红楼梦》:“遥望东南,建几处依山之榭;近观西北,结三间临水之轩。”那种园林的气息从玄妙的远观中已透出来,通过建筑语言象征系统,便知那轩中主人的生活风貌。建筑之于生活,有一种诱人的新意。

    从建筑的诗性角度去打探这座庭院的轩舍,已经精美绝伦。①廊柱漫不经心地排列,沉醉于自然的风华和文化的典雅之中。历史是一件披在身上的氅蓬,从来没有脱去,文化的力度显现出来,大气之中透着平实。重叠的飞檐,即便在清淡的风雨中亦张开它畅想的羽翼,一副要往深壑中飞去的样子。成排的门窗,雕镂得如同一幅幅经典的水墨,庭院的风景一年四季要借它照自己的装束。轩前轩后的古树,像一群思想的宿儒,有着典雅的造型和神祗的魅力,轩内轩外的古井和池沼风花雪月,光亮照人。

    从建筑历史来说,百泉轩已经跨越了两个千年,设若做一种文物发掘,它的建筑堆积层足以构成一个独立的世界,高贵悠远的情调在地层深处转动,一定有一些文化故事在内心漫步,其历史的气韵,需要有足够的时间去品赏。

    百泉轩建筑的精彩语汇集中在格扇、槛窗上。临水的一面为全开扇,高达数米,格心的棂条秀巧纤丽,花饰简约,裙板不作多余的装饰,显出淡泊的闲居情趣。

    百泉轩的精妙,在于环境融入了建筑,而不是建筑融入环境,每一个建筑构件的内部都有自然在歌唱。

    轩前轩后的溪泉像梦一样飘忽,万千的声响都是为这轩而鸣,而且,千年以来保持着坚贞如一的韧性,从不间断。③对于岳麓山来说,溪流就像用来拴宠物的链子,时时刻刻将这轩拴着,它知道这“宠物”跑不到哪里去,随便将链子在树木竹石间绕两绕,然后四处望望,到后面闲卧去了。没有人知道溪泉带着什么妙旨来到这里,有时候轩里的人似乎明白,大多数时候是不清楚的。而人又带来什么使命驻扎在轩中,溪泉有时候明白,但大多数时候同样不清楚。所以千年以来,无论是溪泉跟人,还是人跟溪泉都是一种若即若离、似懂难懂的关系。

    人、建筑、溪泉三者同处于一种朦胧状态。④诗歌中有朦胧诗,不知建筑能否说朦胧的建筑。

    在历史的某些时刻,文化人固守在这种朦胧里,将美丽的灵魂安放在溪泉竹石之间,为一些学理而穷其心力,体验文化中流泉聒噪、藤葛依依、书巷深寂的情调。灰墙青瓦、红柱花窗在碧泉沼池中清丽得不留一点余地,那时候文化人的生存状态,溪泉一定是看得很透彻。文化人从经过修葺的书窗下抬起头来,隔着疏疏的花栏,也将流水看得清楚。“流泉清自泻,触石短长鸣,穷年竹根底,和我读书声。”(张栻《石濑》)流水知这读书人的用意,叼着一瓣书声就到园中转悠去了。至于那池塘,还睁着大眼睛望着那个穿道袍的人,沉重的书本消解了他的诗意,好久才将一种古老的启示悟出来:“半亩荒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有经验的读书人一有诗句就记在纸上,这读书人却很痴傻,缄默着用树枝写在水上,池塘自然欢愉,800年以后,见到游人,还能听到入池的流水朗诵这首诗歌。流水的精粹和文化人的迷醉在这样的时候是合二为一的。

    在历史的另一些时候,文化人已远离这里,短暂的生命已经终结,文化呈现断层,历史走到半途已穷困潦倒,寒风将四壁的温暖吹散殆尽,溪泉在断壁残垣之间跟人作隔世之别,文化的风雅全被绞杀。这样的时候,溪泉虽然仍在冷冷奔涌,但它们的内心充满忧郁,好像回到了悲剧状态。冬季日久不去,曾经缭绕不熄的歌声因为冥顽的坚冰而变得抽搐,如同幢幢的鬼影在天地之间游走。可怜轩舍与溪泉还在固执地等待旧日的人归来。

    在漫长的时空中,人的足迹就像一条麻石古道,由一块一块的石板链接而成,什么地方的一块石板碎裂了,残缺便出现了,所以人类的历史是残缺的历史。而溪泉却不一样,像时间的河流,不断向前向前,风华不会被流水冲走,以它永动不息的脉搏来探测一座轩的文化史,会是一种什么样的结果,以人类现有的能力,大概永远也分析不出来。

    许多时候,我希望自己像一条溪流那样平铺在白泉轩的前后,构成整座建筑的一个细节,与那些飞檐、瓦垲、花窗、门扇乃至砖石起着同等的作用,太阳将它的光辉平等地洒在每一个构件上面,将时间和文化点亮。我可以绕到窗前,看那些读书人朗朗轻吟,在每一个三更遥观夜读的灯火,在每一个五更监视闻鸡起舞的学子课读,我有足够的技巧使自己生活得充盈舒展、温馨浪漫。

    我是一条幸福的小溪流。

    我像梦一样飘摇。

    (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第二段从文化视角对东西方建筑进行比较,旨在体现两者文化内涵的不同。 B . 岳麓山的环境和谐融入百泉轩,飘忽的溪泉环绕轩前轩后,为轩而鸣,从不间断。 C . 文人与轩舍、溪泉相依,美丽的灵魂找到安放之地,虽过几百年依然影响深远。 D . 作者愿为一条溪流,是他对岳麓书院环境的赞美,是对轩舍所代表文化的追思。
    2. (2) 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句子①将廊柱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展现出轩舍廊柱与自然的融合。 B . 句子②运用比喻,格扇、槛窗是百泉轩中小的单位,如语汇之于篇章。 C . 句子③兼用比喻、比拟手法,表达诙谐幽默,生动有趣,画面感很强。 D . 句子④由朦胧诗想到朦胧建筑,表现出人、建筑、溪流之间关系疏离。
    3. (3) 文中说“建筑之于生活,有一种诱人的新意”,百泉轩“诱人的新意”具体指哪些方面?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4. (4) 江堤曾说:我首先是一个文物工作者,所以我的文本里,有着文物工作者的专业属性;又因为我长期从事诗歌创作,因此我的文本也就往往透露出诗性。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