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醉翁亭记

    欧阳修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 (1)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之者谁”中的“名”,运用组词法,可解释为“取名”。 B .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中,前一个乐字是意动用法,意思是“使……快乐”。 C . 伛偻提携”和“黄发垂髫”一样,是借代手法,意思是“老人和小孩”。 D . “野发”中的“芳”,本义指花草的香气,引申可指香草,也泛指花卉,所以这里翻译为“花”。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3. (3) 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 . 文中先由远及近写出醉翁亭的地理位置,再由景物写到人事。 B . “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是作者政治不得意、精神萎靡不振的表现。 C .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表明“醉”是表象,“乐”是根本。 D . 21个“也”字,使行文显得潇洒自如,形成一唱三叹、富有音乐美的独特语言风格。
    4. (4) 《半山亭记》是张之洞11岁时仿照《醉翁亭记》所写,用来称颂自己父亲张锳。请只结合链接材料的具体内容,分析张锳和欧阳修的“乐”,有哪些共同之处?

      【链接材料】

      太守之意,得之半山而志以亭也。夫柳岸晓风,芦花残月,云腾碧嶂,日落深林者,亭之朝暮也。水绿波澄,莲红香远,月白风清,水落石出,亭之四时也。四时之景无穷,而亭之可乐,亦与为无穷也。题诗励士,把酒劝农,四竟安恬,五谷垂颖者,则太守之真乐也。乐民之乐,而能与人、物同知者,太守也。

      (节选清代张之洞《半山亭记》,有删改)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