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3七下·惠阳期末)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父亲的军毯 

     ①十天了,孙瑞斌的老父亲孙士田嘴里一直含混不清地说着:“冷,好冷啊。”孙瑞斌已经为他压上了两床被子,可父亲还是说冷啊,冷啊。父亲的眼睛总看向一边,孙瑞斌觉得父亲一定还有话说。他把耳朵贴在父亲的嘴边,只能听到几句含混不清的话。 

     ②在一旁的妹妹扳着孙瑞斌的肩膀,一连串地问:“说什么了,爸说什么了?”孙瑞斌说:“听不大清楚,好像是‘黄河,冷啊,黄河,冷啊’。”妹妹说:“什么‘黄河’,你一定听错了。”孙瑞斌无奈地望着父亲的面孔,沮丧地说:“咱爸平时对你最好了,你自己听吧。你就算听不清,也比我懂他心思。" 

     ③说他妹妹贴心,还真没错。妹妹从父亲的眼神里读懂了他的想法。父亲的眼神始终不离屋子的一处角落,那里有一个红漆柜子。妹妹打开红漆斑驳的柜子,取出了一个老旧的毯子。往外拿的时候,那毯子分明有些僵,有些硬,不像是编织的,倒像一块破损的薄土坯。看到这个毯子,父亲的眼睛里突然闪出一星光亮:“冷,冷。它,暖,真暖。”他的嘴里吐出了新鲜的词语。孙瑞斌说:“他是感觉身上冷,要盖上这个老毯子。”说着就要把毯子往父亲身上扯。忽然,父亲僵硬了一年的胳膊猛地抬了起来,挡住了孙瑞斌手中的毯子。 

     ④八十八岁的父亲在卧床一年之后,脸上忽然泛出了红晕,眼睛里散发出奇异的光彩,仿佛毯子的突然亮相,唤醒了他沉睡已久的灵魂。孙瑞斌大为惊讶。他终于想起来了,黄河,黄河,那真的是黄河。 

     ⑤那是解放战争时的事了。那天,人民军队强渡黄河,作为民兵排长的孙士田带着民兵去帮忙。忽然天降大雨,6月里出现了罕见的低温。冷啊,真冷啊,只穿一件破烂褂子的孙士田嘴唇发紫,瑟瑟发抖,手中的橹桨越来越不听使唤,终于一头栽倒……就在这时,一双大手托住了他。接着,毯子盖住了他。刺骨的冷渐渐被温暖代替,他就像是躺在火盆前,暖烘烘地睡去了。 

     ⑥当他醒过来的时候,他正躺在自家的炕上,身上还盖着那个草绿色的毯子。妻子说,部队已经顺利渡河走了,一个战士把他背了回来,说他帮助部队渡河,三天三夜没合眼,让他好好睡一觉。这条毯子首长说送给他做个纪念。他把毯子捧在怀里,埋怨妻子说:“这怎么行?这怎么行?你怎么不把我叫起来?更不该收人家的毯子,就算推辞不下,也该知道对方叫什么名字。那可是我的救命恩人啊!"妻子摇摇头:“我问人家,人家也不说。” 

     ⑦后来,父亲安详地走了。父亲给孙瑞斌留下了一句话,一定要想办法找到那名送他毯子的解放军。 

     ⑧转眼,几年过去了,孙瑞斌始终无法找到那名解放军。 

     ⑨那天,孙瑞斌听说了一件事:当地有个农民,花了几十年时间收集了一大批革命战争时期的红军服、红军刀、红军水壶、望远镜、军号、药箱、马鞍等老物件,把自家的农家小院改造成了上下两层的红色博物馆。孙瑞斌循着地址找了过去,参观之后,感动不已。从这些林林总总的物件中,他仿佛看到了当年父亲渡河的情景。这些物件的背后,也都有雷出一段段不同寻常的故事,并不比父亲和他的军毯逊色。 

     ⑩孙瑞斌做了一个重大决定,他把那条军毯送进了这家红色博物馆,还像一个亲历者一样,绘声绘色地讲述了他父亲的故事。孙瑞斌离开博物馆前,一遍遍抚摸这陪伴了他们家半个多世纪的毯子。他觉得,这是它最好的归宿。 

     ⑪军毯被放在个显眼的位置。每一个来参观的人,都将听到它的故事:“这个毯子的来历,要从一名叫孙士田的离休老干部说起。孙士田,山东阳谷人……”顺着讲解,人们跟孙瑞斌一样,恍然走进了那个黄河奔腾、冷雨刺骨的日子里。满屋子静悄悄的,有老人有中年人,还有一群戴红领巾的孩子。 

     (刊载于2022年8月1日,有删改) 

    1. (1) 请站在孙瑞斌的视角上梳理与“军毯”相关的事件。 

      孙瑞斌照顾生病的老父亲-( )-孙瑞斌回忆父亲的军毯往事( )-( )

    2. (2) “像一块破损的薄土坯”的军毯,让孙士田一辈子念念不忘;一部刻印粗拙的《山海经》,在鲁迅笔下却是“最为心爱的宝书”;请探究其共同原因,再以本文和《阿长与<山海经>》为例展开分析。 
    3. (3) 从孙士田与军毯的故事中可以得出哪些道理?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答。 
    4. (4) 假如你是文中“红色博物馆”的文物解说员,你会如何将孙士田和军毯的故事讲述给人们听?请以“这个毯子的来历,要从一名叫孙士田的离休老干部说起。孙士田,山东阳谷人”为开头进行续写。(200字以内)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