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3八上·光明期末)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问题。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未发 , 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邪?民亦无恙邪?王亦无恙邪?”使者不 , 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岂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改选自《赵威后问齐使》)

    【注释】①发:启封。②岁:年成,收成。③苟:如果。

    1.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同的一项是( )
      A . 委而之/成礼而 B . 臣奉使使威后/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C . 未发/与朱元思 D . 使者不/不亦
    2. (2) 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②岂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3. (3) 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甲、乙两文都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治国理想。 B . 划线句子“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断句是正确的。 C . 乙文围绕一个“民”字,以赵威后对齐国使者的问话一贯到底,问而无答,充分提升了文势。 D . 乙文中赵威后的政治思想与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相同。
    4. (4) 甲文气势非凡,令人信服。乙文赵威后语气强硬,不容置辩。请结合相关文句,谈谈甲、乙两文用了哪些方法增强辩论气势的?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