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
  • 1. (2023七下·新都期末) 中国古代历史上许多伟大的工程和建筑,见证了中国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在历史的长河里共同构成了国家的轮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沟通南北的动脉】 

    材料一:

    【观察世界的眼睛】 

    材料二:唐都长安的城市规划井然有序,城中有东、西两市,是主要的商业区,这里商铺林立;城内所建 100多个坊,是居民区,居住人口达百万。当时,国内各族和国外的商人、使者、艺人、学子、僧侣、工匠等云集长安。长安的建筑布局和城市规划独具特色,在世界城市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摘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传递信息的神经】 

    材料三:元朝的驿站是历代最盛的,以大都为中心修筑了四通八达的驿道,范围之广,前所未有,做到了“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朝令夕至,声闻毕达”。当时中西国际驿路共有三条,通往中亚、欧洲。元代的驿站用来运输官府物资,普通商人也可以使用驿站。军事化的严格管理,使邮驿系统有效地履行传统社会信息传播的任务。急递铺是元代的官方邮递系统,传递速度规定为一昼夜 400里,急件500里。 

    ——摘编自《元代邮驿史》等

    【中华文明的脊梁】 

    材料四:明朝为了对付元朝的残余势力和蒙古军队,保卫首都北京,修长城的质量最高,工程量最大……一旦长城失去了防范外敌的作用,长城内外统一了,变为一家了,就没有必要再花大的力量维修长城。从国家统一的角度讲,长城防卫功能、军事功能的最终废弃是伟大的历史进步。今天我们讲到长城,不能仅仅看到它历史上的军事功能,还要把它看成我们国家的一份珍贵的遗产。 

    ——葛剑雄《不变与万变:葛剑雄说国史》

    1. (1)  观察材料一地图,指出大运河的南北起点和中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对该水利工程进行客观的评价。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唐都长安的特点。当时人们“云集长安”的原因是什么?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急递铺的方式,类似于今天邮政中的什么措施?元朝四通八达的驿道和遍布全国的驿站起到了什么重要作用? 
    4. (4)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分析,明长城最初修建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说“长城防卫功能、军事功能的最终废弃是伟大的历史进步”?为什么说长城是“我们国家的一份珍贵的遗产”?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