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3八下·柳州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五猖会

    鲁迅

    ①孩子们所盼望的,过年过节之外,大概要数迎神赛会的时候了。但我家的所在很偏僻,待到赛会的行列经过时,一定已在下午,仪仗之类,也减而又减,所剩的极其寥寥。往往伸着颈子等候多时,却只见十几个人抬着一个金脸或蓝脸红脸的神像匆匆地跑过去。于是,完了

    ②我常存着这样的一个希望:这一次所见的赛会,比前一次繁盛些。

    ③现在看看《陶庵梦忆》,觉得那时的赛会,真是豪奢极了,他记扮《水浒传》中人物云:“……于是分头四出,寻黑矮汉,寻梢长大汉,寻头陀,寻胖大和尚,大索城中……”这样的白描的活古人,谁能不动一看的雅兴呢?

    ④记得有一回,也亲见过较盛的赛会。开首是一个孩子骑马先来,称为“塘报”;过了许久,“高照”到了,长竹竿揭起一条很长的旗,一个汗流浃背的胖大汉用两手托着……

    ⑤终于,要到东关看五猖会去了。这是我儿时所罕逢的一件盛事。

    ⑥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⑦“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⑧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⑨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⑩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⑪“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⑫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⑬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⑭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

    ⑮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在百静中,我似乎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⑯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

    ⑰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

    ⑱“不错。去罢。”父亲点着头,说。

    ⑲四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

    ⑳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般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直到现在,别的完全忘却,不留一点痕迹了,只有背诵《鉴略》这一段,却还分明如昨日事。

    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

    (节选自《朝花夕拾》,有删改)

    1. (1) 阅读选文,根据提示,梳理文章内容。

      回忆童年看赛会——曾亲见过的较盛赛会————背书成功,得去看五猖会——至今不理解父亲

    2. (2) 根据提示,回答问题。

      ①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结合上下文,揣摩作者心理。)

      ②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我”为什么“没有他们那么高兴”,且觉得“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3. (3) 文章第①段画横线的句子除了运用记叙的表达方式外,还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用这两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4. (4) 以下两处选文,都含有难忘过去的意思,请简要说说作者表达的情感或写作意图是否一样。

      【甲】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选自《社戏》)

      【乙】直到现在,别的完全忘却,不留一点痕迹了,只有背诵《鉴略》这一段,却还分明如昨日事。(选自《五猖会》)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