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高二下·阎良期末) 语言文字运用I

    标点,古称句读,是读书时用来断句的工具。古书最早不加标点,同一段文字,断句不同,含义就____。《韩非子》中记载,古代有一个精通音乐的人叫夔,尧任命他做乐官。哀公问孔子:“吾闻夔一足,信乎?”孔子答道:“夔有一,足,非一足也。”意思是有夔一人就足够了,并非夔只有一只脚。我国古籍中的这类例子____,在经书中亦屡见不鲜。经书出现歧义,这在古人看来____,不容忽视。所以古人提出了读经必先审句读的观点。

    古书最早不加标点,但古代还是有标点的。早在春秋时期就出现了标点符号的萌芽——甲骨文和金文中用来划分层次的双短横号。到了汉代,因为读书和注书的需要的原因,使标点符号有了很大的发展。从出土的汉简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些书简使用的标点符号多达六种。至宋代、随着活字印刷术代替刀刻手抄,书籍有许多复本,复本既多,读书人便可边读边点,给书④ 加上标点。《宋史·何基传》记载:“凡所读无不加标点,文显意明。”“标点”一词,始见于此。至明清,高邮王氏刻本《广雅疏证》《经传释词》等,都加有句读符号。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 (2) 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 有一天夜里,忽然地投水死了,后来,后来,——你知道么? B . 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 C . 他们除了在绝望中寄人下——流落他乡——悲愤自戕之外,也就没有别的结局可循。 D . 到山上打柴的记忆是幸福而快乐的——尽管那是童年十分辛苦的一种劳作。
    3. (3)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时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