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3七上·安溪开学考) 阅读

    泉州端午节

    泉州有句俗谚:“未食五月节粽,破裘呣通放。”闽南人所说的“五月节”就是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在民俗文化传承良好的泉州,端午节保留着独具闽南特色的民俗活动,有传统习俗多、趣味民俗多、特色“食俗”多的特点。

    【材料一】传统习俗多

    清·乾隆《泉州府志》中对炒午时盐、悬挂“五瑞”、饮雄黄酒、系挂香袋等泉州端午节传统习俗多有记载。

    悬挂“五瑞”:在大门、房门的门橘之上悬插五种植物,即榕枝、艾叶、葛蒲、柳枝和大蒜头,俗称“五瑞”。这些多为芳香科植物,能发出一定气味,可以杀菌并驱除蚊蝇。

    炒午时盐:端午节中午十二点前后,取茶叶等和盐少许,入锅热炒,炒至盐色发乌,越热包好收藏,作为家庭药茶。

    【材料二】趣味民俗多

    每年端午节,泉州沿江沿海举行具有海洋气息的特色文化活动:赛龙舟、嗦啰嗹(lián)、海上泼水、水上抓鸭等,其中,石狮的“闽台对渡”和安海的“嗦啰嗹”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

    闽台对渡,这是国内唯一海上泼水节,至今已传承了200多年,成为一种别具特色闽台对渡文化习俗,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遗名录。竞舟泼水是石狮蚶(hān)江与台湾鹿港人端午节的特殊风俗。每逢端午节,两岸对渡的船只都要在蚶江海边追逐泼水,一起在海上演绎激情水战,交融情谊,并祈求平安兴旺。

    嗦啰嗹又称为“采莲”,闽南语中,“采莲”谐音“采梁”,取采尘、拂尘之意。因《采莲歌》中反复咏唱“嗦啰嗹”一词,当地人就称之为“嗦啰嗹”。“嗦啰嗹,嗦啰嗹,风度翩翩似神仙。摇啊摇,摇啊摇,摇到五里桥。”每逢端午时节,古老的闽南歌谣便会在泉州的晋江安海、南安等地飘荡。伴随着歌声,饮着雄黄酒、迈着醉舞步的旗手引领着“嗦啰嗹”队伍开始表演,舞者抬着造型奇特的木刻龙王头,举着缚挂“榕枝艾草”的采莲旗,走街串巷挨家挨户“采莲”。

    【材料三】特色“食俗”多

    端午节泉州家家户户还会包粽子、煎堆、蒸麦饺粿等,敬祖先粑神佛,不仅是泉州人对美好生活的祈愿,也能满足味蕾。

                                                                                                                                                                                  


    煎“堆”

    麦饺粿

    ……

    配料

    麦粉及其他配料

    稻麦和蔗糖

    ……

    做法

    把麦粉以及其他配料调成糊状粉团,下油锅煎成一片一片的圆形软饼。

    麦粉、糖、水搅拌成浆状,让其充分发酵,再包上柿子叶,放在蒸笼里蒸熟即可。

    ……

    ——

    煎堆,用以敬奉神灵,目的是堵住裂缝的天,反映了惧怕久雨成灾,期盼夏季农作物有个好收成的心理。

    孝敬祖先和劳动时当点心。

    ……

    ——本文根据福建电视台乡村振兴公共频道《端午》及泉媒体《泉州人的端午 真的不止“粽子”》等材料整理。

    1. (1) 下列不属于“五瑞”的植物是( )
      A . 榕枝 B . 大葱 C . 柳枝 D . 大蒜头
    2. (2) 下列哪一项不是嗦啰嗹队伍的表演?( )
      A . 佩戴香袋 B . 饮雄黄酒 C . 抬木刻龙王头 D . 举采莲旗
    3. (3) 特色“食俗”的表格中“____”填什么最合适?( )
      A . 心愿 B . 好处 C . 过程 D . 寓意
    4. (4) 材料二中“200多年”“800多年”可以看出“海上泼水节”“嗦啰嚏”什么特点?( )
      A . 形式多样 B . 历史悠久 C . 内容丰富 D . 稀有珍贵
    5. (5) 下列各项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 “闽台对渡”被列入省级非遗名录。 B . “堆”和麦饺粿都能以麦粉做为配料。 C . 端午节能看到大门上插有艾叶等植物。 D . 嗦啰嗹也称“采莲”,有采尘、拂尘之意。
    6. (6) 材料一引用泉州俗谚:“未食五月节粽,破裘呣通放。”有什么好处?
    7. (7) 泉州端午节风俗有哪些特点?你觉得这些节日风俗可以通过什么方式更好传承下来?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