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4九下·普宁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让传统文化在创新中赓续绵延

    李月娥

    ①穿汉服、化唐妆,在古典舞乐中体味东方审美;行飞花令、遇非遗巧匠,在研学游中探寻文化根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机,“国潮”备受年轻人追捧。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坚持守正创新,增强融合意识,才能不断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注入新动力。

    ②文化关乎国本、国运。挖掘古诗词魅力,把其中的家国情怀与奋进新征程相结合,以古人之志抒今人之情,成就了《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以中国传统节日为切入点,创新表达方式、传播渠道的《唐宫夜宴》等系列节目,实现了口碑和流量的双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挖掘其中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有助于推动文化传承发展不断开创新局面。

    ③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需要“学古不泥古”。弘扬传统文化、繁荣文化产业,最终要落在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上。努力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才能创造传统文化融入百姓生活的当代路径。浙江杭州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通过“云展览”“慢直播”等开放活动,让市民感受良渚文化;陕西西安大唐不夜城的古诗灯光秀、互动节目“盛唐密盒”,让游客在沉浸式体验中领略璀璨的盛唐文化;国家博物馆的金步摇玻璃杯、甘肃省博物馆的马踏飞燕玩偶、四川三星堆博物馆的青铜面具冰激凌等文创产品热卖,让原本只可远观的文物形象变得可亲可感。A.____。实践证明,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发展就能更有生命力。

    ④技术赋能同样不可或缺。近年来,人们充分利用科技手段,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提供了坚实支撑。甘肃敦煌莫高窟用现代数字科技修复、还原敦煌壁画,用现代艺术形态来演绎石窟中独特的造型元素,使之重获新生;在陕西西安碑林区,数字文旅基地的数字展厅以3D可视化技术为载体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并借助交互式游戏形式,让千年文物触手可及;故宫博物院推出“云游故宫”平台,综合运用全景漫游、专家讲坛、高精度文物赏析交互等多种形式,方便用户全方位欣赏和领略故宫之美;B.____ ……科技力量不仅为文物“活起来”保驾护航,也为其“火起来”赋能,让文化传承有了新的路径。

    ⑤把握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创新中赓续绵延,我们就能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选自2023年12月18日 的《 人民日报 》)

    1. (1) 下列关于论证方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①段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意在引出对传统文化要坚持守正创新的观点。 B . ②段举《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和《唐宫夜宴》等系列节目实现双赢例子证明挖掘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推动文化传承发展不断开创新局面的观点。 C . ③段列举大量的例子,证明“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发展就能更有生命力”观点。 D . ④段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论证了技术赋能同样不可或缺。
    2. (2) 第③段和第④段的顺序能不能互换?请说明理由。
    3. (3) 下面两则“链接材料”,可以作为本文的论据,请说出A、B两处适合填写的链接材料和填写理由

      【链接材料一】

      将传统民俗文化与旅游相结合,发展出一些特色的民俗文化旅游项目,如传统节日、民俗展览、传统美食等,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经济发展(民俗文化旅游)。

      【链接材料二】

      利用现代数字技术,将传统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转化,如文物、历史建筑、传统手工艺等,通过数字化方式保存、传承和展示,使得更多人可以方便地了解和欣赏传统文化遗产(数字文化遗产)。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