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3八上·新建期末) 现代文阅读

    病毒巨库蝙蝠

    ①说蝙蝠是一个病毒巨库,一点不冤枉它。令人谈之色变的埃博拉病毒、SARS病毒、马尔堡病毒……竟然都来自蝙蝠!

    ②为什么蝙蝠会成为病毒的最佳宿主?首先,蝙蝠喜欢群居生活,它们亲密地依偎在一起,或者密密麻麻地倒吊在树上,这就为病毒在种群间大量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蝙蝠还能飞翔,除南极洲以外,这些飞行能手们去过世界各个角落,这样就能把病毒带到更远的地方,不像老鼠,只在有限的区域活动。在这两点上,当然鸟类也相似,但因为蝙蝠是哺乳动物,比鸟类更高等,与人类更接近一些,所以蝙蝠更容易把病毒传染给人类。

    ③其次,在寒夜乃至整个冬天,很多蝙蝠要进入冬眠,这个时候它们的体温会降下来。通常在正常体温下,病毒可以被许多动物很快清除掉,但蝙蝠却像冰箱一样,可以把病毒保存很久,甚至保存整个冬天。

    ④再次,蝙蝠的寿命长达50年,这相对于一些体型较小的哺乳动物来说,已经属于相当长的了。这就使得病毒可以稳定地存在于蝙蝠体内,不必在短时间内总要不停地“搬家”。“搬家”总是一件麻烦事,弄不好的话会“露宿街头”,况且,病毒并不具备露宿街头(即离开宿主细胞)独自生存的能力。

    ⑤最后,从进化的角度来讲,病毒是一种古老的物种,而蝙蝠也是。在长久的进化过程中,蝙蝠没有被病毒击溃,反而进化出非常出色的免疫系统,使得它们更有能力携带病毒,成为天然的病毒库。这话听起来似乎自相矛盾,但道理很简单:一般动物倘若自身免疫力差。一染病就死掉,或者无法活动,那么病毒也只好与它同归于尽,不能传播更远了。而蝙蝠的免疫系统强,它可以携带大量病毒,自己却不会得病。

    ⑥既然蝙蝠是病毒寄宿和传播的主要传染源。那在它们把病毒传给我们之前,我们是不是应该先下手为强,把它们捕杀掉呢?

    ⑦很遗憾,历史证明,大规模捕杀蝙蝠不会起到任何作用。以南美洲为例。自1970年以来,当地人为了防止狂犬病爆发,一直在大规模地毒杀吸血蝙蝠。问题在于,要把每只蝙蝠消灭净尽几乎是办不到的。而只要留有“种子”,在食物资源丰富又缺少竞争的情况下,蝙蝠的数量会很快反弹。另外,蝙蝠的种类几乎占哺乳动物品种总数的1/4之多,它们对于保持地球生物多样性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

    ⑧话说回来,把责任全推到蝙蝠身上,也不公正。传染病的出现需要各种因素的巧合,携带病毒的动物只是众多因素之一。在疾病从蝙蝠传给人的过程中,其实人的因素扮演了主要角色――森林退化,气候变暖,城镇规模扩大,从而导致蝙蝠的柄息环境恶化,都对病毒的传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⑨因此,别总想着去捕杀蝙蝠,我们还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在传播给人之前,提前找出已经潜伏在蝙蝠身上的新病毒,提前研制疫苗并接种,这才是有效的办法。另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自己则要养成好的卫生习惯。远离蝙蝠,不吃被野生动物吃过的果实,更要少吃和不吃野生动物。

    ⑩总之,不管愿意与否,我们都得学会与蝙蝠在这个地球上和平相处。

    (选自《大科技》有删改)

    1. (1) 根据文章内容,概括蝙蝠会成为病毒最佳宿主的原因。
    2. (2) 本文是如何采用逻辑顺序来进行说明的?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3. (3) 下列选项中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第⑤段画线句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一般动物与蝙蝠作比较,突出说明蝙蝠免疫系统强的特点,揭示了蝙蝠没有被病毒击溃的原因。 B . 第⑦段画线句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举一南美洲为防止狂犬病爆发,一直大规模毒杀蝙蝠的例子,真实具体地说明了大规模捕杀蝙蝠不会起到任何作用,人类不可能把蝙蝠都杀掉。 C . 在寒夜乃至整个冬天,蝙蝠们全都进入冬眠时,它们的体温会下降,这样就可以把病毒保存很长时间,甚至保存整个冬天。 D . 传染病的出现因素有许多,携带病毒的蝙蝠只是其中的原因之一,并不是唯一的。一些人为因素也对病毒的传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