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
  • 1. (2023五上·期末) 阅读理解

    心系竹林

    “沙沙,沙沙”,一阵清风拂过,耳畔响起了轻轻的竹叶声。我坐在校园一角的竹林中的石凳上,仰头望着那丛丛竹叶,心随着竹叶丛中那阵阵清脆的鸟啼飞回了故乡那大片的竹林。

    故乡的竹林是很大的一片,斜斜的就着山势长着,远远望去,犹如一块厚厚的绿被子软软地盖着大山。清风过处,绿被子也随风起伏,仿佛是大山恬静休憩时均匀的呼吸。那竹林的绿是很纯很浓的,顺着山坡缓缓地蔓延,浸绿了巍巍的山峰,润绿了薄云缭绕的山谷,也映绿了远远的山峦。

    走进竹林,弥望的是株株青竿,没有边际,那简直是竹的海洋。层层叠叠的叶子遮住了强烈的阳光,它们把光碎成了点点的斑儿,零星地撒在铺满黄叶的地上,宛如一块绣着星星的黄锦。

    这绵绵的黄锦上,密密的竹叶下,是我童年生活的五彩乐园。儿时,常约了伙伴到竹林,摘一片嫩嫩的竹叶儿放入口中,吹出百灵鸟叫般清脆的声音,逗得竹枝上的鸟儿也叽叽喳喳叫开了,留在口中的是竹叶那幽幽的清香。我们在林中追逐嬉戏,玩累了就找块地方躺下,那软绵绵的厚厚的金黄的叶子,给人躺在炕上般的感觉,那么舒畅,那么惬意。闭了眼,让叶间的光点儿照在眼上,便感到红彤彤的一片。在这一片红亮的色彩中,幻想着自己已经长大了的将来……

    那苍翠的竹林不仅给了我童年的快乐,也增加了我们家人间互相关爱的温馨。在春天,细雨纷纷的日子里,我会跑到林中去寻找“竹蕈”。那是一种粉红色的菌类,像根倒立着的胡萝卜,半透明的,上面还沾着水珠,鲜灵灵的。我将它们采上一大把,蹦跳着带回家,于是餐桌上就会添上一份清香四溢的蕈汤。初冬时节,那一株株嫩笋已经长高,裹在它们身上的笋壳便随风飘落。母亲就把那壳儿捡了来,拭去上面的绒毛,然后剪成鞋的形状,再里三层外三层地包上布条纳成“千层底”。母亲说那样的鞋底可以隔湿。于是到了冬天,当皑皑白雪压弯竹梢时,我便穿着母亲做的暖和的新鞋和伙伴们在竹林中堆雪人、打雪仗。

    “沙沙沙”,又是一阵竹叶声,在这如歌的竹叶声中,我发觉脚下已经没有了那夹着笋壳的鞋了。噢,时间流逝,我现在已远离了故乡,可是我的心仍系在竹林里。故乡的竹林啊,我何时能再投入你的怀抱?

    1. (1) 作者回忆了和竹林有关的哪几件事,当时的心情如何?把思维导图补充完整。
    2. (2) 文章第 2、3自然段描绘了故乡竹林的美景,仿佛两幅优美的图画,请你为这两幅优美的图画分别起一个名字:
    3. (3) 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在介绍竹林时是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写的。 B . 第二自然段第一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竹林长得茂密、旺盛的特点。 C . 选文通过回忆儿时与竹林发生的事,表达了作者对母亲和童年时光的怀念,以及对不能再次投入竹林的伤感、愧疚之情。
    4. (4) 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想象当时的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从中可以体会到什么?
    5. (5) 有人觉得这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以“童年生活”作为题目更合适,你赞同这种看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