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
  • 1. (2024五上·南岸期末) 阅读理解

    看不见的爱(选自 沪教版语文,有改动)

    ①夏天的傍晚,天色很好,我出去散步,在一片空地上,看见一个10岁左右到小男孩和一位妇女。那孩子正用一只做得很粗糙的弹弓打一只立在地上、离他有七八米远的玻璃瓶。

    ②那孩子有时能把弹弓打偏一米,而且忽高忽低。我便站在他身后不远,看他打那瓶子。因为我还没有见过打弹弓打得这么差的孩子。那位妇女坐在草地上,从一堆石子中捡起一颗,轻轻递到孩子手中,安详地微笑着。那孩子便把石子放在皮套里,打出去,然后再接过一颗。从那妇女的眼神中可以看出,她是那孩子的母亲。

    ③那孩子很认真,屏住气,瞄很久,才打出一弹。但我站在旁边都可以看出他这一弹一定打不中,可他还在不停地打。

    ④我走上前去,对那母亲说:“让我教他怎样打好吗?”

    ⑤男孩停住了,但还是看着瓶子的方向。

    ⑥他母亲对我笑了一笑,“谢谢,不用!”她停顿了一下,望着那孩子,轻轻地说:“他看不见。”

    ⑦我怔住了。半晌,我才说:“噢对不起!但为什么?”

    ⑧“别的孩子都这么玩儿。”

    ⑨“呃……”我说,“可是他……怎么能打中呢?”

    ⑩“我告诉他,总会打中的。”母亲平静地说,“关键是他做了没有。”

    ⑪我沉默了。过了很久,那男孩的频率逐渐慢了下来,他已经累了。

    ⑫他母亲没有说什么,还是很安详地捡着石子儿,微笑着,只是递的节奏也慢了下来。

    ⑬我慢慢发现,这孩子打得很有规律,他打一弹,向一边移一点,打一弹,再移点,然后再慢慢移回来。

    ⑭他只知道大致方位啊!

    ⑮夜风轻轻袭来,蟋蟀在草丛中轻唱起来,天幕上已有了疏朗的星星。那皮条发出的“啪啪”声和石子崩在地上的“砰砰”声仍在单调地重复着。对于那孩子来说,黑夜和白天没有什么区别。

    ⑯又过了很久,夜色笼罩下来,我已看不清那瓶子的轮廓了。

    ⑰“看来今天他打不中了。”我想。我犹豫了一下,对他们说声“再见”,便转身往回走去。

    ⑱走出不远,身后传来一声清脆的瓶子的碎裂声。

    1. (1) 边读边想象短文中的场景,按要求填写表格,再连起来说说短文的主要内容。

      时间

        

      地点

        

      人物的活动

      一个男孩:

      他的母亲:

      “我”:

      主要内容:

    2. (2) 这份“看不见的爱”藏在作者对母亲的细节描写中,读下面的句子连起来想象画面,写出细节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①那位妇女在草地上,从一堆石子中起一颗,轻轻到孩子手中,安详地微笑着

      ②母亲没有说什么,还是很安详地捡着石子儿,微笑着,只是递的节奏也慢了下来

    3. (3) 联系《父爱之舟》的学习经验,推断短文中“我”内心的情感或想法,理解短文为什么以“看不见的爱”为题?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

      ①母爱是看不见的,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 

      ②文中的孩子是一个盲孩子,无法看到母亲的爱。 

      ③母亲让盲孩子玩打弹弓的游戏,“我”对这样的行为不理解,感受不到母爱。 

      ④短文没有直接写母爱,而是透过母亲的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中表现出母爱。 

    4. (4) 联系生活实际和读过的有关爱的文章,说说你对第六单元的主题“舐犊之情,流淌在血液里的爱和温暖。”这句话的理解。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