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4八下·岳阳开学考) 小丹阅读了《昆虫记》后,非常喜欢萤火虫,另外找资料进一步阅读了解萤火虫,请协助她完成下面的习题。 

    材料一:

    ①整个萤火虫大家族的一大特点是尾部均可发光,雌性萤火虫的发光器是在腹部的最后三节处。(A)其中前两节的发光器呈宽带状,另外一个组群是最后一个体节的两个斑点。具有那两条宽带的只有发育成熟了的雌性萤火虫,而在这之前,自刚孵化的时候起,它只有尾部的那个发光斑点。

    ②我把几只雌性萤火虫关进笼子里,放到屋外,笼子旁边放了一把枪,我放了一枪,但枪声并未产生效果,光带依旧在发光,与没有放枪前一样明亮。然后,我又用喷雾器把水雾喷洒到它们身上,它们身上的光带依然光亮闪闪,没有一盏尾灯熄灭的,顶多也就是亮度有短暂的减弱而已,而且也只是个别的雌性萤火虫这样。我猛抽了一口烟斗,把烟吹进笼子里,光带的亮度倒是更加弱了,甚至灭了一会儿,但时间非常短暂。很快,萤火虫便平静下来,恢复了常态,灯又亮了起来,而且比先前还要明亮。这之后,我又用指头抓住它,把它翻过来掉过去地折腾,又轻轻地摆弄它,只要是捏得不太重,它照旧在发光,亮度也保持不变。

    ③从各种实验的结果来看,极其明显的是,萤火虫是自己在控制着身上的发光器,它可以随意地使之或亮或灭。不过,在某种情况之下,有无萤火虫的调节都无关紧要。我从其光化层上弄下来一块表皮,把它放进玻璃管里,用湿棉花把管口堵住,免得表皮过快地蒸发干了。只见这块表皮仍在发光,只不过其亮度不如在萤火虫身上那么强而已。在这种情况下,氧化物质,亦即发光层,是与其周围空气直接接触的,无须通过气管输入氧气,与空气接触就会发光。还应该指出的是,这层表皮在含有空气的水中所发出的亮光,与在空气中所发出的亮光的强弱一样。不过,如果把水煮开、沸腾,没了空气,那么,表皮的光就熄灭了。这就更加证明,萤火虫的发光是缓慢氧化的结果。

    (选自《昆虫记》,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版,有删改)

    材料二:

    ①当我坐下时,一只萤火虫用闪烁的光芒来迎接我。它的绿光忽而升到好几英寸高处,随后在那里逗留一两秒,绿色的光芒黯淡下来后,这只小虫一动不动地悬在空中停留了三秒,接着俯冲下来,从上空划过。随后它又重复了这一过程:打着灯笼快速上升,熄灭光芒歇息一阵。再从空中划落,一闪而过。

    ②萤火虫闪烁的光芒令我们心醉神迷。当孩子们嬉笑着追逐萤火虫时,他们不是在追逐甲虫,而是在捕捉惊奇。

    ③当惊奇进一步成熟时,人们便会回到经验中去寻找奇迹背后更深的一层。这是科学最高的目的。萤火虫的故事充满隐秘的惊奇。这些小虫闪烁的光芒,令人不由得惊叹于演化之妙:它用毫不起眼的原料,拼凑出了一件杰作。(B)萤火虫腹部末端的灯笼,是由昆虫身上标准的组织材料制成,只是经过了精心的组装,才使得这种昆虫成为闪闪发光的林中精灵

    ④抬头看夜空,四处一片黑暗。但是当我站起来离开时,我看见林中充满光亮。从我站立的位置朝下看,萤火虫就像一堆闪光的浮子,在海面上荡漾起伏。我思索着工业制造的低效光源与周围舞动着的那些生物奇迹之间的差异。然而这种比较是不公平的。我是在用一个婴儿与一个传奇相比。我们的灯光背后只有两百年的思想史,而且是在拥有大量化石能源和化学能源的背景下发展出来。人类几乎没有花费任何精力在第一束电灯光的原型基础上做出改进。相比之下,萤火虫的构造背后伫立着数百万年的试错实验。对每只甲虫来说,能量供应始终是短缺的。这促使它们制造出一盏浪费极少的灯,而且是以昆虫食料,而不是矿物化合物来做燃料。

    (选自《看不见的森林》,商务印书馆2022版,有删改)

    [注释]①氧化:在化学反应中,物质跟氧化合,如铁生锈、煤燃烧等。

    1. (1) 下列选项中对材料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主要介绍了萤火虫发光原理,材料二侧重写由萤火虫发光引发的深思。 B . 法布尔通过实验发现,萤火虫的发光器由两条发光宽带和两个发光斑点组成。 C . 材料二中末段加点词“婴儿”指人类利用大量能源,工业制造形成低效光源。 D . 萤火虫经历数百万年的试错,用毫不起眼的原料最终完成了构造精巧的演化。
    2. (2) 同样是介绍萤火虫的发光构造,AB两处的语言各有特色,请比较分析。

      A句:其中前两节的发光器呈宽带状,另外一个组群是最后一个体节的两个斑点。 

      B句:萤火虫腹部末端的灯笼,是由昆虫身上标准的组织材料制成,只是经过了精心的组装,才使得这种昆虫成为闪闪发光的林中精灵。

    3. (3)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称法布尔为“掌握田野无数小虫子秘密的语言大师”。请从《昆虫记》中另选一篇,结合内容来印证法布尔的这一美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