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3八下·柳州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①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 , 比1960年迟五六天。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

    ②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③首先是纬度。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二十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十天。

    ④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

    ⑤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⑥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

    (节选自竺可桢的《大自然的语言》,有删减)

    【材料二】

                                                                                                                                                                                                                                                                                                            

    序号

    朝代

    诗人

    诗题

    诗句

    白居易

    《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柳宗元

    《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杜甫

    《杜鹃》

    西川有杜鹃,东川无杜鹃。

    南宋

    陆游

    《鸟啼》

    三月闻黄鹂,幼妇悯蚕饥。

    【材料三】

    图一                    图二                        图三

    1. (1) 下面选项对【材料一】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①段以事例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若能发现规律就可能避免损失。 B . 决定物候现象的来临有四个因素,分别是纬度、经度、高下差异和古今差异。 C . 影响物候的四个因素,程度由小到大,由次要到主要,用逻辑顺序依次排列。 D . 选文的语言准确、严谨,如第①段提到的“左右”一词,表示范围的不确定性。
    2. (2) 下面对文中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 . 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列数字) B . 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二十天。(举例子) C . 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作比较) D . 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

      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引资料)

    3. (3) 请从【材料二】中任选一首诗与【材料三】的图片相匹配,并参考【材料一】简要分析所选诗中物候现象的影响因素。

      我选择古诗(填序号),对应图(填图序),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