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3八下·晋江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登百丈山三里许,右俯绝壑,左控垂崖,垒石为磴,十余级乃得度。山之胜,盖自此始。……出山门而东,十许步,得石台。下临峭岸,深昧险绝。于林薄间东南望,见瀑布自前岩穴潩涌而出,投空下数十尺。 其沫乃如散珠喷雾日光烛之璀璨夺目不可正视。台当山西南缺,前揖芦山,一峰独秀出;而数百里间峰峦高下,亦历历在眼。日薄西山,余光横照,紫翠重叠,不可殚数。旦起下视,白云满川,如海波起伏;而远近诸山出其中者,皆若飞浮往来,或涌或没,顷刻万变。台东径断,畏险者或不敢度。然山之可观者,至是则亦穷矣。 

    (朱熹《百丈山》节选)

    【注释】①百丈山:在今福建建阳市东北与今武夷山市交界处。②度:渡过,过去。③潢(fèn)涌:水同源分流喷出。

    1. (1)  解释下面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①盖此始  

      ②亦历历在眼历  

      起下视  

      ④至则亦穷矣  

    2. (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其沫乃如散珠喷雾/日光烛之/璀璨夺目/不可正视 B . 其沫乃如散珠/喷雾日光烛之/璀璨夺目/不可正视 C . 其沫乃如散珠喷雾/日光烛之/璀璨夺目/不可正视 D . 其沫乃如散珠/喷雾日光/烛之璀璨夺目/不可正视
    3. (3)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出山门而东,十许步,得石台。 

      ②台东径断,畏险者或不敢度。

    4. (4)  文末作者说“然山之可观者,至是则亦穷矣”,百丈山的“可观”之处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