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高三上·扬州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仆闻之:修身者,智之符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表也;耻辱者,勇之决也;立名者,行之极也。士有此五者,然后可以托于世,列于君子之林矣。故祸莫憯于欲利,悲莫痛于伤心,行莫丑于辱先,诟莫大于宫刑。刑余之人,无所比数,非一世也,所从来远矣。昔卫灵公与雍渠同载,孔子适陈;商鞅因景监见,赵良寒心;同子参乘 , 袁丝变色:自古而耻之!夫中材之人,事有关于宦竖,莫不伤气,而况于慷慨之士乎!如今朝廷虽乏人奈何令刀锯之余荐天下之豪俊哉仆赖先人绪业得待罪辇毂下二十余年矣。所以自惟:上之,不能纳忠效信,有奇策材力之誉,自结明主;次之,又不能拾遗补阙,招贤进能,显岩穴之士;外之,不能备行伍,攻城野战,有斩将旗之功;下之,不能积日累劳,取尊官厚禄,以为宗族交游光宠。四者无一遂,苟合取容,无所短长之效,可见于此矣。乡者,仆亦尝厕下大夫之列,陪奉外廷末议。不以此时引纲维,尽思虑,今已亏形为扫除之隶,在阘茸之中,乃欲卬首伸眉,论列是非,不亦轻朝廷、羞当世之士邪?嗟乎!嗟乎!如仆尚何言哉!尚何言哉! 

     夫仆与李陵俱居门下,素非能相善也。趣舍异路,未尝衔杯酒,接殷勤之余欢。然仆观其为人,自守奇士,事亲孝,与士信,临财廉,取予义,分别有让,恭俭下人,常思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其素所蓄积也,仆以为有国士之风。夫人臣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赴公家之难,斯已奇矣。今举事一不当,而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孽其短,仆诚私心痛之。且李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践戎马之地,足历王庭,垂饵虎口,横挑强胡,仰亿万之师,与单于连战十有余日,所杀过当。虏救死扶伤不给,旃裘之君长咸震怖,乃悉征其左、右贤王,举引弓之民,一国共攻而围之。转斗千里,矢尽道穷,救兵不至,士卒死伤如积。然陵一呼劳军,士无不起,躬自流涕,沫自饮泣,更张空弮,冒白刃,北首争死敌者。陵未没时,使有来报,汉公卿王侯皆奉觞上寿。后数日,陵败书闻,主上为之食不甘味,听朝不怡。大臣忧惧,不知所出。仆窃不自料其卑贱,见主上惨凄怛悼,诚欲效其款款之愚,以为李陵素与士大夫绝甘分少,能得人之死力,虽古之名将,不能过也。身虽陷败,彼观其意,且欲得其当而报于汉。事已无可奈何,其所摧败,功亦足以暴于天下矣。仆怀欲陈之,而未有路,适会召问,即以此指,推言陵之功,欲以广主上之意,塞睚眦之辞。未能尽明,明主不晓,以为仆沮贰师,而为李陵游说,遂下于理。拳拳之忠,终不能自列。因为诬上,卒从吏议。家贫,货赂不足以自赎,交游莫救,左右亲近不为一言。身非木石,独与法吏为伍,深幽囹圄之中,谁可告愬者!此真少卿所亲见,仆行事岂不然乎?李陵既生降,隤其家声,而仆又佴之蚕室,重为天下观笑。悲夫!悲夫!事未易一二为俗人言也。 

     (节选自《报任安书》)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如今朝廷虽乏/人奈何令刀锯之余/荐天下之豪俊哉/仆赖先人绪业/得待罪辇毂/下二十余年矣。 B . 如今朝廷虽乏人/奈何令刀锯之余/荐天下之豪俊哉/仆赖先人绪业/得待罪辇毂下/二十余年矣。 C . 如今朝廷虽乏人/奈何令刀锯之余/荐天下之豪俊哉/仆赖先人绪业得/待罪辇毂下/二十余年矣。 D . 如今朝廷虽乏/人奈何令刀锯之余/荐天下之豪俊哉/仆赖先人绪业/得待罪辇毂/下二十余年矣。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同子参乘”:参乘,解释为陪乘或陪乘的人。古代乘车,尊者在左,御者在中,一人在右陪坐,起到保卫或平衡的作用,称“参乘”或“车右”。《鸿门宴》中称樊哙“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就与这个意思相关。 B . “有斩将旗之功”:搴,动词,本意是拔取的意思。词义在演变的过程中又可以向类似的动作引申,比如《郑风》中的“褰裳涉溱”就有提起的意思;《离骚》中的“朝搴阰之木兰兮”又可以理解为采摘的意思。 C . 趣舍异路”:趣舍,总的来说,就是取舍的意思,有时也可以理解为趋舍,用“趋向”的“趋”代替“求取”的“取”,意思也大体相近。《兰亭集序》中的“趣舍万殊”的用法和意义和这里的例句是完全一样的。 D . “其素所蓄积也”:蓄积,通常指积聚储存的财物。司马迁认为李陵平素的蓄积有国士之风,是指他清廉自爱,和自己在获罪之后“家贫,货赂不足以自赎”是一样的。因此,这也是李陵在没入匈奴后难以赎罪的原因。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司马迁列举了智、仁、义、勇、行五个方面的为人立世的准则和标杆,认为自己在这五个方面都是有所亏欠的,所以自己只能是“扫除之隶”这样的下等人,是没有资格为国家举荐人才的。 B . 司马迁所列举的雍渠、景监、同子(赵谈)都是宦官,认为这样的人都是被士大夫和世人所鄙视的,而自己因为受了宫刑,也就等同于这样的人,不但自己受人訾诟,也令祖先蒙受耻辱。 C . 司马迁认为李陵带兵打仗能和将士们同甘共苦,因此也能够换得士兵们拼死效命,这一点,和那些古代名将相比,也是毫不逊色的。 D . 司马迁为李陵的辩解,却被汉武帝认为是对外戚贰师将军李广利的攻击,并由此获罪。因此司马迁发出了事情的原委是很难弄明白的,也很难向不了解自己的人解释清楚的感慨。
    4. (4) 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乡者,仆亦尝厕下大夫之列,陪奉外廷末议。 

       ②然陵一呼劳军,士无不起,躬自流涕,沫自饮泣,更张空弮,冒白刃,北首争死敌者。 

    5. (5) 请根据文中内容,概括司马迁为李陵辩解的出发点是什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