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文言文阅读

    (一)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 (1)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清涟而不妖

      ②不蔓不

    2. (2)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文体,写法不拘一格,行文自由活泼。 B . 本文句式长短相间、错落有致,富于变化。 C . “爱莲”即爱君子之德--这是本文的主旨。 D . 本文借事喻理,借爱莲之事,喻修身之理。
    3. (3) 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文章以“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为陪笔,引入下题,衬托自己对莲花的喜爱,借景抒情;“借花自以为写照”。 B . 文章品评菊花、牡丹、莲花,意在慨叹真隐者少,有德者寡,而贪爱富贵者居多。以“君子”喻莲,表明了作者志在君子的道德情感。 C . 文章用“噫”字引领三个排比句,在排比句中,句式同中见异,变化有致,感情起伏,其中反问句“同予者何人”情感色彩最为强烈。 D . 文章结尾没有按照之前的菊、牡丹、莲的顺序来写,而是将牡丹放在莲后,是对追名逐利者进行暗讽,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4. (4) 下面是文中画线句的另一种标点方式,请说明这种标点的合理性。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5. (5) 你从“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中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6. (6) 依据上文,谈谈“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人格的现实意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