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3八上·湖北月考)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无名氏

    柯灵

    ①我进过各式各样的剧院,见过各式各样的舞台,东方的、西方的、古典的、新式的。富丽堂皇的建筑,妙曼优美的顶画,凝重生动的雕塑。但梦里常常萦绕心曲的,村口河边临时搭成的戏棚,入夜在汽油灯的映照下,宛如缥缈的仙山楼阁;笙歌悠扬,端的是天上应有,人间难得。在戏台前,风露中,赤脚踏跣、拥挤直立的看客,心满意足难画难描的神态,只有顾恺之、吴道子、达•芬奇、伦勃朗那样的大手笔才摹写得出来。

    ②我欣赏过很多名角登台献艺,中国的、外国的,不同的角度,龙翔凤舞的身姿,鸢飞鱼跃的动作,唯妙唯肖的表情。一剧方终,全场歆动,一次又一次彬彬有礼的谢幕;但我的记忆深处,那就是乡下草台班里无名艺人的演出。

    ③我小时候看过一出戏,相隔五六十年了,到今还是活鲜鲜地留在眼底,村口有个文昌阁,紧靠着一座宽阔的大石桥,哗哗做响。广场上矗立着古旧的庙台,面向神座,秋意渐深,在急管繁弦里,那就是根据《左传》史实衍化出来的《伐子都》。在辽远的春秋时代,郑庄公伐许(子都)和颍考叔奉命出征。公孙阏在鏖战中马失前蹄,幸亏颍考叔救了他,公孙阏却出其不意,谋杀了他的救命恩人和战友,冒夺战功,班师入朝,志得意满。不料颍考叔的鬼魂却在烟火弥漫中一再出现。公孙阏被强烈的恐惧和良心谴责所压倒,神志失常,终于吐露出讳莫如深的亏心事,咯血而亡。

    ④我稚弱的心灵第一次被人性中黑暗的深渊所震慑,也第一次如此强劲而深刻地被艺术感染力所吸引,如受电击雷轰。扮演公孙阏的一位无名的艺人,矫健的腰腿身手,活灵活现地创造了一个胸襟十分偏窄而野心无限膨胀的人物。他富有特色的脸型:瘦棱棱的两颊,把金殿发疯那场戏演得石破天惊,使人毛骨悚然。

    ⑤无名艺人征服了我,成了我倾心折节的偶像,在以后的几年里,如醉如痴地盯着看他的戏,特别是他最拿手的《伐子都》。我觉得能享受这样的艺术真是幸福。只是生活驱遣我离开故乡以后,我再也无法品尝。《伐子都》的剧本作者是谁,我不知道,他恐怕和我所崇拜的无名艺人一样,也是被人世遗忘了的无名氏吧。

    ⑥在60年代初叶,大约阔别三十几年以后,我才有机会在京沪两地重睹《伐子都》的演出。在上海,凌厉峭拔的台风,勇猛跌扑的功夫,一举成名。在北京,主要演员是钱浩梁,已经很负时誉。这一南一北互相辉映的两台《伐子都》,演员声名的显赫,戏装的鲜艳,武功的精娴,和草台班的演出,自然不可同日而语了,流连光景,有一种近似曾经沧海、除却巫山的心情。

    ⑦我不觉怀着深深的眷念,重温旧梦。有一天,这个草台班就在我们镇上演出,照例有一只班船,载着全班演员,浮家泛宅,沿着演出的村镇到处流浪。我兴冲冲地到停泊班船的河边看热闹,在台上那样威风凛凛,似乎能够呼风唤雨的角色,披着一件黑色的旧短棉袄,和同伴一起,蹲岸边,津津有味地吃饭。额头有了皱纹,只是那双眼睛我失神似地看着他,他觉着了,似乎猜到了我是他的一个看客,微微颔首,显得那样安闲自得怅惘扫除净尽。岁月如流,人寿有限,我怕这位无名艺人;但这个片刻的印象,却和他精湛的艺术一起,至今历历如画。

    ⑧世人以无限的钦辞艳说莎士比亚、莫里哀、席勒、易卜生、关汉卿、王实甫、高则诚、汤显祖、程长庚、梅兰芳……他们是如何的文采绚烂,光芒万丈,如果没有这许多天才的卓越贡献,星月无光。这当然是不争的事实;但我却愿以深挚的谢意,穷乡僻壤,把自己的艺术无偿地送给胼手胝足的芸芸众生;而自己则粗衣粝食,碌碌终生,不屑锦上添花。如果没有他们,广袤无垠的世界将减损多少色彩,无名氏,草台班,多么平凡芳醇的人生戏剧!

    (有删改)

    1. (1) 本文题为《无名氏》,可是作者开篇却用了大量的篇幅写自己进过各式各样的剧院,欣赏过很多名角,你认为这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2. (2) 赏析文中句子和词语。

      ①披着一件黑色的旧短棉袄,和同伴一起,蹲岸边,津津有味地吃饭。额头有了皱纹,只是那双眼睛

      ②第⑦段中,加点词“怅惘”原意思惆怅迷惘、若有所失的样子。作者为何有这样的感受?为什么又被“扫除净尽”了?

    3. (3) 结合全文,理解文章结尾一句的含义。

      无名氏,草台班,多么浩茫壮阔的生活舞台

    4. (4) 本文以“无名氏”为题,有何用意?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