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高三上·湛江开学考) 文言文阅读

    明君之所以立功成名者四;一曰天时,二曰人心,三曰技能,四曰势位。非天时,虽十尧不能冬生一穗;逆人心,虽贲、育不能尽人力。故得天时,则不务而自生;得人心,则不趣而自动技能,则不急而自疾;得势位,则不推进而名成。若水之流,若船之浮。守自然之道,行舞穷之令,故曰明主。

    夫有材而无势,虽贤不能制不肖。故立尺材于高山之上,则临千仞之溪,材非长也,位高也。桀为天子,能制天下,非贤也,势重也;尧为匹夫,不能正三家,非不肖也,住卑也千钩得船则浮锱铢失船则沉非千钩轻锱铢重也有势之与无势也。故短之临高也以位,不肖之制贤也以势。人主者,天下一力以共之,故安;众同心以共立之,故尊。人臣守所长,尽所能,故忠。以尊主御忠臣,则长乐生而功名成。名实相持而成,形影相应而立,故臣主同欲而异使。人主之患在莫之应,故曰:一手独拍,虽无声。人臣之忧在不得一,故曰:右手画圆,左手画方,不能两成。故曰:至治之国,君若椁,臣若鼓,技若车,事若马。故人有余力易于应,而技有余巧便于事。立功者不足于力,亲近者不足于信,成名者不足于势,近者不亲,而远者不结,则名不称实者也。圣人德若尧、舜,行若伯夷,而位不载于世,则功不立,名不遂。故古之能致功名者,众人助之以力,近者结之以成,远者誉之以名,尊者载之以势。如此,故太山之功长立于国家,而日月之名久著于天地。此尧之所以南面而守名,舜之所以北面而效功也。

    (选自《韩非子·功名》)

    【注】①贲、育:指孟贲、夏育,两人都是战国时期的卫国人,著名的大力士。

    1. (1)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千钩得船则浮A锱铢B失船则沉C非千钩D轻锱铢E重也F有势之与无势也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因技能”与“因人之力而敝之”(《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因”意思相同。 B . “天下一力以共载之”中的“载”与“载笑载言”(《氓》)中的“载”意思相同。 C . “虽疾无声”中的“疾”与成语“痛心疾首”中的“疾”意思不同。 D . 南面,即君位,古代君主临朝南面而坐,因此把为君叫作“南面为王”“南面称孤”。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首先阐明英明的君主“立功成名”的条件有四项:天时、人心、技能和势位。 B . 文章指出君主处在君位,要建立功业长享声名,需要拥有权势,并得到臣下的配合。 C . 本文以左右手不能同时画两种不同图形为例,来表明君主的忧患在于不能专守一职。 D . “立功者”“亲近者”“成名者”“近者”“远者”若各存在一定的不足,会使君主“名不称实”。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得天时,则不务而自生;得人心,则不趣而自劝。

      ②尧为匹夫,不能正三家,非不肖也,位卑也。

    5. (5) 君主如何能使“太山之功长立于国家,而日月之名久著于天地”?请根据原文简要概括。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