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4高二上·西夏期末) 现代文阅读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路标

    王愿坚

    天边上,最后那一小块挂着晚霞的云彩,轻轻飘闪了一下,眨眼工夫就消失了。【甲】夜色。像块奇大无比的灰布,悄悄地伸展开来,罩住了整个草地。

    通信员罗小葆一手拄着那根用来探路的木棍子,一手抓着腰间那块小木牌,呆呆地看着这夜幕四合的情景,不知要往哪里走。

    过去的六天里他都是跟在连队里走的,他用不着打问路线,用不着别方向,只要把自己那块心爱的小木牌往老班长背包上一挂,瞅着它一步不落地走就行了。那块识字木牌,比一本书略大点几,刮得溜平,上面还刷了两遍桐油。这是在遵义地区休整时,老班长给他做的。从那时候起,他每天请小文书在上边写上几个生字,然后一边走,一边认。

    谁想到就在今天中午时分,部队遭到了突袭,老班长在战斗中负了重伤。就在老班长被扶上担架的时候。他突然挣扎着欠起了身,把识字牌递到小罗手里,指着上面新写的“北上抗日”四个字,问道:“都认识啦?”

    “认识……”小罗的喉咙哽住,说不下去了。他扑在了老班长的怀里。

    “意思呢,一定要搞清楚,这是个战略问题哩!”老班长把小罗抱紧了,像过去一样讲起来,“毛主席说过,往北走,出草地,到陕北,去……”他急剧地喘息起来。

    “去迎接抗日高潮!”小罗一下子把话接过来。

    他想起要去给老班长弄点儿水喝。可当他找来了一小碗干净的清水的时候,连队已经走远了。于是,他掉队了。到了这时,他才更加深切地体会到跟在队伍的行列里是多么幸福,也真正感到了辨别方向的重要。

    一个个草墩被他踩到了脚底下,一道道烂泥河沟被他跨过了……

    忽然,在他的眼前出现了一星火光。这火光,被草地的水汽笼罩着,发出一环环色彩斑斓的光圈,映照着这黑沉沉的草地,包照亮了罗小葆的心头。

    一堆堆篝火余烬的旁边,同志们有的躺着,有的背靠背坐着,都在香甜地睡着。罗小葆小心地绕过他们,走向一堆还在燃烧着的篝火边,这才看见在对面还坐着一个同志。只见这个同志坐着一个小衣包,一只臂肘靠在一只铁皮箱子上,膝盖上搭着一张地图,正在聚精会神地看着,看一会儿,抬起头,凝神思索一会儿,拿红铅笔在图上做个记号。

    他看着那个同志手里的地图,忽然生出了一个念头。这个念头是如此强烈,终于使他憋不住低低地喊了声:“报告!”绕过火堆,走了过去。

    那个同志慢慢地从地图上面抬起了头。

    看着那慈祥的笑脸,罗小葆的拘束一下子消失了。他又向前迈了一步,指着地图说:“你是领导同志吧,你一定知道明天的行军路线……”

    “路线,当然有啰!”领导同志抓住了小罗的手,拉他在铁皮箱子旁边坐下,指着地图上的一个红图,说道,“看,一直往北,走上半天多点,就是班佑——就走出草地了!”

    “真的?!”罗小葆高兴地叫了声。

    “来,先开饭!”领导同志用笔杆夹起了一粒胡豆,吹了吹,轻轻放到了小罗的手心里,然后从文件箱上的一个大铜墨盒底下抽出一张纸,动手写起字来。

    “不,我也还有任务哩!”罗小葆把擦干净了的识字牌放到领导同志面前,要求道,“我今天的课还没上呢!同志,教我几个字吧!”

    “学习?好!”领导同志看着识字牌,赞许地点了点头。他拿起毛笔,转身把笔尖在身边草叶上的露珠里蘸了蘸,又在墨盒里匀了匀,挥笔写下了四个大字。

    他用笔尖指点着,逐字念着:“向、北、前、进!”

    罗小葆也跟着念:“向北前进!”

    “向,就是方向……”领导同志逐字讲解起来。他那浓重的湖南口音,语调很慢,讲得那么仔细,又那么清楚。

    罗小葆用心地听着。随着讲解,在他面前展现了一幅壮丽的情景:浩浩荡荡的红军队伍,正在向着北方,向着陕北的高原大步前进。

    “字,就这么讲。”领导同志讲完了,又和蔼地问道,“那么,为什么要‘向北前进’呢?”

    “我们红军要北上抗日。”

    “还有呢?”

    “还有,”小罗歪着脑袋想了想,“那里有陕北根据地,我们红军可以休息、整顿、发展……”

    领导同志点点头,高兴地笑了。他亲切地揽住了小罗的肩膀。

    罗小葆念着,认着,写着,把这几个字记在了心坎上。这四个字和领导同志的讲解把他引向了北方,引进了一个新的天地。仿佛眼前这一堆篝火化成了一簇花,像他家乡的映山红一样的花,这是陕北根据地。

    罗小葆醒来的时候,天已亮了。【乙】东天上一抹朝霞正在上升、扩展,在广阔的草地的东侧,一轮红日正跃出地平线,把整个草地照得透亮、火红。

    这时,一个背驳壳枪的红军战士走过来,微笑着说:“毛主席要我等部队出发的时候再叫醒你。”

    罗小葆惊住了:“毛主席?”

    “是啊,昨天你不是和他一起待了半夜?”

    罗小葆急问:“毛主席在哪儿?”

    “在前边!”警卫员朝北一指,“带着部队出发了。”

    罗小葆激动地一跃而起,向着部队走去的方向奋力跑去。

    红军长征的部队,正一路路、一行行,踏着开满鲜花的草地,向北走去。他们走着,在没有路的荒凉草地上踩出了路。

    罗小葆跑了一程,来到一棵丈把高的树下。他停住了脚,注视着正在走向前来的红军队伍。突然,他折下了一截树枝,把他那心爱的识字牌牢牢地挂在树杈上。

    “向北前进”四个亮闪闪的大字,像一个金色的路标,指向革命进军的方向。

    (有删改)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以追赶大部队的罗小葆为人物线索,以反复出现的小木牌为事物线索,两条线索相互交织、相互作用,从而使故事得到交错发展。 B . 罗小葆主动问行军路线,领导同志为他写路线、讲路线,并一起讨论路线,使得小罗对“路线”问题的认识逐渐深刻和明了。 C . 一块普通的小木牌,先是作为识字牌,再成为“金色的路标”,意义层层深化,使人物形象逐渐丰满,使小说主题逐渐得到升华。 D . 小说用倒叙的方式,借罗小葆回忆老班长教自己识字的情形,体现了老班长坚定的革命信念以及与罗小葆之间的深厚情谊,使故事一波三折,增强了可读性。
    2. (2) 请简要梳理并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
    3. (3) 请简要赏析文中甲乙两处画线句景物描写的作用。
    4. (4) 小说以“路标”为标题有哪些好处?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